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货币成果付出差值论文

时间:2022-05-18 05:02:00

导语:信息系统货币成果付出差值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系统货币成果付出差值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风险研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开发的目的所在、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涉及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间接性和相关性、信息系统通常是逐步建设、成熟和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某些经济效益是有形的、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因素、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管理、编制系统效益风险管理计划、系统效益风险应对计划编制、系统效益风险监控等,具体请详见。

一、引言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开发的目的所在。客观准确地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将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概括地说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是信息系统带来的货币成果同为此所付出的资源费用的比值(或差值)。

二、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点

1、广泛性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涉及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从操作层、结构化的中层管理到高层的战略管理;从最具体的事务处理到深层次的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于整个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层次。

2、间接性和相关性信息系统对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活动的支持,通常要通过中间媒介,如优化决策、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管理效率、加快资金周转等来实现信息系统的效益;或通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来体现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因此,与一般工程项目带来的趋势经济效益相比,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间接地产生的。

正是由于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离不开其他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而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往往伴随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信息系统与其他因素的经济效益是密切的,很难从组织整体的经济效益中准确地区分出信息系统带来的那部分效益。

3、递进性信息系统通常是逐步建设、成熟和完善的,它在组织中对数据处理、结构化管理、直至战略管理的支持一般是逐步推进的,投入运行后还有一定的维护和纠错、完善的过程,组织内的人员对一个新的信息系统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一般要经过一般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形成一个递进的过程。所以,在分析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时,要考虑其近期经济效益、中期经济效益和远期经济效益,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4、无形性信息系统的某些经济效益是有形的,如新的信息系统以自动化手段代替人工处理信息,从而带来的人工费用的节省等,然而,信息系统的许多经济效益是难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如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效益对一个组织来讲是很重要的,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5、不确定性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都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其技术性能,也与使用系统的组织中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导致了信息系统效益的不确定性。

三、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研究

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是指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产出,它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效益的状况,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参考。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1)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效益,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以货币度量的产出。其主要来源有:①管理信息系统投入后,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带来的效益;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新的业务开展所带来的效益;③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可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科学化、合理化,降低了整个企业的产品成本而带来的效益。

(2)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由于管理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高和推陈出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组织的协调、科学,而带来的效益。这部分产出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可以参照,往往难以用货币直接加以度量。它的主要来源有:①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效益;②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改进,带来的效益;③生产组织的科学化、协调化,带来的效益;④决策的科学化,带来的效益。

四、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风险研究

1、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因素

(1)系统效益的技术风险系统效益的技术风险是指由信息系统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对系统经济效益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使用的技术或开发工具不成熟或未经授权,或者项目所依赖的技术过于复杂,实施者未能恰当理解及系统运行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而造成损失等情况。

(2)系统效益的资金风险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效益的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①资金来源风险。由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需资金量较大,如何筹集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资金,是管理信息系统效益风险的重要表现。目前,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②企业经营资金风险。企业将一笔较大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无疑将加大企业经营中的资金缺口,对于企业经营,将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将使企业用于其它设备的改造、更新投资的资金减少,增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3)系统效益的管理风险系统效益的管理风险是指由项目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对系统经济效益带来的风险。包括对项目管理原则、组织形式的确定;能否协调各方干系人的行动;对信息系统开发、实施、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等因素是否进行有效控制,并使之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等。

(4)系统效益的业务风险系统效益的业务风险是指信息系统业务描述对系统效益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实施者对企业涉及的业务流程没能有效掌握,造成无法将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正确处理,或者企业本身的业务水平远没有达到可以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地步等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也给企业的业务处理带来的巨大的风险,其表现主要有:①业务操作风险。②业务重组风险。③企业员工业务素质风险。

2、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信息系统管理者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对信息系统效益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以及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其实行有效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大致包含以下步骤:

(1)编制系统效益风险管理计划系统效益风险管理计划是开展信息系统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活动的依据,其内容决定了如何开始和实施信息系统项目经济效益风险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中,系统效益风险管理应该由专门的小组或人员负责,制定效益风险管理的政策、标准、时间安排、与信息系统实施进度的关系等内容,并将这些信息明确地写入效益风险管理计划。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效益风险管理计划可能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修改,使之更加合理、完整、切实可行。

(2)系统效益风险识别这是实行系统效益风险管理计划的第一步,目的是查明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各风险的来源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识别系统效益风险的手段包括从历史或其他相似信息系统实施中寻找线索;对照风险的分类,找出该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效益风险;在信息系统实施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估计,对可能阻碍实施进度或超出预算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

(3)系统效益风险分析在系统效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系统效益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将会给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经分析后确定各系统效益风险的重要性,对其排序,从而使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为数不多的主要风险上,使信息系统效益的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是评估己识别风险出现的概率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对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一般采用定性术语进行综合描述,分为极高、较高、一般、较低、极低五档;或者使用二维或三维图形方式表示。

定量风险分析是量化分析每一风险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目标造成的后果。基本内容为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风险的发生及其后果加以估计,得出比较准确的概率水平,为风险管理奠定可靠的数学基础。常使用的方法有访谈、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敏感性分析、决策树分析等。

(4)系统效益风险应对计划编制系统效益风险应对计划就是针对已识别的效益风险制订行动策略、确定执行方案,使信息系统实施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编制内容包括为已识别的每项效益风险制订应对措施,分派给相应的人员或组织负责;为风险选择最佳应对方案,即所需成本最低、应对措施最有效、对信息系统目标的破坏程度最小。

一旦发生已识别的风险,风险应对计划将是信息系统实施者的行动指南,使出现的效益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消失或者减少。因此,效益风险应对计划编制的全面、合理、有效性将直接决定效益风险管理的成败。

(5)系统效益风险解决系统效益风险解决是当效益风险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按照预编的效益风险计划,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使信息系统总体风险降到最低的活动。通常采用应对风险的策略有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和接受风险四种。

规避风险是通过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消除产生风险的条件,以达到保护项目目标免受风险影响。例如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识别出的部分技术风险,可以通过规避风险来消除。

转移风险是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风险的权利转移给第三方。也就是说转移风险只是将管理风险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并不能消除风险。对于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财产风险,转移风险责任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

缓解风险是针对风险事件的两个方面,即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采取一定措施,将风险的负面后果降低到可以承受的限度。缓解风险的手段包括进行更多的试验、反复论证、建立备份系统等。例如信息系统实施中对系统的反复测试就是缓解风险的方法。

接受风险是指当风险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或者项目团队没能找到其他合适方法而采取直接应对风险的策略。接受风险分为积极接受和消极接受两种,积极接受包括制订应急计划,以备风险发生之用;消极接受不采取任何行动,当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该风险发生时再去应对,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或者即使发生对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也不大的情况。

(6)系统效益风险监控系统效益风险监控是在信息系统实施中对效益风险发生情况的控制和对效益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这一活动包括几方面的内容;①跟踪已识别的效益风险、监视残余效益风险和不断识别新的效益风险;②保证效益风险管理计划和效益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③评估这些计划对降低风险的有效性;④对突发的风险或使用消极接受策略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权变措施。

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效益风险管理是保障信息系统开发、实施、运行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效益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项目受潜在问题的影响,充当信息系统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