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

时间:2022-11-17 10:23:39

导语:学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

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第一年(2011学年)制度完善调整年

一所学校,要从管理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仅靠人治是远远不够的,制度的完善才是根本之道。由于两校合并,管理人员重复,我首先对学校的行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同时提倡分工不分家,让各位行政人员各司其职,责权相配;然后通过问题式推进,发动全体教职工把学校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能顺便提出解决措施的更好,以此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开学第一学期内,学校根据提出的问题相继出台了《魏村中学教职工岗位常规》《魏村中学月考核制度》《魏村中学行政、教师、工勤人员月考核表》《魏村中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月考核表》,并把这些考核结果纳入了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之后又发现奖励性绩效方案中“大锅饭”味道还是很浓,又出台了《魏村中学文明办公室考核方案》,并对《魏村中学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和《班主任考核方案》重新进行了修订,也纳入绩效工资方案中,然后由教代会表决通过。这些核心制度既保障了学校的平稳过渡,又达到了强化执行力的目的,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发展。近两年我们一直在对以上制度和方案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并对考核措施不断优化。

二、第二年(2012学年)质量加速调整年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学校的尊严。围绕质量加速提升年,学校制定了四步方略,即向管理要效益,向师资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率,向宣传要生源。

(一)向管理要效益。1.德育为首,彰显育人特色。(1)走动式家访。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走动式家访。(2)主题班会资源共享。德育处要求每个班每学年至少开一节面向全校的主题班会课。(3)以活动促内化。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促使学生把良好的规范内化在平时的行动中。2.课堂转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增效的主阵地,教科室在2010年就领衔一个市级减负增效课题,2011年下半年组织所有一线教师去如皋的搬经中学观摩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我区教研室提出板块三串教学设计和小组学习模式。2013年我校被教研室定为课堂转型试点学校。3.体艺教育百花齐放。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年举办体育节,积极参加体育竞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向师资要质量。1.师德教育常态化。通过制定并学习《魏村中学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书》,提高师德修养,严守师德规范。2.营造青年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由校长负责,各处室各司其责。3.创新青年教师的发展途径。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制定一个三年专业成长规划,要求教师去认真对照,逐年实施。

(三)向科研要质量。为了引导、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在根据校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三个课题:德育方面、教学方面、综合类。然后分别指定三位优秀青年教师领衔,教科室专人负责这三个课题的过程开展指导,这样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四)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学校荣誉。学校一方面抓内部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主动对外宣传,学校主要通过校园网、电子显示屏、各类活动以及各种会议,有意识地宣传目前学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取得的各种办学成果,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对外形象和声誉。

三、第三年(2013学年)文化品牌创建年

2010年,我区教育文体局站在管理的制高点上,提出了安全、质量、特色、文化的办学主题词,给学校指明了工作方向。学校从合并第一天起就十分重视精神文化建设,2012年上半年提出了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激发潜能,发展个性,校训:崇德兼善、知行合一,并在学校的整体环境布置和工作中逐步渗透。2013年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博”文化,并制定了“博”文化的推进方案,希望通过后面的三年,在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能看到魏中“博”文化的标识。学校是改变了,学校的努力和成效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但问题也紧跟而来:1.由于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如何突破高级教师的发展瓶颈,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2.课堂转型快三年了,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模式;3.如何营造充分体现本校文化的氛围;如何创品牌、创特色;4.经费的紧张等都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课题。展望未来,让我们且思且行,为了学校的发展,为教育的均衡发展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作者:宣亚泼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第二篇:研究行知思想,践行“小先生制”于学校管理的研究

一、研究的文化背景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城镇小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积极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近年来,更是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我校的指导思想,校园里随处可见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比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知行合一;陶行知十大读书秘诀等等。每位教师积极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将陶行知先生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新教师更是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等作为必读书目,因此我校先后被评为“学陶师陶先进集体”、“陶研会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校坐落于具有“丝绸之都”之称的盛泽古镇,发达的丝绸业带动了当地劳务业的繁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也增加了学校的承载量。每年都有大量符合入学条件的学龄儿童,加重了学校的负担的同时班级相对较大的容载量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陶行知思想中的“小先生制”给了领导、老师巨大的帮助,不管是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还是课堂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践行“小先生制”的具体措施

1.学校管理

每位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主人公的意识会驱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五、六年级班级中设立了“班级大值周”岗位。此岗位由“校门礼仪岗”、“放学静校岗”、“楼道安全岗”以及“广场文明岗”等四个具体的岗位组成。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老师的教导会对其产生压力,那么让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对其进行引导的话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班级管理

学校作为大家庭是由一个一个的班级组成的,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养成三十岗”作为“小先生制”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解决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管理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问题。每个班级不同岗位的“小先生”经过自己申请、学生选举最终确定人选。依据岗位负责的区域不同分为“纪律小岗位”、“学习小岗位”和“生活小岗位”等三个大的岗位。比如“纪律小岗位”中的“课前小管理”岗位的“小老师”提醒班级学生铃声响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并听从课前管理员的指挥,做好课前准备等,这样老师来到教室就可以直接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学习小岗位”中的“读背小助手”岗位的“小老师”在自己主动完成读背任务的同时负责自己所在小组成员的读背情况,检查并监督他们进行背读,如小组成员遇到不熟练或是不会的情况“小老师”会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使每位同学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生活小岗位”主要是负责班级日常生活和班级卫生,比如“公物小管家”、“讲台小洁士”等等。

3.课堂管理

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命鲜活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以及接受事物的方式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同样是学习并脚跳短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多数小朋友可以很好掌握摇绳动作,有的甚至能连续跳几十个,可是总会有个别的小朋友连一个都跳不过去,此时老师又不能因为个别学生而放慢教学进度。如果让他们课后单独留下来练习反而会有很大的压力,这时“小先生”就发挥了作用。现实教学实验中笔者发现“小先生”的“教学能力”远远大于你的期望。这样既帮助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让“小先生”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小孩教小孩,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我校正是在深刻研究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前提下,将“小先生制”思想进行深化和延伸,积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丹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第三篇:学校管理之我见

一、校园管理“人文化”

学校管理应该提供促进教师和管理者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一要努力培植团结协作、关系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为全体教师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并鼓励全校教师“协同合作”,从而形成凝聚力推动学校的发展。二要创设教师不断学习与反思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促进自我反思,形成双赢的教学与研究共同体。

二、学校管理制度“人文化”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为此学校应形成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等各项制度。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刚性的制度管理就是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教师们做到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

三、教学常规管理“人文化”

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及管理,从严、从细、从高要求,抓出实效。强调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促使广大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的养成。加大督导力度,实施行政蹲班制、推门听课制以及命题把关制,建立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实行“三个三”策略。一是“三有”:即参加活动的教师有困惑、疑难(带着问题来,不当旁观者)、有具体内容或研究专题、有中心发言人;二是“三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效果保证;三是“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营造全员教研氛围,很好地形成教研的向心力。

四、育人管理“人文化”

新时期,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阵地、形式、方法早已显示出过多的不适应。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积极整合德育资源,着力创新德育工作途径,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展学校的教育空间,构建“三全”工作体系,务实、科学、创新地开展德育工作,凸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特色,打造出一流的校风和学风。首先,应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严格管理,培养文明习惯,确保良好校风。其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尝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认真设计和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将学校德育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将家庭、社会资源引进课堂,充实学校德育力量,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关爱自然、融入生活,了解自我,服务他人。其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力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邀请心理学专家做报告以及心理教育进课堂等措施,有效地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困惑,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总之,“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核心便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即学校管理者要在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人际交往的基础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注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莹焕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乡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探索

1加强师生相互交流,关爱学生

班主任做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班主任必须充满爱心与责任心同时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教育方法才能充分胜任这一工作,成为学生和家长信任的朋友。班主任首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班主任在平时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沟通交流是解决许多困难的必须,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太完整,对于一些是非曲直还不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班主任在这一时期十分有必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与心理变化,并且给予科学的指导。比如对一些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除了学习上的指导还应多与学生谈心,克服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学生是一样的,不要产生任何自卑或者逆反的心理。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要心平气和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强硬的管理,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开展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信任学生

对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对待外界的评价特别的敏感,特别是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这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规律,教师是不能无视而是应该认真对待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纠正以往单纯的管理者的观念,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学生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具有完全的主体性,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信任,这样的教育才会具有感染力,才会更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也会还给老师一份惊喜。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要学会适度放权,注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体会到努力付出的喜悦从而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掌握大方向,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班主任应该信任学生但是并不是放任学生,班主任应该仔细权衡,掌握好这个“度”,做到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不会违背教育原则与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

3树立崇高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班级生活是集体生活,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该给予学生相同的爱,不应该搞特殊化,这样的老师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与引导,教师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谦虚谨慎,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角色,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会不自觉模仿的对象,正是因为这一点,教师身上的责任更是无比重大。特别是对于班主任来说,班主任比其它的任课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与时间更多,对学生的影响也自然而然的更大,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善或恶的种子。做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党的方针忠诚,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事业中去,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变为一个团结的队伍,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爱。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这个力量却是无比强大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注重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修养。班主任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是一份神圣光荣又十分沉重的责任,对于小学这一特殊的阶段来说更是如此。如何通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国家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

作者:张淑珍 单位: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

第五篇:学校管理的“三度”原则

一、设置“密度”,层层落实管理

“密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无论是前勤教学还是后勤教辅,都需要上下级互相制约,层层落实责任人。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上,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始,下辖教导处,教导处管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大科教研组还要分年级设备课组长,如语文和数学两个大科,各年级的班级较多,还要设置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再管理学科老师。这样,从校长一直贯彻到教师个人,每个人都是被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上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经过层层讨论,最后反馈到校长那里,校长就可以直接定夺。学校管理并非单一活动,教学和德育可以结合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主要由政教处牵头,当然政教处也有分管校长进行指导。政教处在学校管理中主要依靠的力量是班主任。当然,如果学校班级较多,每个年级还要分设级部主任,方便开展每个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最为繁杂,一般是由每个班级的学科老师兼职。班主任不但要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学生动态,配合政教处做好学生德育思想工作。学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是安全卫生管理,安全管理贯穿于教学与德育之中,需要分管副校长的整体协调,下发安全责任书,签好责任状。安全管理自上而下,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所以需要多一些人文性,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激发每个人的管理热情。老师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管理眼中所见的问题。比如,学科教师即使不是班主任,也要对学生做好德育工作,遇到学生不当的行为时也要予以制止,尤其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二、追求“精度”,发挥管理优势

密度管理是粗放型安排,而精度管理则是管理的细致和深化。在小学工作管理中,上层领导要注意协调前勤与后勤的关系、各个科室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小学教职工工作比较紧张,有时候一名教师要兼职多项管理工作,一个职能部门有可能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这就出现了制约现象。每个人有个性差异,有的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而有的人比较散漫。领导在工作调度上要奖罚分明,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团队管理效率会更高一些,比如教学管理,学校在下发文件或者传达通知时,直接传到教导处,教导处把文件精神传达给各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即可。精度管理,还体现在学校政策的制定上,比如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都可以用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选拔。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竞聘。每个人既是学校管理的践行者也是学校管理的监督者,这样学校管理工作就会顺利完成。学校在管理老师时,可以采用积分制,每一项活动都加分,记入年度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丰富的活动可以给每一位老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人尽其才的原则安排学校的人事管理。老师的自我完善直接传递到学生那里,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有利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整个校园师生的精神面貌都会在优化管理中展示最优秀的一面。良好的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也促进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注重“深度”,收获管理实效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也日臻完善。学校管理的深度体现在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的深度结合,学校管理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进行适度借鉴,从而提高本校的管理档次,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理念的革新,需要领导班子在管理上的细化,要融整个学校的各个方面于一体,使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够共同进步。管理要落到实处,如果只重形式,就没有实际效果。重形式的管理还会出现制度与学校实际不相符的现象,也就是管理形式与实际内容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教学管理考核老师时,各项荣誉指标的赋分如何确定就是管理形式,而内容则是更加全面公平地体现老师的教学状况。像班级管理,赋分的标准也非常复杂,仅卫生评比一项,赋分的项目有早晨、中午两次教室卫生检查,对各班级个人卫生的抽查等,这都是管理形式,其目的是督促教室卫生的打扫和保持。管理形式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管理的内容是否有质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个老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为维护学校的名誉和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教育专家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只要校长能够运筹帷幄,倾心倾力,那么学校就能步步登高。校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念好“管理经”,层层落实管理,打好密度管理基础;发挥管理优势,把握精度管理关键;注重深度革新,收获管理实效。

作者:林杰 陈卉田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

第六篇: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研究

一、凸显学校的服务职能

1.努力成为创造幸福的管理者。幸福首先与幸福的观念高度相关,所以要帮助师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幸福观,并为教师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幸福与心理机制相关,所以要让每个人都有尊严,让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成功。幸福与人格相关,所以要引导和帮助内向型的教师和学生扩大交往的圈子,消除他们的社交恐惧,提高他们社交技能;让教师和学生有足够多选择工作和学习目标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从而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幸福与文化相关,所以要改造学校文化,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尊、竞争与成就的心理倾向,不鼓励“做人”,不鼓励为扮演好其社会角色而抹杀个人的性格、独立性、尊严感和成就感。

2.创设提升幸福感的机制。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增进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教师的幸福对学校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幸福不仅仅是活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完美的体验。”什么样的管理能增进教师的幸福感,并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那就是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共同体”。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在这个共同体里,教师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在这里,教师倡扬用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教学相长;师生浸淫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的氛围之中。在这里,自由交流成为常态。

二、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1.了解生命的独特需要。要达成对学生的生命关怀,首先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并促进他们这种需要的满足。教育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必须从放眼众生的视野,讨论生生之美和生命的权利,关注世间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张力美,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天生的多样、平等和差异。关怀学生个体生命当下现实的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要关怀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关怀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所以好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就是关怀学生当下需要的教育。

2.学会对生命的关怀。真正的关怀并不是空洞的,并不只有所谓的担心和牵挂感,关怀只有通过行为来表达,并且还要让被关怀者感受到。关怀这种行为就是根据具体情境中的特定个体及其特定需要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关怀者始终有责任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被关怀者。并帮助被关怀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尽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此而言,关怀是要考虑效果的,但又不是功利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用平和的语调、温润的笑容、亲切的抚摸等让孩子具体地感受到关怀,感受到被重视的愉悦,这样孩子对幸福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领会,他们才会在充分地感知了幸福以后,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3.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就是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体性、差异性。教育者要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生命世界,不仅要用自己的,而且要时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在知识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应该允许学生对基于多元智能、各异的兴趣和知识背景对学习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的理解。关怀型的教师,不会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压迫学生,使其释放最大的能量,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命需要分配时间、筹划学业。关怀型教师不会试图把自己教授的这一门学科变成所有学生的强项,从而给自己增加光彩。

4.消除师源性的心理障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比其他因素更有影响力,它不但可以改变学校生活的质量,而且还能影响学生们的成绩。据调查,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学校里的人不单单要作为教职员工或是学生存在,他们还是一家人,他们需要心心相系,共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们付出自己的爱心给予学生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那么学生们会有无比的安全感。而且,教师对于学生,只有用一种平等的、不夹杂优越感和施舍意味的爱,才会被他们真正接受。

作者:胡若楠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

第七篇: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一)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创造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二)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开放性的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施“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介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且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介、为我所用的原则,借盼“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出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空间。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才能人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控辍保学管理制度》、《学校行政人员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学校,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制度无情,管理有情,无私工作,有情做人。避免了校长及各部门中层领导与违纪教师之间的矛盾,使全体教职工意识到不是领导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制度对自己违纪行为的惩处

三、引导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选择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明白学习任务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特征。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学习模式中,直接扼杀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性,原来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因为“关爱教育”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的流露、认知探究。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构建学生与教学知识的桥梁,是生成道德情感、价值信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必须摒弃传统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最佳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是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初级中学更应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其原因在于初级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则会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流失,对教学工作更加不利。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工作,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推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再仅仅依靠几个领导进行管理,而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推进。从微观来说,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行年级负责制;从宏观来说,年级组应当督促检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把矛盾和问题细化在基层,由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直接向学校负责。此外,要根据学生水平,推行分层教学,做好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关爱教育的课堂

做好中学管理工作,还需要创建关爱型课堂。要重视他人、关心他人,对社会、自然负责任的态度是“关爱教育”体现的主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形成“关爱教育”的品德。“关爱教育”还需要针对学生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认清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同时反思自己、省察言行,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关爱。“关爱教育”层次化的内容要求它与学生的心理、情感、品德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如遵循初中生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加强的特点,初一时着重培养学生感性的激发和认知的拓展,初二时重视二者的兼顾,初三时把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理性的升华。此外,“关爱教育”要与时代问题紧密联系,如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要提出关爱自然;针对独生子女学生间的交往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交往准则懂得在交往中换位思考问题。六、进入心理位置的互换心理置换,通俗地讲就是“将心比心”,考虑问题时,站在对方角度,进行心理换位式的体会。人际知觉正确与否影响到人际关系,只有善于洞察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才有可能和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有的人善于领会他人心意,有的人则难以做到。引导人们在心理上和别人交换位置,站在他人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体会,这样有助于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不愉快的冲突,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有的教职工对领导的某些做法不理解,和领导关系疏远,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在心理上扮演领导者角色,“将心比心”,这样,他们会更加体会到领导的难处,从而彼此谅解,消除心理隔阂。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也是问题学生滑向犯罪边缘的危险时段。只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控制、预防、转化问题学生的强大合力,给予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加强引导和管理,就能够使他们悬崖勒马,健康成长,顺利度过初中阶段危险期。

作者:赵彦兴 单位: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第八篇:学校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性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过程,学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都应把培养人放在首位,以人的发展来规划,实施教育,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坚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

(一)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先进的办学理念引导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在全面分析我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学校全体师生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提出了“学生为本、教师强校、科研兴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立“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2007年,学校以建校65周年活动为载体,提出“文化校庆、学术校庆”的口号,重新整合校园文化,提出“强学、修德、健体、创新、奋斗”的校训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以教学管理为关键,全面打造学校的品牌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举措上,结合全面管理体系质量认证,我校从四个层面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每学科推举优质课、示范课,开展公开课、循环指导课,推选优质课,全校教师观摩学习,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本学期,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在过去少数教研组实验的基础上,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改革,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2)细化教学各个环节,从备、讲、练、批、辅五个环节细化措施要求,并加强检查落实。本学期,学校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促进内涵式发展,提升有效教学的若干意见》,首先对课堂教学结构做出调整,在每节课40分钟的基础上限制讲课时间,即改变过去以讲为主或只讲不练的授课方式,实行每节课授课不得超过20分钟,倡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务处通过每天收缴的《奋斗中学教学班日志》结合不定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执行情况,并进行阶段总结。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本学期各年级每学科安排半天时间用于集体备课,教研室派人检查并反馈集体备课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强化对学科自习和自主自习的监控,在课表中明确标识这两类自习,明令自主自习严禁讲课,如发现讲课者按III级教学事故论处;学科自习不允许讲新课,只可辅导、释疑解惑或讲评试卷,加强期中、期末、通考等大型考试的命题、组织、评卷、分析的全过程管理,特别重视质量分析,由年级部分管教学的主任负责统计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写出本年级质量分析报告。结合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出台了《奋斗中学教学事故认定责任条例》,管理工作趋于规范科学。(3)倡导并实施分层次教学思想。因学校规模的扩张,生源质量差异较大,故倡导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思想。(4)培养尖子生。奋斗中学受区位因素的制约,“名生效应”一度滞后,严重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在坚持所有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加强尖子生培养,发挥尖子生的引领作用,出台《奋斗中学尖子生培养方案》,认真落实各方面尖子生的培养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凸显效益,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职业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我校出台了《奋斗中学2012~2015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改善学校教师人际关系,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学校,促进教师需求和学校需求的融合,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的现实表现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的融合,促进教师受益和学校受益的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之一是规范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规范化、序列化、持久化,引领教师走“实践+反思+学习”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措施之二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近几年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来我校讲学,邀请自治区、市教研专家进行听课评课指导,邀请数位北京专家来我校做观摩课。此外,我校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归来后在本学科组乃至全校汇报、研讨、消化、吸收、创新。针对青年教师人数迅速增多的实际,我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我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新教师进行跟踪评估,帮助他们掌握教学规律,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方面是通识教育理念培训,从学校教师中选派名优教师进行讲座,以名优教师自身成长为示范激发青年教师从教热情;一方面是专业培训,采用学习和实践两种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以“请进来、走出去”与校本示范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专门召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恳谈会,由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谈成长经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树立榜样。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学校出台了《奋斗中学教师工作考核评估制度》,从组织活动、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全程、公开、公正的综合评价,引导教师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在教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学校尝试实行“教师末位学习提高制”和“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制”。依据对教师的考评成绩,对一部分业务水平低、学生满意度差的教师采取外出学习、校内减课进修、转岗的办法。同时评选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让他们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两项制度使教师队伍管理更趋合理,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本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励效果明显。

(四)一切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

学校教育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学科专家,不是少数“精英”分子,而是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我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选修和必修相结合,开足开齐课程,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举办音、体、美特长班,组建数、理、化、生、英竞赛活动小组,开展生物、科技、电脑、英语、演讲、集邮、文学社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为了体现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学生发展的主题开展。例如,我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和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倾听学生的意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有利于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方向发展。

二、周期性

学校管理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一程序进行,全部管理过程构成一个循环,也就是一个管理周期。学校工作年复一年,连续不断,这样一个管理周期不停地运转,这是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周期性体现了学校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特点。一个管理周期的四个环节关系是:有机结合、有序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

三、复杂性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与一般管理中通过人对物的管理,提高物的质量是不同的,学校教育质量既是教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同时,学校管理要受到校内教育条件和校外教育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质量评估难、是一般管理无法比拟的。

(一)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人和制度控制的合理性。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人本化管理是管理的灵魂,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最大可能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兼顾制度管理与人本化管理,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流程畅通,效率提高。2004年我校引入ISO9001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取得认证的学校。同时学校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学习优秀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理念,与我校的教育管理实际相结合,构建了独具奋斗中学特色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体系形成以来,学校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办学的标尺由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逐步转变为追求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二是建立了学校、部门、教师、学生四级质量目标;三是建立健全质量监测制度,实现目标化管理,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四是升格年级组为年级部,由年级部主任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选聘,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实行重心下移的扁平代管理模式。此外,学校还采用校领导、环节干部、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竞聘上岗的办法,激活用人机制,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二)加强学校管理的环境建设,提升办学条件

我校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提出“站在高的起点,实现快的发展”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实现由弱到强。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跨越。从1997年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图书楼、科技楼、体育场等,同时建立校园局域网、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实现了每班一套多媒体,每个教师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师生的学习办公环境步入现代化行列。

(三)发挥社会教育

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我校在狠抓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并与社会取得联系,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本学期,学校专门确定“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教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意见,为学校发展提建议,效果良好,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作者:安兰伟 单位: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

第九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一、升级校园硬件设施,打好校园文化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头兵,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如同空中楼阁。为此,我校依据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为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校实施了整体的升级改造。首先,我校根据学校现有基础,从长远发展考虑,对学生进行整体布局,我校总占地面积93380㎡,建成了多功能的教学区,如实验基地、现代化的度媒体教室,同时对教学的基础教学用具及软件进行升级;为了让我校师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建成校舍15071㎡;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开发运动区,如新建标准运动场。经过升级改造学校整体环境得到巨大改善,让教师更加舒心地工作,学生更加舒心地学习。其次,在校园布局上进行了统一设计,校园外墙采用古典色,如一面“百龙壁”充满中华文化的气息,建成池塘、凉亭、树木相间的优美环境,就连学校的雕塑也无暇融入整体环境中,整洁有序、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教育的启迪,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实现环境教育人,环境改造人的目标。

二、创造优美校园环境,发挥校园环境功能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优美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启发,受到启迪。为此,我校打造以绿色为主体的文化园林校园,不为了建筑一间房而减少一寸绿地,严格保证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都传情。第一,绿色主体,园林校园,美化校园。学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到环境感染,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师生心情舒畅,人际和谐。校园采取园林风格,小桥流水,树木环绕,与蓝白相间的教学楼相映成趣,漫步其中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切合学生心理,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高格调、高品位的文化环境氛围。第二,文化装饰,营造氛围,教人育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就是要通过校园的文化装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教人育人。我校作为榜样式风格校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能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心理,在校园的外墙,教学楼的外墙等都成为宣传本校文化的基地;在走廊、过道、校舍等地方悬挂名人名言、图文并茂的《弟子规》等宣传标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校门口,教学楼的雕塑等位置,布置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标语,既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通过这种“无形的言语”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开辟专门的文化宣传栏,对学校历史、环境、文化,甚至安全事项进行宣传,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与进取意识。优美的环境不仅能赏心悦目,而且能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文化教育功能,更能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将校园建成师生的工作、学习、成长的乐土。

三、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是校园正常运转的保障,是规范师生言行,保证校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需要。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是规范师德,树立校风、教风、学风的有效保证。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强化学校管理机制。第一,提高管理意识,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整体设计,精心安排,制订了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同时,在校园发展过程中,我校重视各项制度的完善,将制度建设作为一个工作来抓,建立了涉及学习、生活、工作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将校园人、教学楼、校舍、操场等都纳入制度范畴,并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形成有制度、能执行、能落实的良好局面。第二,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三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民办学的教学理念,确立了“爱国、求知、强身、立业”的校风,形成了“严谨、通达、爱生、乐教”的教风和“立志、勤学、守纪、成才”的学风。校风就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在校风建设上,我校积极倡导主人翁精神,将爱国作为基准,确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地位,让师生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也不会有我们现在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建设具有文化气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责任,是以后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同时我们重视体育锻炼,建设专门的运动区,让学生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立业不仅是对学生学有所长的要求,而且是对教师的要求。教风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特点,承载着师德师风师能多层次的内涵。我校长期坚持师德建设,树立教师形象,明确教师先做人后育人的理念,强化教师业务,通过多渠道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形成“严谨、通达、爱生、乐教”的教学风格,成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在学风上让学生从小就树立高远的志向,让学生养成刻苦学习、守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是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而且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形成快乐自信、敢于挑战的学习风貌。我校学生在本地区比赛中多次获奖,整体成绩也名列前茅,同时学生敢于创新。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凝练校园文化精髓

课程资源和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途径,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展,让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在日程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文化建设达到知、行、意统一,进一步推荐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第一,借助课程资源,彰显文化功能。我校利用德育教育课程的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书法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第二,借助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在四川发生地震时,开展了“弘扬博爱情系灾区”募捐活动,并利用活动机会开展师生德育教育;并建设文化平台,给师生创造活动机会。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扎实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统一设计,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完善硬件设施,打好校园文化基础;需要建设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功能;需要完善校园制度,强化管理;需要开展文化活动,凝练校园文化精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作者:方芳 单位:渤海大学 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第十篇:学校管理及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观念如何改变?

观念改变之一:教学观念如何改变?我刚调到一所新学校时,常常听见老师们抱怨,学生如何差、家长们如何如何差?反过来我又听到家长们、学生们评价说,老师们很差,学校很差,双方陷入相互指责的怪圈中去。我问老师们有没有反思过?是否是我们的课堂有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学科的老师的教学成绩差距没有这么大?把这些问题抛给老师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我们的课堂就像开车师傅教学徒一样:告诉学徒,先要脚踩离合,挂档,目视前方,轻放离合,起步;问学员明白了没有?学员都听得明白,一会儿找个别非常优秀的学员再演示一次,仍然没有问题,再叫普通的学员上去一试,肯定就是死火。我们的传统教学就像开车师傅教学徒一样,核心问题是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记忆、学习的过程。抓课堂教学改革,“得课内者得天下”,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我们先从数学学科的非线性主干循环谈起:重新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打破备课的流程,学案设计先行,讲授时间不超过15份钟等措施。刚推行改革时遇到了老师的强烈抵制,有的备课组甚至集体提出辞职报告。我表态:按照我的思路去做,出不了成绩不怪大家,怪领导没有能力。强调大家要放下包袱,但是必须重新调整教学观念,经过一年的实践,各学科总平均分提升了10分。老师们常到了教学观念改变带来的红利,非常乐意接受教学改革。重构课题教学模式,从改变观念开始。观念改变之二:团队如何打造?人在一起不是团队,要心在一起才是团队。我今年暑假去成都的第一站就是武候祠,因为武候祠的正殿有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带他的省委书记来到成都,第一站就是武候祠,说:“你若能够把这幅对联读懂,我就放心把整个四川交给你啦。”我说,把下半联去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我们行政、老师能够读懂了,我们就能够把师生给搞定了。攻心为上,攻身为下。目标如何分解?要让老师跳得到够得着,若目标太高,教师不愿意跳了,不会产生积极效果,要让下属在跳得着的前提下,公平起见。目标分解要从高一开始,要有级目标,班级目标,个人目标三个结合。让教师的心与目标挂钩,形成共同的奋斗团队。观念改变之三:如何把师生当人看?学校管理如何有效,核心要把教师学生当“人”看。有句话说得好,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看;领导把我当“牛”看,我就把自己当“人”看。在学校里面首先要把师生真正地当个“人”看,其核心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尊重,才会有高效的管理。校长最简单的管理是考勤管理,如刷卡,打手指模。这样的管理到达是否高效?很难说,老师人到心没有到,在办公室只是谈心,开玩笑,喝茶,这样的管理显然是低效的。学校最难的管理是课堂管理,就是校长天天坐在教室后面都搞不定课堂教学,这样的管理显然是老师用心做才能够真正地调动起来,用心的前提就是需要把老师当人看,尊重老师。有些学校的高考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睁开眼睛就睡,闭上眼睛就学。”这些不把师生当人看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要有人性,要有人性的教育。我的要求是:把学生教成具有人性的人,否则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没有任何的价值。观念改变之四:学生个性如何发展?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必须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要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这个就是特色课程建设。中国教育目前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地位,上要研究教育哲学,下要研究教育技术,还要左右逢源,即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与区域的文化发展状况,开发适合学校特色的课程发展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增长服务。让学生充分的选修课程,导师制,走班制,在选修课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如我校的中山大学成长导师制,演讲,辩论选修课程,科技创新的选修课程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二、人的价值时空在未来!

价值时空的发展特性指的是价值时空是一个动态可变的与人的自由本周直接关联的弹性时空系统。可见,价值时空的发展性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人对自然物理时空的控制、超越,还是人对价值时空的认识、体验都是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的变更与实践活动水平的提高,都从不同的程度使人的超越原有的自然时空的限度合延展,扩宽价值时空的范围。校长,教师的价值时空在未来,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还是学校的治理,学生,家长,社会对你未来的评价与期望是与你现在的付出与努力成正相关的,原来的课堂教学也好,学校管理也好,怎么样,我们不去管它,只要从现在开始,观念一变,世界全变,我们的价值时空仍然值得期待。

三、未来无限可能!

西游记里面有顺风耳、千里眼、跟斗云十万八千里,这个在小说里面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时空拉长到现在,也就是我们当今社会,看看现在雷达就是顺风耳、哈勃望远镜就是千里眼,我们的飞机,宇宙飞船不就是跟斗云的十万八千里吗?最近有部非常火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里面提到了五维时空这个概念,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过去与未来的你!五维时空可能读者未必一下子理解,其实我们先从二维时空谈起,如一张纸,是个平面,它是个二维时空。两个对角的点是最远的,原则上对角点是最难在一起的。但是时空弯曲的话,如我们把它对折,两点可以最近。加上空间是三维时空,如我们的房子,地面的底脚与上面的顶脚是离得最远的,但是时空是可以扭转的,如外力压迫,地震等,可以把两个点到达最近。加上时间,就是四维时空,今天与昨天在同一间房间里面的人都不同的,这个维度仍然可以扭转的。有没有五维时空呢?看到过去与未来的你?我们的梦境,好像曾经来个这里,是否就是电影中的五维时空?我们现在的努力,完全可以看到未来的自己。你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你对学生老师的态度,你的人文情怀及有人性的教育,可以看到未来你对学校与教学的影响。从改变自己开始,未来无限可能!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威斯敏斯特的碑文:让它作为我的结语!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当我现在躺在床上,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而,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结论:观念一变,世界全变,人的价值时空在未来,未来无限可能!与同行共勉!

作者:曹柏生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