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管理路径

时间:2022-03-08 08:37:30

导语:兽医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管理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兽医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管理路径

摘要: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应用下,兽医体系信息化建设崭露头角,“互联网+”已成为兽医行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推动畜牧兽医工作稳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兽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旨在顺应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推动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乡村振兴、“三农”发展都离不开畜牧业。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健全兽医信息化管理体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勇于开拓创新,将畜牧、饲料、兽医数据进行有效对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行兽医体系资源共享,才能推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

1兽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全面

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2]。尽管如此,基层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法律法规普及化程度不高,其所具备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未能充分发挥效用。

1.2机构设置不够健全

在全国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制工作中,兽医体系基本上都归口农业农村部门,上级兽医部门对下级兽医部门负有指导职责[3],但改革后部分兽医机构取消,在行政执法主体还未理顺的情况下,造成兽医执法、动物检疫等工作开展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质量和效率[4]。

1.3信息化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时代在发展,知识是资本,信息是载体,人才是核心。知识和信息资源匮乏、人才队伍的不平衡成为制约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在条件落后的县以下基层站所较为严重。在管理层面,队伍管理与人才引进机制不成熟,没有形成成熟的激励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受阻。在技术层面,官方兽医、执业兽医、村级防疫员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5]。

2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一个运作良好、富有竞争力的养殖企业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先进的网络数控和人工智能管理技术,在融合兽医体系各项政策优势的同时,切实提高企业养殖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养殖业发展,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增强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

2.2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检疫的前提是动物免疫在有效范围内,反过来,动物检疫监督又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防疫工作保障动物健康养殖与生产。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将畜牧、兽医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与国家家养动物平台、畜牧业统计监测平台、屠宰行业监管系统、兽医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耦合,实时掌握和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有利于防控动物疫病。

2.3有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健全的兽医体系有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资源可实现动物产品共享,实现对畜禽运输、诊疗、检测、屠宰等领域的动态跟踪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统筹构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有效阻止劣质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实现畜禽养殖、屠宰、销售与质检全程追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3兽医体系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在兽医体系政策法规方面,要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和修订兽医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兽医人员的行业准入;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相应文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兽医法规的解读,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调动广大兽医人员的积极性。在机构保障方面,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兽医管理部门、兽医实验室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对动物诊疗、兽药生产或经营场所、兽医医院、保健院等经营性兽医机构的管理,确保基层兽医机构的稳定。

3.2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加工、精准饲喂、红外监控、自动清粪等智能管控措施将进一步普及,牧场无人值守、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等新科技投入兽医行业领域将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管理要有效整合优势资源,通过采用动物电子标签、射频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养殖企业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有效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和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6]。

3.3严把动物防疫质量关口

动物防检疫的重点在基层,村级防疫员是动物免疫的主力军[7]。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搭建动物防疫检疫一体化管理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所饲养动物防疫情况的全面掌握,与监测平台、屠宰行业监管系统、兽医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耦合,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申报、检疫、监督和标识的电子化管理,强化兽医行政运转效能[8]。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动物检疫程序,实现省、市、县和乡级间信息资源共享[9]。一是发展基于RFID天线系统感知技术的电子耳标,形成升级版的电子标签、读卡器、天线和应用系统。二是建立资源信息数据库,以养殖场(户)为原始单元,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移动端口”等设备,按照属地管理将其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收集记录动物品种、类别、健康状况以及出栏等信息。三是对畜禽运输车辆进行备案和登记,通过GPS跟踪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查看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实现对运输车辆和动物的动态跟踪监管[10]。四是加强对动物的落地监管与定点屠宰。对进入二次饲养环节的动物,及时更新记录,继续进行养殖监管;对进入屠宰环节的动物,做好宰前查验和登记,实现肉类产品养殖、屠宰、销售与质检全程追溯。五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立信息资源智能风险评估体系,实现对动物分布、发病情况、产品消费的宏观掌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六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畜种类别分布、畜牧生产、疫情预警进行掌控和评估,分析和挖掘各类数据的相关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力[11]。

3.4促进畜禽屠宰规范发展

屠宰企业主要承担畜禽的定点屠宰,把控畜产品检验和质量安全关口。一是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统筹构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细化管理措施,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对肉品市场的监管,形成农业农村、市场监督、商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力度,理顺肉食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私屠乱宰现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定点屠宰奖补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真正调动屠宰企业的积极性。

3.5强化兽医实验室协作机制

兽医实验室能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收集、分析和报告,为兽医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12]。近年来,县级兽医实验室基本都配备了主要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疫病血清监测、抗体检测等工作需要,但应进一步做好设备校准与核查,严格按照实验室各项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等相关要求,健全各类实验记录和日志,完善各类档案记录与信息资源留存。

3.6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兽医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互联网系统、应用软件的支撑,更需要一批研发型和管理型专业人才。针对基层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年龄老化等现状,应通过专题培训会、以会代培、继续教育、外出交流等方式,使基层人员了解电子信息知识和动物防疫、检疫相关工作,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同时,鼓励各地成立兽医协会,促进兽医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共享,及时掌握和探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普遍问题,进一步扩大兽医行业技术服务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陆必科,谢进益.百色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6):39-41.

[2]鲁延强,李晓临.浅论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8):31-32.

[3]金卫华,尹红斌.昆明市推进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10):62-63.

[4]杨志伟.畜牧兽医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1):72.

[5]刘发志.加强养殖信息化建设提高养殖业管理水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8):35-36.

[6]肖登元.动物防疫检疫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J].新农业,2020(5):51.

[7]张银田.东北三省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9):8-10.

[8]赛庆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强化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4):152-153.

[9]周莉媛,邵靓,邓飞,等.四川省2018年春、秋季口蹄疫免疫抗体的监测及分析[J].畜禽业,2019,30(4):7-8.

[10]韩业东.信息化管理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兽医导刊,2017(3):41-42.

[11]袁昌荣,陈银平.浅谈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162-164.

[12]杨芳,张占丽,李明,等.“互联网+”在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业,2020(17):60.

作者:卢异军 刘霞 王小鹏 石芳权 单位:甘肃省西和县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