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时间:2022-06-10 10:52:15

导语: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等院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17年5月,全国民办高等院校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占比约1/3。然而,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院校由于学生生源层次低,学生管理方法强硬,缺乏人性化管理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民办院校的发展遭遇瓶颈,亟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本文从转变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师资力量投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有227所高等院校,其中民办高校69所,占比39%。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统计,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在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高校达735所,在普通高等学校占比27.93%,可见民办高校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支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方式,它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提高了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民办本科院校的特点

随着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民办高校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在办学资金来源、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理念上的区别,民办本科院校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一)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特点。从生源上来看,民办高校接纳的学生层次普遍比较低,学生之间的互异性较强;很多学生个性比较强,普遍比较自我。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学生更多的迷恋网络、新媒体,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缺失。具体表现为:学习上,缺乏浓厚兴趣,上进心不强,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和钻研;行为上,缺乏对制度和规范的认知,自我约束能力差;知识储备上,文化基础薄弱,社会知识较丰富;综合素质上,综合水平比较高,社交能力比较强。(二)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特点。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环境及市场需要,使其管理理念和方法和公办高校有所不同。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制度不严谨,缺乏一套成熟的、常规化的、持续机制,制度经常朝令夕改,经常会随着人事任用的改变而改变;其次,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以硬性规范为主要行为指南,缺乏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口号往往无法真正落实;最后,从管理的效果反馈来看,民办高校往往忽略学校制度制定的意义以及制度的讲解与宣传,强调服从,强调学生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偏向惩戒,而不是用惩罚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规章制度。(三)民办高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及师资特点。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录取分数及相关门槛相对公办院校来说都比较低,从而促使民办高校生源比较庞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第一,由于各个地方的民办高校其专业设置很多都是依托本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而设定,这就形成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类别少,但同一专业人数比较多的局面,很多经管类的院校往往一个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班级竟然有20多个,学生多达1000多人。第二,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公办高校来说比较薄弱,拥有教授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寥寥无几,其中还不乏一些教授是从其他公办院校返聘过来的老教授,民办高校自身培养的高职称人才比较少,基本上很多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在创新性和接受新事物上比较有优势,但是缺乏一定的授课经验,而且这些新老师流动性也比较强,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师资力量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从学生管理的主体辅导员来说,面临着和教师一样的困境,辅导员队伍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化,流动性也比较大;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作为深入学生工作一线的管理人员,相对于任课老师的流动而言,辅导员的流动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三、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探究

由于办学体制不同,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差异,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本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作用,以及大众对于民办高校的偏见,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自觉地向公办院校管理模式倾斜,从而失去民其身的管理特色。目前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着严重的经费危机和质量危机,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上,因此必须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一)转变管理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管理理念是创新管理的核心,也是推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全面实现的基础。民办高校为了尽量规避学生出现人身方面的安全问题,在学生管理方式还是基于传统学生管理思想,管理上看重高强度的控制管理,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很多学生主观能动性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为此,民办高校应注重人性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正常的课程设置之外,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引导。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而言,处分并不是最终目的,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民办高校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感,更多的是在事前引导学生不轻易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是事后惩戒。这就需要民办高校高层领导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层老师和辅导员严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不是一味的纵容和溺爱学生,而是高校在制度设置和管理上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利益、促进学生成长的制度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二)利用大数据创新管理方法。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数据被各个行业广泛运用,在教学上,很多老师率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更加的高效、内容更加丰富有吸引力;但是,相比教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却显得落后于潮流,大数据还未全面应用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很多管理工作者还不懂得运用大数据进行学生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储备大数据应用人才,特别要加大对了解学生管理工作并且对大数据有熟练掌握的人才的培养,将大数据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三)加强师资力量投入。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教的客体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尤为重要,师资力量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现在很多民办高校在硬件设备上不惜重金,打造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教学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各种机房采购先进的电脑装置,设置SYB专业教室平台,设置超真的模拟创业、就业平台及各种实验室;但是,在软件设施上却显得有点薄弱。民办高校的教师以及辅导员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薪资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流动性比较大,给教学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民办高校教师高职称人数比例较少,教师普遍年轻化,这就需要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成长发展途径,能够留住人才,同时加强高职称、高素质以及能够运用大数据管理型人才的引进,加强对本校教师教学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办高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民办高校只有准确的定位办学目标,明确办学宗旨,转变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潮流,完善信息设备,运用大数据完善学生管理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姚晶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