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原则分析

时间:2022-04-22 10:51:53

导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原则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原则分析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决策,是对大学建设和管理的深刻认识。高校大学的教育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的人才储备。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需要遵从马克思主义引领、党的领导、系统协调、层次递进、效果与效率并重等原则,深刻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管理内容的一般性与综合性、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本文首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在不同机构部门中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从学生管理的工作宗旨上看,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就意味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育人要求、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但是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上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性质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决定的,表现在育人目标、育人宗旨、育人理念、育人手段、育人工具和育人政策的多个方面。只有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研究,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时性,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高校的现代化学生管理水平。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素分析

(一)计划要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要素主要包含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要素能够丰富教育理念,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各项制度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

(二)组织要素

合理的组织结构才能够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充分落实,依据特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规则,保持学校育人和管理功能及职能的正常运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主要的组织机构又教育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最终形成了学生管理格局。

(三)领导要素

领导要素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优秀的领导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以个人魅力和感召力带动其他人,从而形成凝聚力,诞生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领导要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两个方面入手,强化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四)控制要素

高校学生管理的控制要素主要表现在学生监督和检查职能上,其根本目的是发现学生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以改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使学生管理工作达到预计的目标。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履行主体不应该局限在教育部门中,更应该调动政部门和后勤部门的工作参与积极性,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监督上来。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难点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环境具有客观性与社会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它即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又需要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是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因此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学生管理活动需要通过教育部门的联合进行,甚至需要学生拥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是具有社会性的。2.管理目标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高校学生管理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上,由于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生,需要通过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的结果进行测评才能体现,虽然获得学校的统统教育,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专业不同、基础水平不同、学习时时长不同,导致学生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具有特殊性。3.管理内容具有一般性与综合性高校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时,都会出具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内容,相同的,学生管理也需要又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校管理内容的一般性是指管理工作能够针对不通过年龄段的学生同等适用。而综合性表现在学生管理内容体现在多个领域上,例如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心理健康。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1.管理环境呈现分段化。高校为实现学生管理的培养目标,通常采用分段化设计,即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以突出管理的针对性。这种分段实施的管理方式,使得不同年龄段、年纪、专业的待遇不同,长此以往,学校如未能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时间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分化、细化和规划,就会导致学校管理目标失真,管理的最终结果不能体现。2.组织结构呈现垂直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三种:学校主导型、学生自主型和双重管理型。但是不管组织结构如何变化,学校中具有管理能力和育人能力的工作者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形成了垂直化管理的特点。“上传下达”的学生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僵硬化发展,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管理缺乏人性化。3.工作模式呈现失衡化。高校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学任务的派遣,更要针对不同的学习背景频繁的更换教学场地和实践场地,不同场地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面对情绪失控的管理对象,学校自身的管理工作存在失衡化,缺乏有效的管理目标、统一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继而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原则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曾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机构的政策促成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不断成熟,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从人才管理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中,体现出高校组织活动的独有的教育价值。不断完善预计机制和管理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对高校的育人要求。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育人体系,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的体现尤为重要,“科教兴国”决策所表现出的重要意义不断体现出来。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深刻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构建出更加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建立立德树人理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原则

1.思想引导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突出品德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使当代青年拥有对客观事物独立认识和思考的能力,是提升我国人才实力的重要方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当代青年的思想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递进,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意识的觉醒,继而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需求。2.系统协调原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包含着多个模块内容,只有促进多个模块的统一运行,才能保持模块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整体出发,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通知。系统协调原则是指通过对多个系统的协调部署,强化整体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管理效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管理环境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进行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满足不同学生的生活需求和成长愿望,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开展。3.层次递进原则。学校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补充和延伸,需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层设计和合理安排。在管理目标上,不仅要是学生获得独立的对客观事物判断的能力,更要培养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怀揣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者,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者。层次递进原则要求学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管理目标和方法,分层教学、分层设计、分层实施和分层管理。4.多点并重原则。多点并重的原则是指: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不仅要重视管理的过程表现,还要重视管理的效率体现,更要重视学校管理的效果呈现。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需要重视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呈现,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细致实施,坚持效果与效率并重的管理原则,坚持正确的管理方向、树立科学的管理宗旨、践行有效的管理方法,强化立德树人育人的有效性,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四、立德树人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落实

(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过马克思主义的引导,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即:满足学生发展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在精神需求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帮助学生构建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以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念促进其健康成长。谨慎需求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相互冲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再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行为观念启发,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影响学生发展。在物质需求方面,应该抓住学生生活的矛盾,出具学生物质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学校兼职工作,完善学校的奖学金机制建设。

(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使一切管理工作的进行呈现出规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保障相关规章制度的运行,为管理权力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转环境。同时,学校在组织管理力量的同时,要充分对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主体责任部门,建立系统的制约体系,包括重大决议的决策流程、管理工作的进行计划、学生的生活规律。只有满足了学校管理工作模式的系统化计划,才能充分体现出管理和任务的中心性,构建出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就组织的垂直化问题,学校应该出具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学校引导管理制度和多部门制约制度,形成多元化管理的理想格局,从而剔除掉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学生管理的系统性。

(三)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创新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满足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构建出主体职责清晰的管理结构,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及运行。具体而言:第一,对管理主体进行规范,对管理职能进行准确划分,对管理部门的管理理想进行整合;第二,对管理的内容进行协定,进行分层的管理目标设计,突出管理内容的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能动性,从而保证管理内容的有效性;第三,优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适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并适当给予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者适当的职能,从而提升管理人员在应对管理工作时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成教育合力的产生和健康发展。例如,学生职能机构和教学单位进行紧密合作,通过对组织部、宣传部、文化部等职能部门进行调动,对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评估和配给,以满足学生字长管理工作的需要,再由职能较高的部门指导自由度较差的部门,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并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与管理理念的统一,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最终素质是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德能并重、美德为本”的管理宗旨,丰富我国青年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世界具有优势意义,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野苏民.试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23-124.

[2]关敏泓.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7-8.

[3]王秋菊.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23):124-126.

作者: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