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23 10:57:14

导语: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社会环境和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要想提高学生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从而为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传统的管理理念所无法实现的,所以要想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1]。(二)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而且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叛逆心理较强,学习的偏重性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的很快,而对于不喜欢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较差,这就要求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传统的学生管理遵循统一的管理方法,没有完全按照教育的本质规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三)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相较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专业性较强,主要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生源的质量方面与普通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在高校林立的市场中提高地位,就必须探索新型的管理道路。传统的学生管理以知识教授为主,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素质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所以需要改革学生管理方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理念落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大多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死板的记住老师教授的内容,很难有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学生管理体制欠缺。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专兼结合”的管理体制,即学生工作处与团委共同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其中,学生工作处是进行学生管理的最主要的部门,其所管理的范围较大,事务较为繁琐,而团委主要负责校园文化的建设。[3]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管理部门加强对日常活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向服务职能的方向转变,将学生的意愿作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还无法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需要建立完整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专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三)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单一。目前大部门高职院校所采用的通常是以班级为主体,以学期为周期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干部的成员较为固定。但是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院校已逐步完成从学期制到学分制的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的选择,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班级的概念。另外,由于同学之间在课程选择以及上课时间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班级成员的流动性较强,班级的凝聚力大幅度降低。(四)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匮乏。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与此对应的教师数量并没有很明显的增加,这就意味着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老师的工作量大幅度提升,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能考虑周全。另外,在新的模式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路

(一)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首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而且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求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提高学生在学习环节的地位,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其次,法治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法制观念更强,这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弄清在变革中所处的地位,以法治理念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最后,要突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最终的目标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应提高学生对于日常工作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为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手段,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党委副书记,主要执行部门是学生处。学生处几乎负责了学生管理的所有工作,事务杂且乱,很多工作都存在指挥与协调不一致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系统,形成有层次的管理结构,不同部门之间任务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工作的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三)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普通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综述•专著人才,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性较强,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开展,紧密联系企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以班级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引进企业车间管理方法,将班级与车间进行组合,选出车间主要负责人和次要负责人,形成垂直管理体制,从而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高校还应加强对管理手段的创新,将激励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结论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其工作质量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高职院校要想不断提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必须以时代要求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制定科学的管理组织结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者:赵秀文 单位:临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洋,李文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5-7

[2]白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4(27):162-166

[3]赵建军,高媛等.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管理.2012(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