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下学生管理研究
时间:2022-03-23 02:33:05
导语: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下学生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管理模式探索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管理。“二元制”管理模式出现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和学生管理理念冲突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双方工作权责不清,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化身份缺乏认同。完善“二元制”管理,高校要准确定位学生工作,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单单依靠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似乎有点身单力薄,国家对这一问题也越来越重视。[1],中共中央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首次把辅导员和班主任区别开来,提出了年级配专职辅导员和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体系。2005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常熟理工学院于2012年在分析辅导员单一管理模式利弊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管理模式,即: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协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模式,与辅导员单一从事学术管理工作相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矛盾,尤其是在学业指导上,班主任更加专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针对性。
一、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问题表现
班主任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从理论上讲多了一层管理力量,可以增强管理效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多头管理,班主任和辅导员站立立场不同,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看法不同,对彼此的角色期待不同,因此并不一定会出现1+1>2的效果。具体来讲,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管理模式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学生管理效率低下、彼此学生管理理念冲突。
(一)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在辅导员单一管理体制向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过渡的时期,很多班主任迫于评职称等现实压力而从事班主任工作,不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职责,以帮助者的角色与辅导员互动,这样不仅不能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反而因为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而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下降。“二元制”以前,所有信息由辅导员直接传达给学生干部,现在要先告知班主任,尤其是涉及到班级同学入党,奖惩助贷等信息,需要班主任确定名单,这时候,一个年级十几个班,总会有一些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但是年级辅导员唯一的办法就是催促而不能替班主任做决定。可见,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拖拖拉拉,信息传递多了一个屏障,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理念易冲突
一般而言,辅导员岗位的选拔侧重于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应聘者,这一群体在引导大学生时,往往会要求他们平衡专业学习和其他综合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学好专业的同时,锻炼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发展。班主任队伍是专任教师,在引导学生时,更加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其他能力的锻炼与成长。现实中,不乏有些班主任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引导学生,比如,自己在大学里没有参加过学生组织,也没有参与过校园文化活动,所以反对本班同学参与学生组织,阻止班级同学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认为那是浪费大学学习时间。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教育理念加注于一身,会无所适从,进而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辅导员班主任双方工作权责不清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头绪多,事务杂,范围广,既包括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如学生党建,团建,班风学风,奖惩助贷,社会服务,信息统计等,又包括发展性工作,如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这些工作中“二元制”之前都是由辅导员完成,“二元制”之后,以上的工作在分工和责任上界限并不清晰,很多班主任在观念上对学生工作性质认识不足,认为班主任仅仅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解决专业学习困惑,其余的事情还是由辅导员来负责。此外,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不同,辅导员是不参与教学的坐班行政人员,而班主任是不需要坐班的专任教师,备课,上课,科研占据了很多精力,平时在校时间少,与班级同学接触很少。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出现班主任工作责任流于形式,而辅导员迫于学生工作的整体节奏而包办工作。(二)高校对学生工作定位不明确高校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定位不明确,使得班主任和辅导员很难出现合力。大学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学生工作应该从两个维度上开展:服务性与育人性。做好服务工作,就是要做到事务性工作的精细化,系统化;做好育人工作,就是要从思想引领,境界视野方面做好引导。高校只有从这两个维度定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才能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化身份缺乏认同
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理论基础是双方协同工作,彼此工作内容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双方只有在全面的理解彼此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性质,才能发挥好自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真正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在现实中,无论是辅导员自身还是班主任,都对辅导员职业化缺乏理性的认同。从辅导员自身来讲,由于学生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大,辅导员往往迷失在事务性工作中,往往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要么是维护学生安全稳定的第三梯队,保证学生不出事就行;要么是学生的“家长”、“保姆”,什么事情都与其挂钩,这种状态容易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身份认同,工作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比较低,不注重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辅导员往往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现有的高校人事体制下,大部分的辅导员还是人事性质。而班主任是任教多年的专业教师。当专职辅导员面对那些年长、经历多、资格老的教师班主任,往往在工作布置、检查和协调方面都会出现“难以施展”的尴尬局面[2],班主任普遍对辅导员缺乏一些基本的身份认同,这会给“二元制”的持续推进带来很大阻力。这些阻力主要体现在: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队伍,他们一方面承接着学校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等机关部门的信息,并将信息整合之后,有选择的传达给班主任,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处理班主任反馈的班级同学的问题。但是当班主任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身份认同,信息的传递就会受阻,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局面。
三、完善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准确定位高校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事务性工作和教育性工作。事务性工作:即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与单一性,可以批量处理的工作。此类工作更侧重于为学生方便快捷的开展大学生活提供各类服务。比如,学生证办理、校园卡挂失、成绩查询等等。这一类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果能够正确认识,从学校层面可以建立统一的服务机构,比如,常熟理工学院建立了学生事务大厅。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把辅导员从这些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其他工作内容。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由学生工作处总负责,学院辅导员协助轮流值班的形式开展。教育性工作:即制定一系列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能力,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此类工作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这是学生工作的重心,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去完成。在学生工作中,最难的工作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是转变学生的观念,提升学生思维的境界,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让学生本来认为对的事情,通过共同的分析,认识到思维的局限,并主动地接受思想引领,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教育性工作,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点面结合,合力完成。辅导员可以从“面”上,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培养,引导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做好宿舍文化建设,以学生第二课堂为抓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可以从“点”上,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的学风建设,班级制度,班干部的培养。结合专业学习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做好学业计划,职业生活规划,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四年里的学习目标,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班主任主要是以班级为阵地,做好班集体的灵魂引领。大部分的工作需要与学生个体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
(二)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
高校中的专任教师,其工作任务主要是两个层面:教学和科研。在很多专任教师的观念里,班主任工作临时的,是附加的,甚至是本职工作之外的。因此,辅导员班主任“二元制”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育人责任。否则就容易出现,“二元制”管理的“盲区”。比如,班主任并没有深入到班级管理中,而辅导员又不了解情况,认为班主任都已经很熟悉班级情况,不再过问各个班级内部的事情,导致了有些同学处于辅导员班主任“双不管”区域。有些班主任并不擅长处理班级事务,也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请教,班级同学对于班主任不认同,不信任,甚至“唱反调”,很多工作班主任无法推行下去,而辅导员无法顾及到每个班级,每件事情,导致有些工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对此,要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转变班主任的观念。让班主任认识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独立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个过程中,一个好的引路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这个角色就是每个大学生的引路人,大学班主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同虚设的角色,而是比任何一科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大得多。一个班级的学风,精神面貌很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领导管理能力。建立班主任工作规范。高校学生工作处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台班主任工作规范条例,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各二级学院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再结合专业特点,细化班主任工作规范,做好辅导员的分流工作,确保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通过要求班主任记录工作内容,要求班主任进宿舍,进班级,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从量上保证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注重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加大奖励力度。如何评价一位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可以通过班主任工作记录,确保量上达到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班级同学的表现上进行考核。比如,同年级内,各个班级的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情况,计算机二级通过率情况;学年度的班级不及格率,班级宿舍的优秀率,班级同学的获奖情况,班集体荣誉等。通过比较,可以基本上衡量一个班级整体学风和班风,以此作为班主任奖励的主要依据。从全校层面制定一定的措施加强对班主任的奖励力度,比如,在年终绩效津贴中加大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等。
(三)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二元制”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处与班主任之间联结的纽带,对“二元制”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教育部连续颁布文件,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要求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但是现在中,很多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线并不清晰,职业发展道路不畅通,辅导员无法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联结在一起。有的辅导员到社会上兼职做一些工作,有的辅导员边工作边考博,为将来转成专任教师做准备,还有的辅导员准备着各种考试,为将来跳槽做准备,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二元制”管理模式中对辅导员的职业要求。首先高校要采取一定措施,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让辅导员从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缓解辅导员因为时间紧、无精力开展规律性、科学性研究的局面。可以实现由以往单凭实践经验向理论指导加经验积累相结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确保思政工作的专业化,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门具有内在规律和技巧的教育科学[2]。专业化的辅导员发展道路,可以使“二元制”发展少走弯路,是“二元制”有效推行的主要途径;其次,高校要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是人事性质,这使辅导员产生“边缘人”的心理,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高校应该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审,以及岗位晋升等方面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的渠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打通辅导员与专任教师之间的鸿沟,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辅导员,可以转为专业教师。而对于满足一定年限并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以进行干部转岗等等,对于有能力、有意愿一直从事辅导员岗位的,高校要提供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设置副教授级辅导员,教师级辅导员等。总之,高校应该既要信任辅导员,给他们压担子,又要培养他们,将他们纳入干部、教师培养计划中加以落实;既要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又要提拔重用和落实待遇,不断改善其工资、奖金、住房、职称、职务等,解决其后顾之忧,稳定辅导员队伍,使其把学生管理工作与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更专业、更系统、更高效。
作者:吕玉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邹茹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王振钰.高校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队伍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6)
-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策略探讨8篇
- 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