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时间:2022-11-02 10:08:21
导语: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党务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党务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式均出现了一些改变,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党务信息资源利用率,促使党务管理顺利开展,提高党务管理水平。学院是党务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也对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学院党委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剖析了目前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开始探索与实施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三中全会全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将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党务管理工作中,并重点提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以“提高党务管理科学化”,这表明了我们党积极顺应时展,灵活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自我。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院,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较为深刻,学院党务建设是否朝着高效、先进、规范、科学的路径发展,工作管理水平高低与否十分重要。事实证明,加快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增进党群关系、激发党组织活力、提高管理效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院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开展党务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以促进政党可持续发展、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效率。对于传承文化、科研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而言,其高度重视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于:1.1有利于更广泛地获取外部信息。学院加强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获取更广泛的外部信息,积极借鉴成功的经验,优化自身能力,提高反应力,以此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同时,能够对师生群众的呼声进行全面了解,接受师生群众的有效监督,提高透明度与公开性,使得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而这些恰好是巩固我党地位和长期保持先进性的基础。1.2有利于促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的发展。学院加强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的发展。因信息对外公开透明,广大党员及非党员师生都能够讨论分析不同政见者的言论,对真理进行明辨。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广大师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呼声。1.3有利于党员学习阵地的拓展。学院加强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党员学习阵地的拓展。借助网络开展党的信息教育,能够利用多种教育媒体构建资源丰富的党务管理工作数据库,为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提供了便捷。相比于传统的党务管理工作,因时空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互动教育。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与便捷性,为党务管理工作互动性提供了促进作用。
2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学院对党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于学院而言,教学是其工作的重点,一些事务均是围绕着教育而开展的[1]。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院工作的重要构成部门,但是一些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党建工作,从而使得对党务管理的重视度也比较低。党务管理信息化已经遭受到了瓶颈,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党务管理工作则会难以有所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未引起学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使得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差强人意。同时,因管理人才素质的影响,党务管理系统建设并未得到有效的人力支撑。2.2党务管理人员水平并未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党务信息化管理是学院党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学院应紧跟时代步伐,并积极引进和培养适应这一潮流的人才。分析当前一些学院党员管理人员现状得知,从事党务管理专门人员较少,兼职或非专业现象尤为普遍。同时,高校在选拔党务管理人员时,往往认为党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轻松、简单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较低,因这一错误的认知使得党务管理人员能力停滞不前。对于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大多数管理人员的能力并未达标。2.3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充分利用。党务管理系统是除高校以外的各类党支部运用到党务管理中的系统,该系统建设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是一种单机版状态,难以实现共享信息与资源。同时,该系统效率与保密性难以满足学院党务管理的需求,所以党务管理系统难以有效支撑学院党务信息化管理。另外,众多学院党务管理系统形式、内容相似度较高,结合自身特征创新党务管理系统的情况较少,导致党务管理系统同学院党务管理工作结合度较低,难以满足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3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建立统一机制,增强党务工作的信息化观念。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只是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加强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强化领导、职能部门和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三者对信息化的认识[2]。领导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职能部门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否建成,基层党务管理人员的认识直接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只有三者统一认识,从而确保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其次,长时间固定化的党务管理工作模式使得一些党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导致其思想固化,无法顺应新的工作模式,并从心理上、行动上予以强烈的抵制。所以,党务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意识,从而有效保障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开展。3.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党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经济常态下赋予党建设的新要求,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变革,是党工作的一次新的探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不仅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熟知党务知识的综合性人才[3]。这种人才越完善齐全,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便越能顺利、快速推进。所以,学院应结合自身党务工作实际,制定定员、定期、定量的培训机制,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信息化水平的工作者。学院可组织开展党委党校二级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一方面,院级培训积极邀请软件系计算机专业人员、上级党务工作信息化专家、院内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对学院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例如互联网专题培训、软件系统专题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系统培训活动,以系分党校对本系党务工作人员开展精细化强化培训,借助系实训中心增强党务工作人员信息化运用水平。3.3整合资源,实现党务信息化工作的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借助学院现有党务信息化平台,对全校党建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有效规划,统一建设,将学院、机关部门党建信息化平台构建成互联共享的党建站群系统,逐步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联动互补的工作体制,构建互动性、全方位、多层次和功能性齐全的党建信息化工作体系。这就要求学院将党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党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党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对应的评估、考核机制,加快党建信息化。从宏观层面,对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与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学院、相关部门应坚持“部门分工、分步实施、统一归口”[4]的原则,建立学院总体支持系统。在党务信息化体系构建中,应统筹全局,分功能、分批次逐渐完善、循序渐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3.4利用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打造党务工作的新平台。目前,我国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党务信息化沿着推行电子党务、建立党建网站、党建信息化划时代的趋势发展。学院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需求,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借助移动网络、计算机网站、视频多媒体等构建一个立体互动、互联互通的党建网络统一体。构建新的平台,巧妙运用多种信息手段,借助网络党务的多终端(手机APP、电脑网页等),将线上线下学习进行完美结合,突破传统党务时空限制,提高党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延伸覆盖面。同时,新的平台应重视党群之间、党员之间的交互性,加强民主建设与自我完善。另外,积极发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定制、统计分析功能,进一步深化党务管理工作[5]。3.5建立安全机制,保障党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党务管理工作转移到网络上,信息数据的安全是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党务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对信息安全予以有效保障,不仅在技术上予以有效保障,例如在党务工作平台构建时可采用专用芯片式服务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而且还应从制度上构建完善的程序与要求,为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保密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院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党建设、提高党执政水平的有效探索与实践,是顺应信息化时展的根本要求[6]。基于此,学院党务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应创新理念与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党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同时,还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持,以此来确保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保持党的先锋性,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敦光辉.党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1):158-159.
[2]龙腾飞,龙雪梅.高校党务工作信息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J].品牌(下半月),2014(12):147.
[3]黄爽.高职院校党务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4(8):43.
[4]段静波.“互联网+”与高校党务管理系统的融合[J].计算机时代,2016(9):104-106.
[5]邢宁博,闫艺兰.保定市高校党务信息化管理关注点探析[J].山西青年,2016(16):155.
[6]何东.创新党务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和谐高校校园建设[J].商,2015(47):62-62.
作者:邓水平 单位: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上一篇:党校信息化管理论文
- 下一篇: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施工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