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研究
时间:2022-03-01 05:31:51
导语: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合肥市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资助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合肥市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总体执行度良好,但申请资助评选标准不够严格规范,评选过程没有完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后期监督和反馈工作欠缺,学生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资助评选标准、提高评选过程透明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
一、引言
党的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更多贫困生完成高校学习生活,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进行高校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如何将公平落到实处,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贫困生真正受益,不断提高学生发展的满意度,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学者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研究。吴丽仙阐述应当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对资助对象实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1];白华等人认为,应当将PDCA模型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2];范晓婷对学生资助经费的管理进行研究[3],但现有研究只针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部分过程进行了分析。虽然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但在资助的整个过程中,资助评选标准是否规范?资助评选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资助工作的后续监督管理如何?学生满意程度如何?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并未做出系统具体地探讨。本文通过对合肥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整个过程的成效和不足,从而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建言献策。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的资助过程,主要包括申请资助前期审核、资助评选过程、资助后续监管和反馈以及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按照调研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2019年1月至2月,调查范围是合肥市高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考虑样本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选取省部共建的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地方公办的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行政学院、地方民办(本科)的安徽三联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地方民办(专科)的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和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共8所高校。通过对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各高校在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别,总结优势不足,让资助工作做到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第一类调查对象为各高校教师,主要包括辅导员和资助中心的教师,采用电话访问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群体是高校资助政策的执行者,掌握着第一手资助资料,熟悉资助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第二类调查对象为各高校学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借助自媒体的力量,提高问卷调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调查内容见表1。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探讨
本次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共收集16份。每所学校2份。据统计,16名教师中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年限最低为5年,最高达到13年。从事的年限越长,说明其对学生资助工作越熟悉,对这些教师的调查,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资助工作的信息,也能了解各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变化。针对学生的调查共收集网络问卷436份,剔除无效问卷38份,问卷有效率为91.28%。(一)国家资助政策执国家资助政策执行度良好。调查显示,各高校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等各种国家资助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各高校的资助种类与国家要求的资助种类一致,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根据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申请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比例分别为85.59%和33.43%,国家助学金是资助类型的主力军。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比例均达到了8%以上,这说明国家实行奖励型资助政策更加能激励学生提升自己。社会资助的比例仅占到2.59%,这说明社会资助的空间还有待提升。(二)资助评选细节存在较大差异资助评选细节存在较大差异,公平、公正、公开程度有待提升。1.申请资料提交的全面程度有差异。5所高校要求每学年都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而另外3所高校则实行只要大一期间提供即可。除了需要提交申请书、镇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或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班级同学推荐表等,对于家中有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人员的家庭,极小一部分学生提交病例复印件。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家中患病成员的严重程度和疾病是否好转的情况比较难核实。2.下学年不能申请资助的情形有差异。60%以上的学生认为严重违反大学生行为准则、平时有高消费行为、隐瞒家庭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情况将不能申请。33.92%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明显好转者将不能申请。而对于挂科不严重的情形,86%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申请。在调查的8所高校中,有两所学校规定对于挂科的情形是不能申请资助的。有学生表明,正是因为太贫困,才导致这部分学生用在兼职上的时间较多,从而导致挂科,学校不应一票否决,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3.内部平衡机制有差异。调查显示,尤其是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评选,部分高校对于名额分配有内部平衡机制,各班级在保证资助总额不变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生的认定情况,平衡各年级、班级的名额数量和档次。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实行内部平衡机制高校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不实行内部平衡机制的高校,这项平衡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4.公平、公正、公开程度有待提升。在国家助学金以及特殊困难补助的过程中,评议小组成员包括班级未申请资助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3.42%,这说明总体上能够避免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的情形。在评定学生资助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时,72.46%的学生认为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但仍然有27.54%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评选标准过于宽松。(三)高校学生资助的后期监督和反馈工作有待提升。调查表明,有6所学校都对学生进行过后期的回访工作,同时还进行满意度调查等,而另外两所高校并无任何反馈工作。在学生问卷当中,67.09%的学生接受过贫困生问卷调查或面谈调查,6%的学生接受过家庭访问,17%的学生接受过电话回访,但是仍然有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反馈工作。学校应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回访工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是否将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基本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基本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仍需改进学生的满意程度表现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UniversityEducation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高校资助工作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为60.48%,这说明高校工作总体状况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对申请资助的程序上,44.72%的学生认为申请程序烦琐;在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上,46.73%的学生认为资助力度大,45.23%的学生认为资助力度一般;在对学校的资金是否足额准时发放的回答上,71.6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助资金都能够足额准时发放,仅有1.26%的学生认为没有足额准时发放。这说明高校仍需改进资助评选的申请程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资助覆盖面。从学生的基本信息结果来看,在进行了资助申请的学生中,男生比例为31.98%,这可能是因为男生的自尊心相对女生来说比较要强,他们更愿意通过寻找更多的兼职机会来补贴大学期间的费用。有80.15%的贫困生来自于农村,而在这部分贫困生当中,有82.45%的学生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县城、农村地区,这说明当地经济水平对家庭经济水平有较大影响。在学生申请资助的原因中,自己属于孤儿、残疾以及单亲家庭的比例占13.32%。学校在对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男生、孤儿、残疾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四、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把控源头严格把控源头,完善资助评选标准。高校学生资助的整个过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控制好初期评选工作。应当严格把控源头,完善资助评选标准。完善学生申请资助种类,包括申请书、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残疾证明、重大疾病病例复印件等,考虑家庭经济变化的动态性,申请资助的学生每年都需要提交相关资料,以此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同时,提前进行预评选,充分结合学生平时的日常表现,观察其是否真正贫困,采取班级同学公开评定的办法,提高评选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对于挂科不严重、家庭经济困难、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考虑同意其申请国家助学金。(二)提高评选过程的透明度。各二级学院和班级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比例的机动名额分配。将名额真正分配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评选过程中,受资助学生不可以作为评议小组成员参加评议,为了对受资助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评议小组可尽量从每个宿舍当中平均抽取。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资助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道德水平,让其真正认识到也许每一个细小的帮助,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三)做好监督反馈工作。学生资助工作者应做好后期的监督管理工作。贫困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应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动态资助信息系统和网络自媒体力量,创建网络问卷迪调查和学生资助意见反馈邮箱,积极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同时,可以将校园卡消费信息纳入动态资助信息系统,做好贫困生的档案资料,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贫困生信息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加强贫困生的回访工作,包括实地访问和电话回访,确保学生贫困信息的真实性。(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彰显人文关怀。贫困生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在帮困过程中,要实现帮困工作由简单的“经济资助”向“育人成才”转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男生,学校应加大对这些贫困群体的关怀。同时,尽量去保护学生的相关隐私,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孤儿等,这些学生比其他贫困学生更需要关爱。(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做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格把控源头不仅仅要求学校做到严格审核,更要求学生做到诚信,确实需要国家或者学校的资助才去申请,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个良好的信用度,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46-49.
[2]白华,徐英,李诺枫.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过程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38-40.
[3]范晓婷,曲绍卫.经济新常态下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研究:基于2007—2013年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统计数据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47-52.
[4]杨书文,薛立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探讨:基于天津市属高校的调查[J].教育评论,2010(1):104-107.
作者:陈丹 操晶晶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 上一篇:节假日留宿学生安全管理思考
- 下一篇:中医专业与美容专业班主任管理对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