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思维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21 05:09:00

导语:道学思维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道学思维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探究论文

[摘要]针对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问题,先明确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的运行规律,进而剖析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和能量流转方式,在批判地继承五行学说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的构建,最终得出的结论: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衡分别是信息生态系统要素间相生相克与相乘相侮的作用结果。

[关键词]五行学说;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

1引言

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生态失衡的核心原因、和谐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因素都需要通过运行机制的剖析来破解…。因此,研究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吸纳五行学说的科学价值并构建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解答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衡问题。

2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述评

信息生态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按其研究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信息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指出了信息生态系统包含的要素,各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李美娣。提出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相互组合构成了迄今为止最有价值和最为重要的信息生态系统,持相似观点的学者还有严丽、薛纪珊、田春虎、孟瑞玲。等。陈可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环境,由信息战略、信息行为、信息职员、信息处理流程、信息系统等组成。

第二个层次开始着眼于信息生态系统运行中的各种平衡现象、失衡现象和失衡对策,但没有剖析信息生态系统内在运行机制,因此,相应的对策恰似无根之木。该类代表研究有:陈曙从信息超载、信息垄断、信息侵犯、信息污染和信息综合症五方面剖析了信息生态失调的基本形态,并论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生态平衡;持相似观点的学者有张彩云、韩子静、余小鹏、李志昌等。

第三个层次才开始重视对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张新明构建的以人为本的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与模型,既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突出了信息环境的重要性。余小鹏提出的信息生态演化模型,揭示了各要素之间联系和信息生态演化的内在动力。但这些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①缺少对各要素运行规律的分析;②对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规律没能把握;③对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得不够透彻;④未能根据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得出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核心原因。

3信息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

3.1信息生态系统及其要素

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共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的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的开放的人工系统。其要素包涵三个方面内容: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

信息人是参与信息活动的单个人或由多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根据信息人在信息链上的位置和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将之细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序化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

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人的作用对象,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客体。信息作为信息生态系统的粘合剂维持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信息环境是指对信息人及信息本身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是信息生态系统的辅体。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法规等是其显性构成部分,人们的知识结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生产经验等是其隐性构成部分。

3.2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衡

信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信息和能量(信息价值)的输入输出保持平衡,在外来因素干扰或者信息生态系统内某要素突变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平衡的稳定状态,谓之信息生态系统平衡。

相应地,若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谓之信息生态系统失衡。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有: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和信息侵犯等。更多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研究可参见文献[6,10,11,15,16,17]。

4五行学说与信息生态系统

4.1五行学说简述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的配伍如表1所示: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顺次相生,隔位相克。若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出现相乘或相侮。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

4.2五行学说的科学价值

五行学说是我国先哲遍观万物之后进行哲学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有效的理论形式,既存在可取之处,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五行学说进行批评地继承。本文认为五行学说的科学价值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集中体现了辨证思维,完善了唯物辩证法。它独特地避开了本体而抓住了关系,并具有辩证思维。五行学说既探讨了矛盾双方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的结合问题,也探讨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合问题,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和发展。

体现了科学方法论价值和科学认识论价值。五行学说具有思维经济性和准公理性特征,是一种公理体系,具有科学方法论价值和科学认识论价值。

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五行学说自觉地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五行生克制化体现了系统论之动态性原则,五行生克乘侮体现了系统论的反馈原则。

形成了一种普适性的抽象化符号语言模式。五行是具有特定属性和功能的某类事物的代称或符号,五行学说已被提升为一种构建理论体系和训练思维方法的普适性的抽象化符号语言模式。

4.3五行学说与信息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

就信息生态系统而言,五行表示的是在一个很明确的循环秩序中相继并且相互影响的量,五行的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动态螺旋上升的循环演化过程,揭示了信息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信息生态系统这一多因素多元化的相互作用体系是简单的线性逻辑所难以描述的,只有用五行学说的非线性逻辑思维才能找到合理的解答。五行学说涵盖并交融了唯物辩证思想、系统论、控制论、自组织理论、符号化模式、循环反馈等多种思想,集中体现了复杂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五行之间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达到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形成一个自洽的全息的生态平衡系统。

5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5.1五行学说下的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运行规律

信息在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中体现出生命周期性,其必须经历产生一扩散一维持一衰退一消亡五个阶段,

信息本身的生命周期性恰好与五行学说中事物发展的生长(木)-升腾(火)-运化(土)-收敛(金)-收藏(水)五个阶段相对应,这是五行配伍理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以信息人为主体,因而各要素运行规律以信息人各角色的运行规律为重点。信息人的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角色起主导作用(见表2)。信息角色的主导作用是五行休王理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信息环境由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两部分组成,随着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螺旋上升,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转换(见图2):显性环境的不断发展,会带来隐性环境的变革;同样,隐性环境的不断成熟,会促进新一轮显性环境的进化。另外,显性环境对信息的生长和升腾阶段、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传播者起主要作用,而隐性环境次之;反之,隐性环境对信息的收敛和收藏阶段、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起主要作用。而显性环境次之。信息环境的上述运行规律是五行学说的阴阳转换理论的具体体现。

5.2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和能量流转方式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联结不同信息人的纽带是信息,信息生态链实质上是信息流转链。信息生态链上的能量流转本质上是信息中隐含的信息价值的流转,且信息生态链的能量流转依附于信息流转。

结合文献[22],本文将信息链的信息流转和能量流转方式归纳为以下六种:

信息生产与供给:信息生产者在经历信息内化的过程后,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背景,产生出新信息。并将之供给到信息链下游。

信息拒收与摄入:信息传递者接到信息链上游提供的信息,通过判断,在拒收无关的信息后,将其余信息摄入信息生态系统,并传递到信息链下游。

信息筛选与序化:信息序化者在摄入信息后至使用信息前的这一阶段,要先对信息进行筛选,排除无用和不可用信息,并将受理的信息经过载体转换、结构变换、浓缩综合等序化手段进行处理。

信息使用与吸收:信息消费者将经过序化后的信息变为自己所有并使其发挥出一定作用。

信息存储与分解:信息分解者将信息吸收和内化的产物存储起来以备后用,同时将使用后不再具有价值或过时失效的一切信息删除。

信息反馈与循环:下游将信息馈送给上游的过程。反馈的信息包括对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的评价或分解者存储的对生产者有用的信息。

5.3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角色的信息人相互作用产生了信息生态链,带动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转和能量流转。信息作为信息人的作用对象,随着信息人各角色主导作用的逐渐转变而相应经历着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相应地,信息环境也通过其显性和隐性两种环境主导作用的交替,分别对信息人的生产与传递、使用与分解活动起到辅助作用,并用这种作用间接地影响信息本身。可见,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不同角色的信息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应用五行学说的思想,结合各信息角色的特性,将不同的信息角色纳入五行当中,则木对应信息生产者;火对应信息传递者;金对应信息消费者;水对应信息分解者;土对应信息序化者。利用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本文构建出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如图3所示:

这样,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可以用五行及五行间的作用关系来揭示。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揭示信息生态系统运行中保持生态平衡的原理:

木生火:信息生产者为信息传递者生产并提供相关信息,同时信息生产率和信息供给率是影响信息传递和扩散程度的重要因素。

火生土:信息传递过程会造成信息杂乱无章,且信息传递者的层级关系越多,传递方式越复杂,信息的无序化程度就越高,就越是需要由信息序化者对之序化。因此,信息传递滋生了信息序化。

土生金:信息消费者直接使用的是信息序化者有序化后的信息,信息序化的程度越高,信息就越是易于使用。信息序化对信息消费使用起到辅助作用。

金生水:信息消费者使用信息后,将有用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将无用的信息或使用后失去价值的信息转给信息分解者。

水生木:信息分解者删除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垃圾信息,为下一循环的信息生产净化信息生态环境,同时将其存储的有用信息提供给信息生产者,用于重组其知识结构,激发和产生新信息。

木克土:信息生产者产生的信息的无序程度受信息传递者的“无序放大效应”的影响而放大,使得信息序化者的序化工作更加困难。

土克水:信息的序化过程增强了信息的可用性,使得无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变为有序,增加了信息价值,防止信息分解者错误地删除有用的信息。

水克火:信息分解者的作用在于存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有用信息,删除无用信息或过时信息。信息分解使得信息量由多变为少,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抑制了无用信息的传递和扩散。

火克金:信息传递和扩散的范围影响和限制了信息消费者的范围,信息消费者只能使用传递到自身的序化信息。

金克木:信息消费者从客观上要求信息生产者产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这就给信息生产者划定了生产信息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消费者对信息生产有约束作用。公务员之家

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正是因为同时存在相生和相克这两种机制才得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5.4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核心原因

外来因素干扰或内部某一要素突变会导致信息生态系统某一要素能力过盛或过弱,而这种过盛或过弱都会因为要素间的相乘相侮关系而被放大或加剧,这就可能打破要素间的制衡关系,从而超越信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时信息生态系统就会失衡。信息生态系统要素相乘相侮的原因有两方面:

某要素本身的作用过于强盛,造成侮上乘下。以木盛侮金乘土为例:信息生产者的作用过盛,就会造成信息生产过度和信息消费不足,本应由消费者引导信息生产的拉动模式就会转变为信息生产决定信息消费的推动模式,即信息消费者反被信息生产者相侮;信息生产者对信息序化者有制衡作用,但由于信息消费者对信息生产者不能良好地制衡,造成无序信息泛滥,这就是垃圾信息等信息污染现象造成系统失衡的原因,是为木乘土。

某要素本身的作用过于弱小,被其所不胜相乘,被其所胜相侮。以水亏虚、土乘之、火侮之为例:信息分解者的作用过于弱小,不能及时地清理掉信息生态系统中的无用信息,造成这些无用信息被信息传递者继续大规模传播,出现信息爆炸,是为火反侮水。信息序化者防止信息分解者错误地删除有用信息,对信息分解起到制衡作用,但由于信息生产者过度生产无序信息而使信息序化的难度加大,导致有价值信息不能及时序化而被信息分解者所删除,是为土乘水。

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乘相侮,放大了信息生态系统要素间的制衡关系,加剧了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不平衡,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

6结论与展望

本文批判地吸纳五行学说的相关思想,在明晰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运行规律和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及能量流转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五行学说的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得出了信息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是信息生态系统要素间生克乘侮关系的作用结果这一结论,找到了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核心原因。

本文着重从信息人各角色的角度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解决了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中的主要问题,而对信息环境内部各子要素对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辅助作用研究得不够深入,这将成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靖继鹏,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发展前瞻,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5-7

[2]李美娣,信息生态系统的剖析,情报杂志,1998(4):3-5

[3]严丽,信息生态因子分析,情报杂志,2008(4):77-79

[4]薛纪珊,信息生态与信息开发,学会,200l(12):53-54

[5]田春虎,信息生态问题初探,情报杂志,2005(2):90-92

[6]孟瑞玲,信息生态的失调与对策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8):127-130

[7]陈可,论企业内部信息生态系统的均衡调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8):114-116

[8]陈曙,信息生态失调的剖析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4):4-7

[9]张彩云,李倩茹信息生态的几个问题经济论坛,2001(6):13-14

[10]韩子静,信息生态学与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研究[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系,2008

[11]余小鹏,Intemet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研究,图书馆学理论研究,2009(7):47-50

[12]李志昌,论社会信息生态问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42-44

[13]张新明,以人为本的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531-533

[14]余小鹏,裴雷Inrernet环境下信息生态模型研究,情报杂志,2008(8):47-49

[15]王东艳,侯延香,信息生态失衡的根源及其对策分析,情报科学,2003(6):575-576

[16]陈秀英,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危机及对策初探,图书馆学研究,2007(6):96-99

[17]徐国虎,许芳,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168-171

[18]王家传,论五行学说中矛盾双方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合河北大学学报,2007(6):99-103

[19]胡化凯试论五行说的科学思想价值,中国哲学史,1996(3):31-34

[20]汪德刚,五行学说与系统论的关系郑州牧专学报,1989(2):32-33

[21]胡化凯,五行说一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3):48-57

[22]娄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6):7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