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探索

时间:2022-11-04 04:32:24

导语: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探索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创新发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是我国党员建设工作的关键要点之一。基于此,论文首先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最后,重点提出了丰富内容体系、优化方法手段、建立规章制度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教育资源;实践精神;预备党员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校中之校”,承担着培养优秀学生党员、普及党政教育知识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各领域党员建设工作齐头并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积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引导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的高校思政教育指导精神,是实现高校党员教育全面化、常态化、科学化的必要举措。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现存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内容存在缺陷。从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不平衡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教育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党员教育管理领域中,若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只顾讲授大量理论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性,会导致学生变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法将党政思想、国家政策代入到国际形势、社会事件、生活行为、时代主题的分析与判断当中。久而久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执行逐渐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党性理念的科学建立与主动提升[1]。第二,教育内容在范围设置上的局限问题。现阶段,有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表现出与时代相脱节的特点,他们大都将党员教育工作圈定在各类党政教材、理论书籍的有限篇幅当中,并未实现创新化的知识资源拓展。(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方法枯燥单一。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党员教育活动目前仍处在“”这一传统制度结构当中,并未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同时,在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并未足够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继而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逐渐会对枯燥、单一的党员教育活动产生厌倦、抵触等负面情绪,这就大大削弱了党政知识的教育普及效果。(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部分工作目标比较模糊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未围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基于此,党务工作人员在实施相关教育行为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会议或活动中的态度和反应,并未对其党员知识学习前后的实践行为、道德素养进行了解。这样一来,“培养学生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培育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思想上、政治上符合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等学生党员培养目标将趋于模糊化甚至无效化,最终导致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长期流于形式,失去实践引导价值。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创新发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提升高校基UniversityEducation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是我国党员建设工作的关键要点之一。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力军和奋斗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党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热情、有态度地投入到党政知识、先进理论、国家政策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只有保证自身思想信念和道德意识“不滑坡”,高校学生在后续社会生活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价值,成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促进中国共产党进步的栋梁之材[2]。同时,基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讲话精神指导,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是高校教育体系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展的核心任务。最后,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接受到的思想文化信息越来越多。此时,若缺乏良好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作为支持,学生将很可能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误导,对党和国家形成认识偏差,进而将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错误、极端的言论或行为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可行性策略

(一)积极丰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内容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应加快转变自身的工作观念,积极将先进的党政知识、社会精神、时念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内容体系当中。首先,应做好党员教育理论的普及教育。理论知识是实践行为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学生只有深刻学习并理解党员教育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加有意识、有热情地参与到党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在实际的教育管理服务过程当中,高校党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曲折前行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高度。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保证自身党政知识体系的根基牢固,帮助学生对我国当代方针政策的实施依据形成内化理解。另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将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知识融入教育工作中,实现学生党政眼界的时代性拓展[3]。其次,应实现党政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机融合。为了避免“纸上谈兵”的负面教育效果产生,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在推动基层党员建设、开展党员知识教育普及的过程中,还应进一步重视党政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出科学合理的切入点,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行为融入生活领域当中。例如,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可鼓励学生党员化身为“小记者”,走入到商场、公园、街道等生活领域当中,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内容主题进行随机采访,请人们谈谈对党员队伍、国家政策有效落实发表看法。在这一过程内,学生将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角色的民众中了解到党政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对高校党员建设工作及相关管理服务机制形成新理解。(二)切实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方法手段。现阶段,基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日益进步,高校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文化思想、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其信息接收欲望、知识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如果采用枯燥、落后的教育方式,将很难引起学生党员对国家政策、党政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最终导致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长期处在低水平的运行状态当中,各类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一负面问题的产生,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法手段的不断完善。第一,合理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教育资源。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创作主题。根据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与日常生活习惯,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可将有助于党政教育、爱国教育的电影、书籍等资源融入工作当中,提升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法手段的现代性与有效性。在电影方面,由《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组成的“建国三部曲”以及2019年国庆期间上映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都是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优秀资源。在观看此类影片的过程中,高校学生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逐渐进入到声、光、电等多种刺激营造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当中,进而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加深了解,并逐渐树立起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在书籍方面,罗广斌与杨益言的《红岩》、都梁的《狼烟北平》等通过塑造文学人物对我国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还原与艺术加工。学生在阅读此类文学作品时,会深刻体会到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艰辛,进而增强对我国当前稳定的生活状态、对党领导下的社会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第二,创新开展新型知识教育活动。为了消除传统灌输式教育工作的“一言堂”问题,将党员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转移到学生身上,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应组织学生开展开放式的党政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学生偏差理念的及时引导与扶正。在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而做好学生重要发言内容的记录,并适时结合正确的政治理念,向学生们友好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三,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线上化”拓展延伸。现阶段,基于各类网络交流平台、手机APP的普及发展,聊微信、刷微博、逛知乎等线上行为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学生的生活“标配”。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实施效果,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及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线上教育渠道,并将上级党组织要求、国家政策、党政新知等相关知识内容在平台上,高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知识学习,使其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有效增强。(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规章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观念、行为表现、学习质量等的持续、正向发展,加大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执行力度,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必须建立起全面、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的学习培训制度。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可以高校学科教育的课程管理制度为借鉴,将计学分的做法引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参与党政知识学习、完成相关实践任务的态度和水平进行学分计量,即可了解到不同学生实际的知识学习情况。除此之外,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还可建立灵活有效的教育反馈机制,在阶段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结束后,通过谈心交流、问卷调查、邮件互动等形式,了解学生党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引导学生展开党员角色下的自我剖析与自我反省。这样一来,不同阶段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将得到有效衔接,进而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融入高校学生学校生活的全周期当中,实现学生党性修养的长期稳定发展[5]。其次,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的党员评价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党组织应综合学生的行为作风、知识水平、群众口碑、道德素质等多种指标,构建科学、有效的党员评价体系。其后,还应在党员、预备党员团队中选拔出熟悉同学、客观公正的学生作为代表,对拟纳入考核范围的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民主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支持下,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党组织可将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设置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等级,并采取授予“优秀党员”称号表彰、物品奖励、批评警告等奖惩手段,对高校学生党员的行为做出约束与引导,为提升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做出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积极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优化创新,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推动高校党员建设。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传统知识与现代资源相结合、知识培训与行为约束相结合,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欣.基于“3I模式”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8(36):106-107.

[2]庞春阳,任鹏.论的从严治党观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4):14-16.

[3]庞春阳,李卓.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机制创新[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97-100.

[4]邢光晟,谢燕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员服务实践中心”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82-84.

[5]朱蕾.完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审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3):21-24.

作者:王亚楠 臧宏业 单位:运城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