独家原创:医院医疗器械一体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1 09:01:00

导语:独家原创:医院医疗器械一体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医院医疗器械一体化研究论文

【摘要】基层医院供应室承担着医院消毒灭菌,向医院各科室提供灭菌物品、器材、敷料等无菌医疗用品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基层医院供应室建立区域内医疗器械一体化管理,对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层医院供应室建立区域内医疗器械一体化管理,能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关键词】供应室医疗器械一体化管理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基层医院供应室承担着医院消毒灭菌,向医院各科室提供灭菌物品、器材、敷料等无菌医疗用品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基层医院供应室建立区域内医疗器械一体化管理,对改善基础就医条件,实际资料共享,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基层医院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由于基层医院分散并远离城市,医疗条件差,监管相对困难,尤其是手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相对薄弱,增加了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00x年x月份对本地区69家中心卫生院及以上医院手术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医院现场检查,发现在医院感染的监测、监控、管理中尚存在不少问题。

1、临床资料

200x年x月对本地区69家中心卫生院及以上医院手术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医院现场检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22家、一级甲等医院43家。调查的内容涉及手术室布局、抢救设备、消毒设备、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急诊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术后器械清洗方法、手术间空气消毒方法、年开展手术种类及数量、人力资源、护士继续教育情况、带教实习、进修护士情况等,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2、原因分析

一是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滞后。由于乡镇医院偏离城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其经常性检查相对较少,医院负责人思想上对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工作较放松,只重视医院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加上基层卫生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造成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和控制工作未能按要求实施。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基层医院不具备条件就盲目请外院上级医师来做“甲状腺次全切除”、“全髋关节置换”等大手术,增加医疗安全隐患。已经高压蒸汽灭菌的缝线、缝针、手术刀片、胶片、引流条等又采用75%酒精浸泡保存,人为地增加二次污染的机会。无菌物品包灭菌前不及时更换标签和灭菌指示胶带;清洁员工作马虎,配置消毒液浓度方法不掌握,护士也不懂检测。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经常接触的污染血液、体液及尖锐物损伤等职业暴露危险未予重视,手卫生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垃圾没有进行严格管理,随意由清洁员捡到废物收购站处理,危害社会。

三是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手术室护士的配备严重不足,有些医院的手术护士年龄结构形不成梯队,后续力量跟不上;培训学习滞后,甚至没有院内培训,护士不了解本专业的新信息,无菌观念不强,消毒灭菌设备落后,造成急诊手术器械灭菌后还使用95%酒精烧灼,手术后的器械清洗流程不规范,手术切口的等级划分和管理不明确,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以上这些都是医院质量管理存在的较大盲点。有些医院年开展手术300多台,但没有配备专职的麻醉医师、手术护士,抢救设备也只有1台心电监护仪,难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更谈不上搞好学科发展。

二、建立基础医院供应室区域内器械一体化管理做法

2000年5月,xx镇院供应室完成了全面的硬件改造,成功地将旧供应室改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供应中心并投入使用。中心面积约420平方米,拥有压力蒸汽灭菌器4台,全自动清洗消毒器3台,封口机一台,高压清洗喷枪8款和推车清洗器一套;环氧乙烷灭菌器一台;国产二级反渗透纯水系统设备一套;高压蒸汽快速培养锅一台。软件建设方面为达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一体化。并统一设备器械药品购销。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设备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依据规定从合法供货渠道统一公开招标采购,执行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配至各村卫生室。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过去由于供应室工作未被重视,到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多数是老、弱、病者和工人,他们只是做简单的刷洗工作,对消毒灭菌及医疗感染知识认识较肤浅,所以物品供应时有发现不合格的现象。一方面加强人员的调配。供应室现有8名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2名护士,其中8名为大专生;还有3名消毒员。护士全部持有注册执业证,消毒员持有压力容器上岗证。另一方面加强科室规定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消毒灭菌知识,护理部还经常派人参加有关供应室消毒灭菌的培训班学习,加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严格划分供应室各区域。我院供应室区域划分非常清晰,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生活区。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回收的物品在污染区进行分类消毒、清洗,再由传递窗或清洗机输入清洁区,在清洁区进行分类包装,然后进入高温压力蒸汽灭菌炉消毒灭菌,出炉时直接进入无菌室贮存。这是一条单向流水线。人流是从清洁专用通道分别进入各区,每区均安装有臭氧空气消毒灯,无菌室还装有万级洁净空气系统。

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下收下送的车辆为专车专用,不能交叉使用。车辆均为不锈钢制成的密闭车。送、收货完毕用高压水枪冲洗车的内外部后再用臭氧空气消毒灯照射30分钟,每天两次。下收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物品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第二是坚持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制度。我们的无菌物品有双层棉布包装、不锈钢贮槽包装和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包装。双层棉布包装的有效期7天,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包装经压力高温灭菌的有效期半年,EO灭菌的有效期1年。分类固定位置存放,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严格做好四对:对名称、对数量、对日期、对科室。如发现包装有穿孔、有油渍或纸塑袋有湿水迹、封口破裂等都要重新灭菌才能使用。

第三是质量、空气监测制度。供应室实行消毒炉每天用B-D测试包检测压力蒸汽炉的密封性能;每月做空气监测和清洗机水的质量检测;多次性使用的侵入性器材如腰穿针、骨穿针、封闭针等每批清洗后,在干热灭菌器以180度2小时或250度1小时去热源,热源检测阴性后才能进行包装灭菌;每月还对工作人员按总数的比例(10:1)进行手部监测;无菌物品的存放间、包装间等作空气培养和物体表面监测,并将结果记录存档。

第四坚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种类繁多,进货渠道由医院采购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把关,每类商品均要证件齐全。到临床科室收集用后反馈的意见,再对各类商品进行筛选。供应室在实行使用原有的一次性用品上还增加了安全自毁式注射器供传染科病房、发热门诊、感染门诊使用,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有效地预防医护人员的刺伤危险。

第五是坚持工作人员防护制度医院每年组织供应室人员进行体检,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在接触污物时,要穿防水围裙、防水鞋、戴口包、帽、防护眼罩和胶手套。一旦被刺伤要及时处理伤口,必要时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避免感染发生。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强调了人力、物力的准备,及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从而得到组织、领导及技术上的保证,提高了对新的医院感染的警觉和应急能力。

三、基础医院建立供应室区域内器械一体化管理小结

由于该院供应室得到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质量合格率达100%;多年来灭菌物品均由市防疫站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从未出现因使用供应室发放的无菌物品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体现了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预防与控制是目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全区域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医疗成本、专业的人员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处理有效预防医疗机构引起的交叉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医护人员及部门满意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