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信息勾稽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05-21 10:13:45

导语:基于会计信息勾稽关系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会计信息勾稽关系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关于截然相反结论的产生,本文认为除了样本选取或者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处理上的差异外,隐含的信息披露成本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披露与其他任何行为一样,也存在着成本效益问题。只有信息披露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息披露行为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事实上,诸多实证研究,却都只考虑了信息披露成本效益两极关系的效益端———即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或降低,而忽略了成本端———即信息披露成本。据周勤业等(2003)关于公司信息披露所付费用的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日常信息披露的平均费用为132.33万元;而且62.16%的被调查公司认为信息披露费用占公司总体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很明显,忽略信息披露成本因素,对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或降低)结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将会产生极大影响。那么,究竟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是何关系,以致诸多学者在研究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时忽略了信息披露成本因素?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不易取得实际数据的被迫忽略,还是某种内在关系导致的必然?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虽有杨辉(2003)、王树林(2009)、贾钊(2009)、王建亭(2011)、李淑丽(2011)、陈涛(2011)等的研究,但大多都基于对信息披露成本自身概念、构成、或者成本收益内容的分析,极少涉及到其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无较为深入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将在这个方向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鉴于自行收集各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数据比较困难且可信度较差,本文将以周勤业等(2003)在沪深两交易所的网站上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探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更好、更科学地进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提供支持。为方便起见,以下将周勤业等(2003)一文均简称为周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大类上讲,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但是,由于债务资本成本一般在提供时就已确定,受后续信息影响的概率和幅度较小。而权益资本成本其金额很难确定,在理论上等于投资者要求的回报,随着后续信息的具有很大变数,而且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故而,本文所指资本成本,仅指权益资本成本,不考虑债务资本成本。

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及权益资本成本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界定,本文沿用胡凯(1999)等学术界较为通用的说法,即信息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机会成本)。那么,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状况究竟如何?以下,将对照信息披露成本的界定内容进行分析。1.提供信息的成本。该成本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周文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日常信息披露费用主要包括在指定报纸刊登信息披露文件的费用、公司内专职负责信息披露工作人员工资、信息披露工作中支付的中介机构费用、网站披露信息所付费用以及文本印刷费,占信息披露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9.94%、6.35%、73.05%、1.64%和3.72%;而其费用总额占管理费用的平均比例则达到4.09%。鉴于其发生的经常性和大量性,这部分计入管理费用的信息披露成本将构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的主体。2.竞争劣势成本。这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周文中关于披露信息导致泄露公司商业秘密、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程度的调查,表明信息披露工作并未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本文中,对此项信息披露成本忽略不计。3.行为管束成本。它主要表现为因公司未能实现预测目标而造成投资者及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不信任,从而产生的失信成本,用企业股票价格的下跌、公司债券信用等级的下降等来衡量。因此,可以认为,作为信息披露成本组成部分的此类成本,本身已经在公司的融资成本中予以反映,如果旨在考察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就可以不予考虑。4.诉讼成本。企业可能会因为会计信息披露而引起法律上的争端。事实上,由于诉讼成本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进行信息披露时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尽量较少披露可能给公司带来诉讼风险的信息。而且,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与管理当局在利益上具有极大的同向性,而中小股东又缺乏维权意识,因此,在我国,尚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因信息披露而引发的诉讼案,诉讼成本也就无从谈起。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信息披露质量较低,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处罚行为却时常会为上市公司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虽然与诉讼成本的本意不符,但是,其都是由于信息披露中的问题而给公司带来的额外开支,故而,本文将由于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而发生的支出,亦纳入信息披露成本的范围内。5.政治成本。在西方,如果一个企业在其财务报告中显示出其利润水平高于其他企业,政府常常会考虑其利润水平是否合理。如若政府认为该企业存在“超额利润”,便经常会采用一些行政手段(例如税收征管)来将其“超额”的部分予以平均化,使不同的主体共享。这样,企业就有可能因为其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而承担“超额”的社会负担,如税收负担等,这种负担就是提供会计信息所引起的“政治成本”。由于该部分成本的产生,取决于政府行为,而且我国税法及相关条例的出台程序相对固定和复杂,不像西方国家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因此,因其信息披露行为而承担“超额”的社会负担,如税收负担等,从而引起的信息披露“政治成本”的可能性就较低。故而,在本文中,对此项信息披露成本忽略不计。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由提供信息的成本和处罚成本组成,而且提供信息的成本是经常性的支出,构成了信息披露成本的主体;处罚成本则属于或然性支出。(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益相对于信息披露成本,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益则较为简明。如王小全等(2000)、彭文枫(2005)等均指出信息效益是公司在改变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使公司减少或降低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加公司影响力,扩大公司影响面,给公众留下良好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声誉等。而事实上,周文的调查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认为信息披露对产品销售、品牌宣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太大。因此,正如诸多学者所关注的那样,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益主要体现在使公司减少或降低筹措资金的成本上。考虑到前述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本文所指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益主要体现在使我国上市公司减少或降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对信息披露带来的产品销售、品牌宣传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则以信息披露增加引起公司利润变动的比率来替代。(三)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本文所指的权益资本成本,是指股票投资者投资于企业时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在数值上等于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等于企业当前价格的贴现率。权益资本成本的估计有很多方法,但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两类: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股利贴现模型。但由于CAPM假定权益资本成本的差异仅仅由市场风险β的横截面差异导致,而林海,洪永淼(2005)以及Easley(2002,2005)的研究均指出,信息风险也是资产回报的一个决定因素。因此,使用传统的CAPM来估计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不太适合。同时,虽然在使用中大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改良,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学者在估计权益资本成本时,大多都借鉴了股利贴现模型。而就股利贴现模型而言,纵有诸多变形,但是,其本质都为:P0=∑(1+r)-1E0(dpst)(1)其中:P0为第0期的股价,r为估计的权益资本成本,E0(•)表示求期望,dpst为每股股利。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依赖于股价和每股股利的高低。

基于会计勾稽关系的相关分析

(一)研究假设为了更好地进行基于会计勾稽关系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分析,本文特作如下假设:1.公司无需用当年利润进行的弥补的亏损,公司税后利润全部作为分配现金股利的基数;2.公司无增发、配股行为,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为π;3.公司仅发放现金股利;4.公司实行固定年股利支付率政策,年股利支付率为θ;5.公司信息披露增加前后的股价变化率等于每股收益的变化率。因此,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将仅依赖于每股收益的高低;6.公司信息披露增加后的每股股利为d1,所得税税率为ω;7.信息披露增加引起公司利润变动的比率为μ;8.信息披露增加前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别为e0和e1;9.因增加信息披露而发生的成本中,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为n,因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而被证监会处罚的罚款支出为m;1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为c。(二)基于会计勾稽关系的初步分析勾稽关系是指表格中任意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本文的会计勾稽关系是指各会计科目间的逻辑关系,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根据会计勾稽关系及本文假设,有:信息披露增加后每股股利=信息披露增加后股利总额/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即:d1=信息披露增加后净利润×θ/π根据国税发[2000]84号第六条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有:信息披露增加后净利润=未扣减罚款支出的利润总额×(1-ω)-m=[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不含罚款支出)]×(1-ω)-m令A=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不含罚款支出),则有:信息披露增加后净利润=(营业利润+A)×(1-ω)-m由于: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将管理费用区分为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的信息披露成本(n)和其他管理费用两部分,则有: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n令B=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则有:营业利润=B-n故而,有:信息披露增加后净利润=(A+B-n)×(1-ω)-m=(A+B)×(1-ω)-n×(1-ω)-m因为:计入n+m=因增加信息披露而发生的成本,所以:信息披露增加后净利润=未扣减新增信息披露成本的利润总额×(1-ω)-n×(1-ω)-m,此时:d1=[未扣减信息披露成本的利润总额×(1-ω)-n×(1-ω)-m]×θ/π=未扣减信息披露成本的利润总额×(1-ω)×θ/π-[n×(1-ω)+m]×θ/π=信息披露增加前利润总额×(1+μ)×(1-ω)/π×θ-[n×(1-ω)+m]×θ/π=信息披露增加前每股收益×(1+μ)×θ-[n×(1-ω)+m]×θ/π=e0×(1+μ)×θ-[n×(1-ω)+m]/π×θ因为[n×(1-ω)+m]/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则:∞t=1信息披露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会计勾稽关系的研究d1=e0×(1+μ)×θ-c×θ=[e0×(1+μ)-c]×θ即:e1=e0×(1+μ)-c(2)(三)进一步分析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公司实行固定年股利支付率政策时,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在信息披露增加前后(令其为r0和r1)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每股收益(e)。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1.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在信息披露增加前后无差异,即r1=r0此时要求e1=e0,将(2)进行代入,得:e1=e0×(1+μ)-c=c0即:c=e0×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与信息披露使公司每股收益增长额相等,则不会对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2.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在信息披露增加后下降,即r1<r0此时要求e1>e0,将(2)进行代入,得:e1=e0×(1+μ)-c>e0即:c<e0×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小于信息披露使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额,则信息披露会使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3.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在信息披露增加后上升,即r1>r0此时要求e1<e0,将(2)进行代入,得:e1=e0×(1+μ)-c<e0即:c>e0×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大于信息披露使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额,则信息披露会使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上升。

基于会计勾稽关系的分析指出: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小于信息披露使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额,信息披露成本的存在就会使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反之,则会使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如若二者相等,则不会对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亦即,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数量(质量)决策时,应该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及信息披露使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额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信息披露的数量(质量),只有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所发生的每股税后信息披露成本小于该比例时,才能进行信息披露数量(质量)的进一步增加和提高。该结论同时也表明,在现有的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下,信息披露成本作为一个因素,已经被隐含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因此,目前常用的根据上市公司现有财务数据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并直接检验其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的做法都是欠妥的,因为,信息披露成本的作用被掩盖了,当前方法所计算的权益资本成本,事实上已经考虑了信息披露的成本和收益。也就是说,在讨论信息披露数量(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时,不能忽略信息披露的成本因素,而应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变量,植入信息披露数量(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数量关系分析中,否则,其结果就待商榷。

本文作者:杨红张鹏工作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