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完善对策
时间:2022-04-26 09:51:53
导语: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完善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校园治安管理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现行制度和实践分裂了校园治安管理最重要的两类主体(公安机关和学校)的职能,没有形成有机统一、协调一致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理体系。本文认为应该从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安全报告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安全教育和执法合作制度、校园警察制度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
校园治安管理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管理也存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仅以校园治安管理为例,探讨公安机关和学校建立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问题。
一、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概述
本文主要研究预防和制止在校园内发生的校园治安案件。过去,校园治安案件多发生在学生之间,比如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但近多年来,校外人员在校园内实施的治安案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除打架斗殴外,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绑架等治安案件频发。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提高校园治安管理水平。除了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公安机关和学校的执法合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所谓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是指公安机关和学校为维护校园秩序,预防、处置校园治安案件而建立的相互沟通、配合、协调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总称。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有一定的规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简称《内保条例》)、《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简称《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其中,《内保条例》主要是规范内保单位的内保工作,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主要是规范公安机关的内保监督管理行为。《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具体规定了内保监督检查的管辖、监督检查事项、监督检查方法、存在治安隐患的整改及处罚等。《内保条例》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在内保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也有一定的有关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规定。在内保单位(包括学校)的内部治安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内保单位或公安机关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的配合协作,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要在实践中创新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机制和制度[1]。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社区警务理论、协同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社区警务理论强调公安机关的专业警务与社会组织对警务参与的结合,强调警察与公众对社区安全的合作治理。“合作式治安不仅意味着把公民的力量吸引到维护社会治安的活动中来,而且还意味着改变警方特有的思维模式”。在警务社会化过程中,公安机关主导和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各类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如社区治保组织、小区治安巡逻队、治安志愿者组织。引导和利用更多的市场化的社会治安防保力量,推动其进入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社区警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制止校园违法犯罪活动中,必须依靠学校、学生甚至家长的力量,而不能仅相信公安机关的力量和作用。①协同理论主要研究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内部自主协调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有序的结构。将协同理论应用于校园治安管理实践可以有效地促进系统中个体相互作用、合作,推动系统量和质的提升。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中体现了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学校、学生、家长、校园治安志愿者、媒体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将各自资源能量整合,构成开放性的校园治安防控系统,提升校园治安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多元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管理已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治理中心呈现出多元中心的态势。多元治理理论有利于丰富校园治理主体,除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外还允许学校、学生、家长、志愿者、媒体加入校园治安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元主体横向合作的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网络系统。
二、校园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在校园治安管理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维护校园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秩序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现行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和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导致了不少的误区,影响了现行制度作用的发挥和实践创新。首先,从公安机关而言,其在校园治安管理方面的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和处罚,以及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出警和处置。根据现行制度,公安机关对金融机构等企业事业单位有直接的行政审批活动,而对于学校则无直接的审批事项,因此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校园治安工作。这样,学校的校园治安工作,在公安机关和学校之间形成了隔阂,公安机关认为校园治安管理就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公安机关不宜干预干涉太多,甚至于校园安全监督检查也就流于形式了。其次,从学校方面而言,学校负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基础保障。但实际上,学校往往会依赖公安机关,甚至会作假应付公安机关,因为安全设施是要花钱的。学校管理者往往认为校园治安管理是可有可无的事,起码不是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中小学的升学率、大学的教学科研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其实,校园安全才是学校秩序和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其他一切工作都会无法正常进行。另外,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中缺乏法律赋予的,或公安机关委托的强制权力和手段,也是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被动和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教育主管机关对学校考核和责任追究中不切实际的相关规定,也强化了学校隐瞒校园治安隐患和治安管理规章制度缺陷的动机。再次,从公安机关与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联系方面而言,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公安机关满足于面上的监督检查,对于实际的、真实的校园治安情况不会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只有发生了案件才会去处置,使本可预防的案件演变成了真实的案件。学校一般也只会做些应付公安机关的工作,并非自觉自愿地将校园安全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公安机关与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中的分裂化现象是建立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根本原因。②最后,从学校内部管理而言,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整合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班委会等)、学生、学生家长等方面力量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应急通道和预案,预防不敏感,处置不及时,导致潜在的治安隐患转变为现实的案件、小的隐患演变为大的案件。
三、建立和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具体对策
建立和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除公安机关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将平安学校、安全校园作为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公安机关和学校责任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外,还应该建立以下相关制度:
(一)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是沟通协调公安机关、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主管机关、城管执法机构等)、学校等单位有关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的议事机构,其作用是沟通信息、作出决策、协调行动。联席会议主席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的负责人,每个学校设办事机构或联络员。会议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了解沟通校园治安信息和共性问题,商议、解决校园治安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学校安全报告制度
学校应该定期(如每周)向辖区派出所、公安机关的相关部门和教育主管机关报告学校的治安情况。遇如紧急治安案件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和向教育主管机关报告。学校内部辅导员(班主任)向院系(年级)每周报告本班的学生安全情况,院系(年级)汇总后向学校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报告本院系(年级)的学生安全情况。安全报告制度应规定报告事项、报告时限、责任人等内容。
(三)校园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学校应通过自己的网站公布或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校园安全的相关信息,保障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校园安全的知情权。这些信息包括: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易出现安全隐患和治安案件的时间地点、近期校园违法犯罪案件情况披露和统计数据、出现违法犯罪案件时的应对策略、社区民警的信息和联系方式等。
(四)安全教育和执法合作制度
除学校经常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外,学校应当与公安机关、安全防范专家和社区合作,共同应对治安风险。学校应经常邀请公安机关的治安、刑侦警察或社会安全防范专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预防违法犯罪及出现暴力威胁时应对策略和手段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应编制并不断修正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校园暴力事件、恐怖袭击及自然灾害、公共健康危机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与辖区派出所、公安机关相关部门预防、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办理的程序、时限、责任等,做好交接工作,提升校园治安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2]。
(五)校园周边地区合作治理机制
针对校园周边地区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学校应当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公安机关加强联系,建立校园周边地区合作治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警力,提高巡逻力度。城管执法机构应对校园周边地区摆摊设点活动加强管理,对校园周围出租房屋、娱乐、赌博、吸毒贩毒开展专项治理、综合治理。
(六)校园警察制度
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校园安全的经验,在大学建立校园警察制度,中小学实行校警制度或保安制度。实现公安机关和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的深度合作和协调一致。
四、结语
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管理又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环节。校园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校园安全立法滞后有很大关系,因此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出台《校园安全法》。另外,应当创新校园治安管理的合作机制,使公安机关、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真正衔接、配合起来,形成校园治安管理的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继刚,李学莲.校园安全的立法保障研究——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4(01):13-16.
[2]龚彬彬,等.高校校园安全隐患以及应对策略[J].安防科技,2011(03):41-44.
作者:曹晶
- 上一篇: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讨
- 下一篇: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