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策略
时间:2022-01-28 04:52:51
导语: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近期开展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江苏省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医养结合机构在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个人思考提出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有待优化。少数医养结合机构存在超出登记许可范围开展执业活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等医疗机构管理问题;病历书写不规范、不按规定开具处方等医疗文书管理问题;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药品使用不规范等医疗服务管理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一是部分医养结合机构负责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少数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的目的是完成相关部门的考核要求,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动力不足。二是部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部分医养结合机构受机构规模、成本约束,聘任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一些医养结合机构对医务人员的管理不够严格。部分机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放松对医务人员的管理,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医养结合机构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中坚力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为退休返聘人员(包括退休医生和护士)以及刚毕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护士。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对象多数是患有慢病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有限,相比于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受限,有能力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的较少。二是医养结合机构中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较少,获得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不多。
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有待强化一是部分地区在对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监管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二是基层卫生健康部门对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缺少有效方法,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难以整改到位。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保障支持政策有待完善。调研发现,对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诸多支持政策中,机构最关心的还是医保政策,以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为例,目前只能进行医保普通门诊直接报销,不能进行门诊慢病和门诊特殊病种直接报销,这给患有慢病的老年人诊疗和用药造成不便。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影响,部分地区还未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一些医养结合机构不能得到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支持。
对策建议
(一)提升服务管理能力。一是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增加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床位,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鼓励各类主体在社区设立集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社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二是大力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规范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按照服务规范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费用及双方责任。指导医养结合机构按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和《《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加强学习培训,细化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等,推动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发展。三是积极开展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与专科联盟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引导院校增设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院校与医养结合机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快培养老年专科护士,发挥退休护士作用,鼓励退休护士从事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加强医疗护理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将老年医学、康复和护理专业培训纳入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计划。统筹现有资源,设立一批医养结合培训基地,分级分类对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安全常识培训。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就业人员应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要保障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与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样享有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落实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和多执业机构备案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三)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厘清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监管责任,明确监管主体,依托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开展服务质量监管,对医养结合机构实现监管全覆盖。制定医养结合考核办法,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考核检查力度。完善机构管理和质量评估等制度,对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开展定期评估。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机构的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信用评价和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机制,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权益。(四)完善保障支持政策。强化医保政策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医保在医疗、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服务中的支付方式和标准。规范新办医养结合机构进入医保定点的审批管理,缩短审批时限。按规定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充分发挥好医保政策对医养结合的支撑保障作用。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长期照护项目清单、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原则上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上门医疗服务成效明显的医疗机构,可适当提高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单位内部分配时,应主要用于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的分配。
作者:姜晓健 单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 上一篇:市场需求下城市物流服务营销分析
- 下一篇: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与合规性管理探讨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医养结合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