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
时间:2022-07-21 10:41:04
导语: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国家对其不断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社会带来的必要的公服性服务的同时,对自身经营管理亦需加强,以维持健康稳定的运行。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整合医疗资源、控制医疗成本,还能够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笔者将以此展开讨论。首先对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当前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最后再相对应的提出优化建议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问题;措施
一、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对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与协调,进而保障医疗机构完成各项日常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它不仅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有所要求,还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与自身的发展规划相挂钩,同时对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实行预算管理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二)响应政府要求。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要实施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编制、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流程等做出具体要求。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与质量愈加重视,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亦是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三)社会公众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民众对于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与参与意识愈加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运转状况提出了更为公开、透明的要求,以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政府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的合理使用,并及时向大众公开,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求。
二、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其组织构成一般是相对简单的。在部分医疗机构中,并未设置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交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其他科室并未有效参与。财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他部门也并未将其视为自身工作范围,未能帮助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另外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各科室业务的开展并不熟悉,其他各科室也未提供有效信息,导致预算编制所制定的各项目标与实际工作脱离,指标的设定不合理,也影响了各岗位人员执行的积极性。此问题的产生根源则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普遍性的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匮乏会直接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在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预算执行状况很难有效展开。但是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从预算编制到最终的绩效考核都是需要以制度为基础来进行的,制度的匮乏会导致其整体运行不力,很难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另外,预算管理制度需具体到预算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如编制制度不明确,会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审批制度不健全,会导致资金使用混乱;预算执行制度不合理,会导致执行约束力不强等各类问题。制度是保障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石。(三)预算流程不全面。在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中,预算管理在实行过程中,其流程存在不全面及不合理的现象。预算编制仅是对财务收支预算进行制定,对往来款项、采购以及库存等相关内容的预算编制则是相对匮乏。预算编制在正式执行之后,仅在年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析,未对中间过程进行监管与控制,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流程均不明确。而在预算考核方面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处于缺失管理的状态,这对预算管理的整体流程而言是极大缺陷。流程的不全面与不合理最终可能会导致预算管理混乱,甚至是仅流于形式。(四)预算公开工作开展不力。在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是一项相对冗杂的工作内容,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如此一来留给财务人员进行预算公开工作的时间就相对紧迫,这也导致了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预算公开工作开展不力,未起到实际成效。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两点较为突出:其一,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执行状况查询不到,使预算公开、透明的原则失去其应有效果;其二,有较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预决算公开的口径存在差异,预算仅对财政收入与支出进行了透明公开,而决算则是以全面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公开,导致无法与预算进行公开对比。
三、优化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其需要多方面及各环节的协调进行,从预算目标制定到具体的内容编制,既而再到最终的预算考核,在对各项工作的管理过程中,是需要专业且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要结合自身运营状况,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将整个单位囊括,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各科室都应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参与,保障预算管理的工作的顺利执行。(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制度。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保障是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彼此挂钩,有始有终。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时,要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特点,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拟定,保证各项日常工作的规范开展,避免违规行为的产生。制度在针对预算执行方面,要与各项资金审批流程、考核监督以及奖惩措施进行有机结合,保障各个环节预算工作顺利实施。在预算管理制度中,还需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有规可查,进而整体性的提高预算管理执行效率。另外,制度在具体实施之后,还需根据实际执行状况进行适时的修改,使其能与各项日常工作更为贴合,提高其有效执行的可行性,对各项影响预算管理的正常及非正常因素要及时分析与解决,充实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三)加强预算流程的优化。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需事先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避免形成预算形式化的局面。各科室要根据以往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对下年进行合理的预算分析,将各方面因素综合之后报备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审批,经过统一的核算,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经各科室确认后再进行正式的预算下达。并且预算编制一旦确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修改,当遇到不可控因素时亦需经过相关的审批程序才能进行酌情改动。另外,预算编制方法要根据具体的资金来源来进行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各项业务收入可采取增量预算编制法进行编制。而财政部门的补贴收入,则以零基预算法进行,其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无需考虑之前发生的影响因素。而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其他收入也可采取零基预算法。另外,对于医疗支出以及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费用的预算编制则依据其支出性质可有效分为归口预算以及非归口预算。非归口预算则是针对于各科室自行编制的预算内容,归口预算则是对各科室或业务部门提出的预算规划,由医疗机构统一审批所需的预算资金。另外,对于预算执行考核与分析的工作开展,要明确所分析的工作目的,收集相关的资料与财务信息,寻找预算实际执行与目标之间所存的差异。对于预算执行状况的考核,一方面要针对于各项具体的业务,在发生预算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相应的配置资源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年终要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整体系统的考核,为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查缺补漏。(四)健全预算的公开工作。预算公开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对预算编制在时间上规划要准确、清晰,以配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公开工作;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对预决算公开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此加强预算公开的严肃性。统一各项预决算的标准与范围口径。要细化预算公开报告的附注内容,以便公众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预算执行状况,及预决算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相应的公示改进措施,获得公众的支持与理解。
四、结语
预算管理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首先要从内部改革着手,完善并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能够切实的发挥应有价值,进而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筱.全面预算管理在医疗机构财务内控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5).
作者:代琳 单位: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卫生院
- 上一篇:医疗机构废气产生及处置现状分析
- 下一篇: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影响
精品范文
10预算执行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