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4 08:57:55

导语: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文章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就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从课件质量、课件的利用率、教学技术与教学实际的贴合性、课程的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课程的过程设计、BIM技术的课程应用、教学的创新手段、VR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入给出完善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对策,以此为相关从业人员给出参考建议,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职业院校;建筑构造与识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为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组成之一,主要的授课内容是对建筑施工图进行研究与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其课程管理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对于房屋建筑构件的组成以及构造原理等方面内容的理解提供技术支撑。

1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课件制作质量不足。由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内容较为庞杂,其实践性较强,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建筑构造知识以及工程图识读两大部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以及主观认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型技术,如文本编辑、视频剪辑、动画制作、图形图表处理等方面。此外课件的制作耗时较大,如几页的幻灯片通常需要较大的时间成本来进行内容的打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负荷巨大,通常课件的制作交由出版社完成,但出版社的制作仅是教材文字与图片的复刻,其成品距课件的真正教学意义相差甚远。1.2 软件的利用率不足。为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与职业院校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融合,需要加强教学软件的应用。其中教学软件的实训课程,通常包含软件自身的优化程度、软件与课程的契合性、软件与硬件的贴合度、软件与系统平台的兼容性等方面内容。在实际的软件采购中,由于资金支持以及软件筛选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之软件的采购周期相对较短,使得采购的软件质量不理想。此外,由于院校中配套性的计算机配置以及网络等方面的落后性,导致软件在使用中与校园基础设施的兼容性不足,甚至出现软件弃用的现象,造成软件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例如: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图纸通常为二维形式,在二维向三维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但由于软件利用率不足,进而造成实际教学效果的不理想。1.3 新兴的教学技术手段有待磨合。慕课、共享资源课、VR、AR等新兴教学技术与实际的课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其契合度的打磨。现有的教学课程编排以及教学软件通常在制作完成之后就投入使用,其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但其优化的后期跟进性相较之下较为欠缺,在教师技术有限,其相对的资源普及度不高的情况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很难实现。随着近些年建筑行业的突破性发展,其信息化创新以及应用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大部分院校对于新兴软件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BIM技术中的Revit软件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中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建模软件,但在高职院校中,其应用程度还需进一步加深。1.4 实训方面存在不足。《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通常在理论的教学结束后会安排相应的实训课程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民用构造以及施工图识别的理论课程结束后会进行一周左右的学生实习。但在部分院校中,学校处于节约时间的考量,通常根据图纸准备相应问题之后,让学生依据给出的识图答案进行回答,使得识图变为了机械性的对于图纸的抄绘,导致在教学中,相应的制图标准以及建筑构造细节的模糊,实训课沦为理论课程的课后作业。此外,实训课程中的实地参观阶段,无法灵活表达实际理论课程中的三维建模、剖切动态过程、构造节点等方面内容,使得学生缺乏对相应实物的三维模

2 优化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信息化教学的过程设计。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管理中的全面覆盖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管理在课前导学阶段、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后进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融入。在课前导学阶段,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作用。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并引导学生观看3D建筑仿真模拟演示,通过对于施工图的详解,提升学生的空间感,提升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以及针对性。课程中要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教师要加强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对于每个基础性构件进行精细化的讲解,并且借助诸如Navisworks虚拟漫游技术,提升学生对于建筑构造的深层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优化,对涉及的内容进行充分地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获取范围和渠道。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施工图、轴测图、三视投影图等方面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于三维尺度的把控性。课后的拓展阶段,教师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升学生在课后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控,进而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课后时间的利用率。2.2 提升BIM技术的课程教学应用。为实现依托BIM技术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与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增加BIM技术中的Revit软件教学。Revit软件的建模技术是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中加强BIM的相关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强化建筑构造与BIM的融合。BIM在课程中的融合,可以有效将理论知识以三维形式进行展示,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建筑的基本构成以及各部分联系的掌握,提升学生对于构造细部构成的深入理解;最后,提升BIM技术与工程图识读的结合度。传统的二维图纸教学,很难使得学生对于建筑的整体形象以及细部构成有真实的感知,通过软件的运用,可以保证学生对于三维模型与二维平面图进行分析比对,促进学生对于建筑整体的感知性识别,进而提高建筑识图教学任务的教学质量。2.3 深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BIM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把控教学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并对于构造节点的做法以及尺寸等知识有一定的把握,进而提升教学成果。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在保证现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加深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以此促进信息化管理在教学中的深入开展。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BIM模型向学生多方位的展示建筑的内部构件,提高学生对于建筑内部构件的构成的掌握。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Revit视图中的选择框命令在三维信息建筑模型中选择一个构件进行三维展示,并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剖切、测量等技术提升其知识的拓展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建筑各类构件的认知性。2.4 加强VR虚拟现实在课程中的研究。VR技术与BIM技术互为补充,BIM技术是虚拟现实的模型化体现,虚拟现实可以为BIM技术的拓展提升空间,BIM和VR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的三维表达,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借助VR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引入,提升学生的融入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中的有效引入,帮助学生对于虚拟的空间建筑模型进行识别,提升建筑识图教学的生动性以及直观感。

3 结论

综上所述,为实现职业院校建筑专业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程度。因此,要依据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完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升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以此推进职业院校中信息化教学管理技术的综合性发展,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作者简介:徐菱珞(1983-),女,籍贯:湖南湘潭,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制图、建筑构造、课程资源库建设。

参考文献:

[1]严瑾.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以“楼梯的形式与尺度”教学单元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247.

[2]于泉伟.信息化背景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19):175-176,138.

[3]李龙.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1):27-29.

作者:徐菱珞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