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专业免疫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7 01:13:00
导语:医学本科专业免疫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发展快、深、广,免疫学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相互穿插,教学内容几乎浑然一体,是教学难的根本所在。好的教材是做好免疫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基本上是按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及应用的顺序编写的,其中免疫学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和重点,安排和编写好这部分内容是编写好全教材的关键。
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供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至今已有四版。第一版编写顺序为概论、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免疫调节及临床免疫等章节[1],第四版为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组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耐受)、临床免疫、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等六篇[2]。近期国内出版的其他供医学院校本科专业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础部分也基本遵循了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这种编写体系[3,4],实际上这种编写体系是传统的“抗原、抗体、补体……”编写体系的延续。应该讲这种编写体系在20世纪基本适应了免疫学的发展水平及免疫学教学的传统习惯,有利于教学。但是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了解,进入21世纪这种编写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免疫学教学的深化和质量提高,不适应与国际优秀教材接轨[5~8]。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医学免疫学》教材,下面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加以分析,供同行商榷。
1按照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编写免疫学基础内容
基于免疫学教材内容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混杂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免疫学基础部分的编写顺序和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会增加教学“内耗”及难度。
在免疫学基础部分我们废除了传统的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编写体系,改为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的编写体系,主要基于两点考虑:①免疫应答机制的关键环节已基本清楚;②医学本科生在学习免疫学之前已对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第六版《组织学和胚胎学》[9]中已有基本介绍,对学习免疫学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体系编写免疫学基础部分的时机已成熟。
这样的编写体系有以下优点:①与免疫学基础的核心内容,即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效应的应答过程合拍,符合认知规律,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可强化这些概念。②有利于教师系统组织和深化教学内容,减少前后概念、内容混杂的干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继续深化改革。③免疫识别是理解免疫应答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所在,该内容的最先讲授,是更好理解免疫效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的基础。再把免疫效应机制放在免疫应答之前讲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清、讲好免疫应答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便于教学内容的综合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重点
教材编写中除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之外,为了便于学生自学,还特别强调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内容的逐步深化,注意突出重点。
我们的《医学免疫学》教材[10]按“免疫学概述、抗原与识别、免疫效应机制、淋巴细胞成熟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临床免疫”五篇的主体结构顺序编写,并通过每一篇的简介,将整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处理使教材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既保持了所授内容的整体性,又便于突出重点,以便深入地介绍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免疫应答最突出的特征是免疫识别,是了解免疫应答及效应机制的基础,也是对临床许多疾病采取免疫学防治措施的切入点。我们在教材中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按抗原→抗体→提呈抗原的膜分子(MHC、CD1)→抗原加工和提呈→抗原受体和膜辅助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顺序进行编写,可使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层层深入,有利于授课内容的系统组织和讲授,使学生对免疫识别逐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免疫应答部分将淋巴细胞成熟放在第一章,重点是要解决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多样性发生和克隆表达、克隆选择与自身耐受、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及其特性等问题。这些既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问题,也是免疫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也可以说这一章中主要讲授的是不成熟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放在第一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对成熟淋巴细胞的抗原应答机制进行深入讲授,有助于学生对免疫应答有更系统地了解。
在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中,通过讲授免疫应答的基本特性,加强了基本概念(如免疫应答、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初始淋巴细胞、记忆淋巴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的介绍,有助于克服随后教学的难度,以及对免疫学教学主要内容的初步了解。
3注意教材内容更新和衔接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对于发展迅速的免疫学学科更是如此。根据免疫学的重大发展及教学要求,有选择性地增加和加强部分教学内容是必要的。在“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中增加了皮肤免疫系统的内容,在“提呈抗原的膜分子”和“抗原加工和提呈”的章节中增加了CD1分子的介绍。在淋巴细胞亚群中加强了调节性T细胞和初始、效应、记忆性T、B淋巴细胞的介绍,增加了B2亚群B细胞(边缘区B细胞和滤泡成熟B细胞)的内容。免疫应答中增加了免疫平息的内容,加强了细胞凋亡对免疫调节的介绍。在固有免疫识别内容中加强了TLR的介绍。免疫效应中加强了Ficolin介绍,增加了抗微生物肽、急性期蛋白等内容。在免疫调节中增加了饮食、锻炼、衰老等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这样处理加强了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也便于学生自学及问题的较全面了解。
注意各章内容衔接和过渡,例如,在抗原一章注意抗原表位与T、B淋巴细胞识别的关系,在抗体一章注意抗体与BCR的关系,抗原加工和提呈中注意介绍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特性。另外,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实验依据,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记忆,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加深理解。
在每一章之后都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4加强图表及附录制作
加强图表制作,做到图文并茂,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便于教学、学生自学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编写教材时我们特别注意加强图表制作,注意图表与内容的统一。全书共绘制约230幅图表,有助于问题的说明、了解和总结。
免疫学概念多,是困扰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附录中增加了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汇编,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专业词汇。
以上是我们在编写《医学免疫学》教材时的总的思考,这样处理的总目的是通过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的改进,使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和顺序更加协调、合理、系统,更符合认知规律,便于教,便于学,并便于学生自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为教学的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要编写出一部好的教科书非常不易,需要有关方面、第一线教师和专家充分论证、实践,不断探讨,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郑武飞.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3孙汶生.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4龚非力.医学免疫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5高晓明.医学免疫学基础(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
6RoittI,BrostoffJ,MaleD.Immunology(英文原版,6thEd)\[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RoittIM,DelvesPJ.RoiitsEssentialImmunology(影印版,10thE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AbbasAK,LichtmanAH.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英文原版,5thEd)\[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邹仲之.组织学和胚胎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10翟登高.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 上一篇:医患道德理念建立论文
- 下一篇:医学生就业问题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