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7-26 09:55:24

导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1.1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1.2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2.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2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摆正它们与学业、成才的关系。对陷入误区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压,使受困的学生迅速走出误区。

3培养好骨干学生干部

就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往往都带好几个班,一二百学生,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干部成了决定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辅导员需认真进行考察,让那些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骨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更换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这在学生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辅导员要多与学生干部沟通,悉心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实际使用中,要做到信任但不放纵,适时进行指导和引领,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谈心制度,避免形式主义

谈心制度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制度的重点是辅导员要经常找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等进行交谈。通过谈心,及时纠正他们工作、学习中的错误倾向,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客服自身无法客服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认识贫困与成才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完成学业。

5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行科学定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那些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正确学业上的更大进步;对那些文化功底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在补缺短板的同时,注意朝着技术能手方面发展;而对那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辅导员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逐渐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作者:刘文涛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尤其具有特殊性,在学生管理制度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内在质量和运行效能等,高职院校目前迫切需要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1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以“人本化”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培育学生就是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体现,学生发展的内核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学生发展的外延则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会有自卑心理,对自身没有很高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点。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时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为使学生增加自信和优越感应该经常激励、提醒学生,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于自我检查、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第二,依托规范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法为据的规范性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高职院校在制定各类制度时应该以法为据,把各种制度体系健全规范起来。学生的学籍、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奖罚和就业工作等都是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素质成果和日常生活的评价也应该包含在内。在制定高职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要求。

第三,采取可量化的形式。应该把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体现在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应该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实施细则的内容,以利于管理的时候进行评判和处理。能够反映管理成效的是评价和评估,要提升管理效果就需要正确的评价和处理,而错误的评价和处理则会对管理产生制约甚至破坏作用。定性定量地评判学生德、智、体、能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要考虑这个评判,即量化的内涵是制度必须具备的。

第四,突出便利化的特色。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在加快节奏,因此快捷方便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在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对社会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努力做到简明、扼要,便于人们理解和执行。各种有益便利化的设施和条件都可以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进行充分利用。为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执行制度时应该明确法律依据、考核内容和实施措施,有规程、有秩序、有着落地实施各类制度。

2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依据的原则

第一,和谐性原则。我国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也需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和谐、匹配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和谐性在制度创新中也尤为重要。首先,在制度创新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和谐。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体,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来制定规则制度,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在高校是群体生活、群体学习,因此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也是制定制度需要关注的重点,保证学生群体发展、生活和学习的权益。学生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制度之间也应该保持和谐。学校工作和学校制度不只有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制度,因此学生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制度之间应该注重保持和谐、联系和衔接,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应该保持一致的目标。

第二,针对性原则。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首先应该注意的,高职教育有显著的职业教育特性,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把这些充分考虑进去,建立完善制度为学生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便利。同时,还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来实施高职学生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中制定相应的内容,使各项制度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作者:郭凤平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分析

引入现代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高职院校调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管理人力,还明晰了管理流程,简化了办事手续,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管理效率。当然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不能简单的嵌入学生管理,还应该与各个高职院校管理实际情况相应,确保系统的可移植性和适应性,提高系统与管理流程的同步率,从而切实达到管理效率最优化。一个好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八爪鱼”或“千手观音”。因为学生管理事物五花八门,均是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学生管理的难度在于“人管人”,对于人的管理就要人性化,不能通过简单的数据和数字说明问题,因此要将学生管理与计算机系统做好良好衔接,彼此都能发挥功效,完全取决于我们设计系统的理念和最终目标。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高效率、规范化地管理大量的学生信息,并避免人为操作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后文简称:石职院)学生管理实际情况为例,在梳理了学生管理的主要事务之后,归纳出学籍管理子系统、综合事务管理子系统、学生综合测试子系统、学生住宿管理子系统、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子系统五个功能子系统,下面描述五个功能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2.1学籍管理系统

主要管理学生学籍信息,以及系统相关的专业、年级、班级、学号等学生基本信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信息单元,其他子系统的很多关键字索引都来自于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学生也只有取得了学籍信息才能算正式进入学生管理范围。

2.1.1新生管理

新生管理是学生入学手续,主要有证件有效性核验,入学登记、电子照片拍摄、校园一卡通卡制卡等相关功能,主要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基本信息完善,学费收缴登记,住宿登记等手续,并配合与相关部门核对信息。

2.1.2学籍信息管理

学生新生报到完成注册激活手续后,就进入正式学籍管理系统,除了形成报到册信息外,此项目下还有专业分配、年级班级分配、学籍异动、分学期注册统计等功能。此项模块里对权限要求很高,从二级学院到学生处要有明晰的权限管理,最终形成的信息报表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此项里填表项会非常多,包含学籍、教学、资助、就业等各个方面需要学生信息。可以说在学校需要学生什么信息均以此项目内的总表为准。这样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减小信息冗余,从而学生只需登记一次信息,到毕业基本不需要多次向多部门提供基本信息。也是将报送信息出错率降到最低的有效办法。

2.1.3毕业生管理

首先要进行从在校状态到毕业状态的转换,进入毕业生流程后,就要开始条件审核,按照学生毕业条件顺序,从成绩到缴费,按各部门进程关系,进行电子签章离校清单,最终将审核结果统计汇总,如果遇到在此部门不合格情况,则毕业生手续就被留在该部门,并通过审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到相应的部门办理完手续后,自动进入毕业流程继续完成。如,学生有学费欠费情况,则事务流就停在计财处,该名学生则会收到信息,说明毕业程序在计财处因什么理由停止,请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办理,否则延迟毕业。审核完毕后,进入毕业证书管理和领取阶段,学生领取证书均是登记过,留有签字信息的领取表,最后,才进入毕业生档案管理阶段。值得提醒的是除了领取毕业证书,大部分学生是不需要返校办理离校手续的,他们按规定的时间发起毕业认定申请后,事务流会自动开始按部门签章,当然也可以通过班主任或分院学籍管理教师进行批量处理。这样集中办公,会提高办事效率,配合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只有少数学生需要进行返校单独处理。

2.2综合事务管理系统

主要完成学生入学后各项综合信息登记与维护工作,保证表格制表的准确和备案信息的准确,能从操行、学费、保险、资助、党团员等各个方面综合反映学生情况。此子系统下一定有一个总表系统,分学期登记学生综合情况,每人一张按学期打印存档,达到规范化管理。

2.3学生综合测试系统

主要完成各项测评系统的制表登记,达到与上级测评系统的对接。主要由学生心理测评、学生体育测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构成,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2.4学生住宿管理系统

主要完成学生住宿信息化管理,配合楼宇监控、门禁系统、用电监控系统等,达到学生宿舍管理的智能化,分担学生宿舍住宿情况统计报表的压力,强化学校对宿舍管理的监控力度。主要有宿舍房间信息管理、住宿学生信息管理、宿舍考勤情况登记、周末及节假日回家登记、宿舍评比、住宿学生违纪、宿舍突发事件登记等各项数据的登记、统计和分析管理功能。

2.5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系统

主要完成辅导员、班主任的相关信息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一直是学校学生管理的主抓重点,班级建设的好坏,根本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能否适应学校,在学校有秩序的学习生活,根本也在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管理系统辅助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信息,了解班级情况,督促辅导员、班主任完成班级建设的规定动作是系统的根本目的。主要功能有:辅导员、班主任信息登记和管理、班级信息管理、班主任周记、班主任会议记录、班会和团支部会议记录、班级德育活动课记录、班级提高生转变情况登记、家长联系记录等各项班级建设和班主任管理的相关功能。

3结束语

通过对石职院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看出,学生管理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从高校到国家的上上下下很多数据信息的汇总上报,分析研判,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之一。当然,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数字化校园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才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希望通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抛砖引玉,示范和推动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

作者:周鑫 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加上生源基础相对落后,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出一支作风精良的管理队伍,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1.1.1文化基础薄弱

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导致生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内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对自身缺乏信心,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1.1.2生活能力欠佳

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意识,做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缺乏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做恰当的引导。

1.1.3心理素质下降

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不愿意从事那些劳动强度大、收入较低的工作,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导致人生目标发生动摇,心理素质不强。

1.2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1.2.1班主任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其核心,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班主任实际承担的工作已远超过本职工作范畴,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班主任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

1.2.2班主任非职业化

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现在高职院校班主任大部分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留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培训,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与教育专业的教师有一定差距,许多班主任缺乏对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的认识,不能正确分析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特写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实战经验,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1.3学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沿用的仍然是中专学习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设备等与学校的教学发展需求不符,忽视了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需要。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给学生以信任和激励,让学生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监督,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的模式,真正让学生具备主人翁意识。

2.2打造作风精良的班主任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受到班主任队伍素质的影响,因此要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加强班主任全面素质的培养,健立健全考核制度,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真正起到管理者的作用。

2.3建设学风优良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等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4培育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校内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得到解决,引导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向健康方向发展。总之,高职院校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做出校门后对人生遇到的各种挫折都能勇敢面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来面对自己的未来,在精神风貌上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和积极乐观。

作者:徐淑芳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能紧随时代潮流,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端正自己的思想。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中存在着一些偏差,表现出很强的功利心和偏激的心理。所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观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就此,本文与读者共同探讨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不够关注

随着大学的扩招,很多高职院校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招生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性并且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未充分开展实地调查、不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下轻易地凭以往的经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很多教师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定学生的管理由学生工作处、辅导员等某些部门和人员就能完成。并且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教育工作,还要关注具体的班级事务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说是高校中承担的工作职责最多、工作范围最宽、做的事情最杂、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如此之多的工作很容易导致辅导员疏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

2.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社会上高职院校占到了高等教育的一大半比例,但是就社会认知度而言,高职院校仍不如本科院校。而且,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有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职班主任、专业变化后的老师、相关管理人员转岗来的,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管理人员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也无法从专业角度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这部分管理人员和学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差别,既不能从学生切身实际管理学生,也不能从高境界思想出发管理学生,更不能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的榜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

3.学校的类型多样,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管理困难

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由中专院校转变而来,大部分院校处在过渡阶段,这就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多种多样的,中专生、大专生、成人高职生等,学生在年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以辽宁某高职院校为例,由于学校是在原成人函授和中专院校的基础上成立的,现在校内有高职大专、初中起点的中专、初中起点的大专、函授专科、函授本科、研究生培训、社会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每天校园里不同的人来来往往,学生素质差异很大,在基础文明、学风班风、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宿舍文明和活动开展上难达成统一标准,学校在管理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对不健康的思想的传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造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结合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并建立系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不再以批评教育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教育模式是将学校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积极调动起来,首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管理团体是由校长领导,从上至下拓展的网络管理体系,依次是学院领导、学工处领导、二级学院学生院长、班级辅导员。从上到下,要求学校各阶层管理人员对学生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相信在全校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能得到解决。

2.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管理机制

第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把好辅导员的入门。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同时也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还要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近年来我院不断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新引进辅导员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而且每年暑期举办学生工作管理干部暨辅导员工作培训班,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批骨干辅导员团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不止肩负学生日常管理还肩负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广博的理论知识、道德素质与修养等还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3.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创建违反必究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符合人文关怀,不以偏概全。能切实做到学生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这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的管理理念。例如,我院学生违纪处理规定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受处分的学生,能真正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并在学习、生活和集体生活中有积极表现,可以考虑在一年后撤销处分。”同时为鼓励学生积极进步,第三十三条又规定“受处分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集体生活中,表现突出,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或者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者,可以考虑提前撤销处分”。这就是一项非常具有人性化的处分条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灵活把关,又要坚持原则。这对高职院中各种人才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管理准则,从而能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完善学生的管理工作。又如,学生的性格与学生接受教育及管理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与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沉默寡言,有的却心直口快;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强,有的则较弱,有的小孩性格多疑,变化多端……对于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要切实实现以人为本,对学生不能同等对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把握灵活的做事方法,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目标。

作者:黄惠珍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两个常见问题

1.学生工作者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教育理念陈旧。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缺乏人本思想,只会采用简单、易操作、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手段,这类教师不在意学生的个体发展,不关心学生间的流行文化,这种师生间的公式化的工作方式导致师生间缺乏深层次的感情交流和思想共鸣。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入,一遇到问题无法精准地找出当前工作中的症结所在。因此,学生工作者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必须及早予以改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最终做好学生管理这项工作。

2.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但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匮乏。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交通通讯手段的迅速提升,地域限制对学生的报考地点的约束越来越小,相反,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希望到一个离家较远,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新奇的环境中去学习、生活,希望体验一种不同的人生。但是,对于个别来自偏远乡村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那里的教育条件比较差,他们身上还保留一些比较落后、不合时宜的行为习惯。此外,少数民族学生很多都来自于经济落后的省份,这些学生大多生性淳朴,性格单纯,秉性善良,但经济的不宽裕又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些自卑感。这时,对于如何管理这些来自不同民族、属于不同文化圈子,拥有不同信仰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经验匮乏。

二、探索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方法

1.学生工作者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应趋于多元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学生管理者想要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学生所热衷使用的网络用语、热门社交软件,甚至热门网游,通过扩大与学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师生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把握甚至成功引领学生的思想动向。此外,采用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方式也可以增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了解学生的习惯用语。大学生是网络用语的重要使用人群之一,且网络流行语也不乏一些诙谐幽默正面的语言,因此,学生工作者大可不必将之一概而论、统统排斥,而是应当逐一甄别,然后在使用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此外,对网络流行语的熟知,既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又可以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微信在虚拟世界中与学生互动。学生工作者应当主动与学生互加为微信好友。许多教师坚信微信、QQ等手机聊天软件是干扰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实际上,手机并不能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只是它的某些功能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精神需求而已。换言之,手机可能影响学生的生活形态,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痴迷于手机时,教师更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是否处于有利学习的外部环境,是否置身于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大学校园,禁用手机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工作者不应因循守旧,对学生使用新生科技一味地“围堵”,对网络平台一味地抵触,而是应当顺应网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接受微信等社交平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事实,因势利导,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微信去正面影响、教育学生,逐步探索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为合理的应用,让现代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1)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信息,倡导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此外,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了解愈加深入,对教师也就愈加信任。因此,微信平台实质上也是增进师生互信的平台。(2)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往往较为严肃,学生难以对教师完全敞开心扉。学生工作者可以在微信上面常与学生聊天,主动关心学生,分享学生的喜悦,倾听学生的心声,不吝于给学生取得的成绩点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本身注重个性化发展,而微信营造了一种轻松惬意的社交氛围,学生更可能在朋友圈中对朋友们透露心声,畅所欲言,因此,微信平台极有利于个性化的学生管理与有针对性的教育。(3)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随时答疑,为学生授业、解惑。师生不必拘于固定时间,可以随时线上讨论切磋,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类的微信公众号,比如英语美文等,引导学生将平时一些碎片化的点滴时间利用起来,随时提升自己。(4)学校的重大事件,比如让学生了解学校、系、部获得的新荣誉,在学生产生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5)学生在微信上一些抱怨之类的信息,教师也要有容人之量,应尊重、理解学生的想法,换位思考,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微信的平台上,教师应尽可能维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交往中贯彻让学生在学生管理中充当更加重要角色的教育思想。(6)微信作为一种实时的交流工具,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师可以及时将班级一些事务布置下去,还可以集思广益,即使大家无法同一时间坐在教室里共同商讨,也可以交流意见,打破了师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界限。(7)微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学间彼此分享美好的事物、成功的喜悦,可以让学生产生彼此追逐的动力,争取别人也为自己的成功点赞,形成你追我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努力开拓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新举措。对于生活环境各异、民俗习惯各异、文化基础各异的复杂学生群体,学生管理者应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并用自己的良好素质和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施以影响,以细雨巧润的功力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逐步步入规范的行列。同时,学生管理者要积极创新,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再结合学校的现状,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途径,力求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1)鼓励各民族同学间的互动。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其中既得益于文化的传承,也得益于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敢于对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而不是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学校要构建民族交融的氛围,鼓励各族学生走出自己的圈子,引导各族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彼此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又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形成各民族同学间的良性互动。(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引导这些学生走出自卑的圈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价值取向,即人的自身价值并不以财富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是看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同时大力赞赏学生在学习中所展现出的过人之处,将学生的关注点和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3)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联谊、聚会,或者给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节日礼物、提供一定量的节日补助。这些活动既表达了学校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又可以传递各民族同学间的友谊。(4)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歌善舞。在校园文艺演出中,请少数民族同学进行表演。同时,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更要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和活动过程中来。这样做等于肯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才华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其自卑感、提升其自信心。(5)体育课和运动会中增加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擅长竞技体育。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群众性,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已经融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在体育课和运动会中,增加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可以很好地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会让少数民族学生产生被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可以将蒙古族摔跤项目纳入蒙古族学生居多的系、班级的体育课,也可以在学校运动会中加入一些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竞技项目等。(6)在少数民族学生有困难时,要积极予以帮助。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勤于与少数民族学生联系、沟通,要主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经济上的困难,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对这些学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视其困难和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上报系里或学校,有针对性地予以特殊帮助,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及时沟通说明。比如,在少数民族学生生病住院时,辅导员要到医院探望;当少数民族学生家里遇到困难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组织大家及时伸出援手,在多方面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让少数民族学生时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爱。

作者:岳博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一、前言

如今,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在校高职生人数不断增加,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的高职生以“90后”为主,他们正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由于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这更需要高职院校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从高职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为高职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组织领导层面出现层级过多的现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施传统科层式(金字塔式)管理,管理层级较多,辅导员的管理任务较多,工作负担较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2、管理主体比较单一

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管理主体的参与,但除了班主任和辅导员,高职院校甚少有其他管理主体出现。

3、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依旧将学生视为管理客体,往往囿于规章宣讲、纪律监督等管理手段,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

三、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1、实施扁平式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

扁平式管理是相对传统科层式(金字塔式)管理而言的一种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简单的讲,扁平式管理的最大优点是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益。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扁平化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对于改变传统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组织层级的混乱和信息沟通不畅有着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扁平化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管理方式上首先进行了改进。如山东技师学院建立了高职生事务服务中心,将学生资助、团委、学生会、后勤、保卫等各职能部门进驻高职生事务服务中心,并让高职生参与进来,进行兼职招聘,并进行工作任务培训等。这种管理方式有效减少了从学工部到各二级院系学生工作再到辅导员的多层级过渡,把多数的涉及到学生事务的职能部门放在了一个服务平台上进行管理和信息的传递。这样便有效减少了管理的多重人口,将辅导员从繁重的学生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将精力放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2、实施融入式管理模式,探索“四进”公寓的形式

融入式管理是指管理过程中采取沟通情感,取得信任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类型。融入式管理的本质是以情感沟通为基础,通过管理者的情感纽带来带动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管理者在这里既应当是领导者和组织者,又应当承担教育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承担在高职生管理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基于此,将融入式管理引入高职生管理模式中是十分必要的。重庆科技学院以“四进”公寓的形式进行高职生管理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值得我国其他高职院校积极参考和借鉴。重庆科技学院的“四进”公寓即: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重心进公寓、工作机构进公寓,思想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具体操作方式就是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核心形成学生党团组织、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相互联系、协调的工作管理方式。学生管理“四进”公寓的融入式管理模式首先表现在学生工作的相关机构进驻公寓,进入学生主要的生活区域,拉近了学生与学生工作相关组织的空间距离,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相关职能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四进”公寓要进行最本质的作用是发挥高职生管理生活化、情感化的特点,将生活化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沟通方式融入到学生工作的管理中去,通过辅导员对学生公寓生活情况的最近距离的观察、体验和总结,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特征、团队意识以及职业规划等。这种集教育与管理于一体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在“四进”学生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这种管理方式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最关键的还是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发,辅导员是最直接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的教育引导者,因此辅导员必须理解到这种融入式管理的真谛。同样,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还应将辅导员从繁杂的学生事务中解脱出来,给辅导员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高职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促进高职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3、实施自主管理模式,激发高职生的发展潜能

21世纪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各领域更需要具有自主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对高职生而言大有裨益,自主管理作为全新的高职生管理模式追求形式创新。如开展节假日的文体活动、开设大学生自主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以自我管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征文,以及心理咨询等等。这些新途径都值得高职院校积极探索。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学校要对高职生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天空。

作者:王娜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实用性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张扬,思维都比较活跃,但在心理层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学生管理思想

当前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学生的思想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教育体制也需要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应当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在原有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将学生置于教学和生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为灵活的头脑,对学生加以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益处。教师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管理的着力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在较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健康成长。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意愿为基础,坚持维护学生的利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展开以服务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的管理并不是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保姆”,而是要让学生在最佳的管理模式下获得成长,并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从被动管理转化成为自我管理。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仅仅依靠制度的管理很难实现学生管理的自觉性,也很难让学生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教师需要依靠制度强化学生对学校制度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制度管理背景下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为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制度管理、不影响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进行自主管理,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影响,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制、自我约束。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

三、运用网络实现新型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也同样如此。这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教师要注重运用网络和手机等新型的工具和手段,为学生的管理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在运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可以增加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形式,通过虚拟的工具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放下心中戒备,畅所欲言,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建QQ群的方式,让学生在网络上形成组织群体。在此群体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传播正能量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路发生转变,进而让学生对学校、教师、同学形成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让学生通过此种方式对于管理建立新的认识。

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进行的管理与一般的高校应当有所不同,应更侧重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掌握一技之长。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知识文化素养,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和生活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工作岗位,从实践中加深对工作的认识,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同时,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辅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让学生注重课外知识的增加和引入,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坚实。

五、结语

学生的管理工作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其需要教师对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对先进理念进行充分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做好规划,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具有实操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宋燕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

第八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探讨

一、新时期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高职毕业生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他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看他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形象。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其职业素养,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不能满足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通过调研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毕业生出现缺少责任心与使命感、理想化情结过浓、过分注重眼前等职业素养缺失现象。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其顺利就业并取得更大的职业成就。

(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重成功砝码,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力。

(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体现特色的关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体现特色的关键。高职教育不能沦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教育,也不能变成本科教育的理论教育,而是要同本科教育比技术,同中等职业教育比素质。

二、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学生管理工作为职业素养培育提供思想保障。受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漠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思想素质堪忧,严重影响职业素养培育实效性的提升。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对职业素养培育的政治引领作用突出,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保障。

(二)学生管理工作为职业素养培育提供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突出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其在组织、人员和过程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良好氛围。从组织上看,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自觉学习职业素养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素养;从人员层面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较专业课教师同学生相处时间更长,交流更多,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过程上看,学生管理工作者可通过塑造校园文化的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三)学生管理工作为职业素养培育提供有效渠道。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提升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活动,可有效拓展职业素养培育渠道。

三、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一)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如果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引领,一方面会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成为求职和就业过程的欠缺和短板,造成求职受挫、职场失意,限制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培育实效性欠佳。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使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有机融合,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使我们在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开展了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使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同步提升,达到职业素养培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之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涉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段时间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依据学生专业特征和工作技能要求,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的方方面面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对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例如,在经贸类专业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文化以及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等内容注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将来工作的环境和要求,为将来就业储备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三)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职场文化等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息息相关的文化要素采用多种渠道和途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环境,促进职业素养培育实效性的提升。

(四)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校园社团活动之中。校园社团活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把手,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机会,它还是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在面对以“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为特征的学生群体,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这一载体,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校园社团活动之中,提升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一是结合学校专业特征和职业素养要求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建立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职业素养类学生社团;一是引导学生社团开展以职业素养培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在社团管理活动中要主动渗入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无形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五)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之中,就是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落实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和社会实践的对接。具体可以途径有:以社会工作为载体,鼓励同学们到机关、企业、农村工作一线工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赵晓毅 胡景明 芮红 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第九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队伍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为本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将人本观念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处。

一、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本是指始终坚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严格尊重教学的基本规律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而言,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强调人性化,关心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以及引导学生;(2)注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3)管理者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合理选择管理方式;(5)尊重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遵循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表现,是解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现存矛盾的有效方式,更是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注重学生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队伍等各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助力人才的培育与发展。

二、基于学生为本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中,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具体应体现如下几方面:(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兼顾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具备服务意识,实现由支配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同时让学生参与自我管理;(3)实现管理层由“支配—服从”型向共同协商型转变,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接受;(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管理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是为确保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制度保障。因此,应当建立起合理科学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这一制度指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实力,最终实现学生的成才和顺利就业。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以最新的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既要体现出学生的自治自律、自我管理,也要为管理者进行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确保有章可循。应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社团、学生会以及学生服务中心在学生管理中的责任。此外,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高职院校人才成长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合理规范的基础上,使学生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3.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1)教师明确自身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和位置。学生管理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教育者,而这真正的管理主体是学生。为此,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注重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立足学生的实际来明确管理方向,采取合适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2)教师注重提升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接触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例如,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和新媒体的能力。教师要对网络十分熟悉,并擅长通过网络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兴趣以及爱好。(3)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具体包括责任心、道德品质、管理态度等。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以自己行为以身作则,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4.合理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管理

学生是学生管理的中心,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管理者。为此,高职院校应合理对学生中的佼佼者以及具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加以培养,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同时,也应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在制订学生相关规定条例时,容许学生参与并给出意见,充分保证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同时,重视学生会等组织有序行使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引导学生有组织地以民主方式来表达诉求,从而达到学生参与管理与自我管理。

作者:王及科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第十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其中既有生源质量较低,又有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因素。而一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得到不有效地开展,那么不但会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实现提高,同时更严重的是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无法符合当前社会需求!有鉴于此,通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而提升其工作成效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下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实践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构建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要想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一个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必不可少。然而根据笔者对此研究发现,受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中往往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此项工作开展与成效因无章可循而难以保障,因而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职院校应当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管理工作要求及目的等前提下制定出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其次,为了提高所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可操作性,学校除了可以向此方面工作成效优秀的同行进行学习之外,还可以将其向全校师生公布并征集他们意见,随后通过将优秀同行经验与师生意见予以结合对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修订,从而在提高其可操作性前提下有效地保障此项工作成效。

二、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

结合实践来看,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重要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一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能够树立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那么将会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围绕着学生而开展,如此一来可以在为学生全面服务前提下为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教师首先要对自身传统理念予以转变,并在其工作上树立围绕学生开展的思想;其次,教师在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前应当充分基于学生个性特征、兴趣以及专业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方式,从而有效地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采取人性化管理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全面渗透以及手机、电脑不断普及,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改变,这使得他们思想呈现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如果仍旧采取过去那套陈旧落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对他们进行管理,那么不但会导致此项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并且更严重的是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必须要在与当前学生思想变化相适应前提下采取人性化管理方法。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例,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思想状况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全面掌握,随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其次,教师还应当要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式予以转变,结合当前学生思想特点,笔者认为采取以渗透为主的方式最为适宜,这是因为采取该思想教育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使得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接受相关教育,从而为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课外活动喜爱的心态而多增加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在9.3抗战胜利纪念日这天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或博物馆等进行参观,如此一来能够使得他们可以接受到更为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转变为引导式服务,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生活服务,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次,应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新思想理论、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自我管理素质的提高来理清管理思路,并正确把握学生管理的正确方向,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再者,教师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工作做经验、理论基础以及自身特长等情况进行重新定位,重点提升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并尽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前提下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对此,上文在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基础上探究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构建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作者:王凯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