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学生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3-01 10:29:03

导语:我国高职学生管理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高职学生管理论文8篇

第一篇: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1.高职学生当前现状

从年龄结构来看,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90后”,存在“90后”都有的个性特征,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遇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高职学生突出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一,缺乏自信心。当前的高职学生中,较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失利而被迫无奈选择了高职院校就读,对高职教育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高职学生不属于大学生等,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自卑心理。第二,高职学生中存在较多个性偏激学生,该类学生做事容易冲动,缺乏责任感和组织观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往往以专业技能为主,由于学生对专业课程没能形成良好的认识,对未来发展没有指定具体的目标,因此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2.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由于自信心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够,致使学习懒怠松懈,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采用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学生管理中运用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形成正确的定位,使学生对未来的择业形成良好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高职院校是否达到和谐水平,主要是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活跃群体进行判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一方面,由于年龄结构的特殊性,高职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敏感,当学校目标无法实现时,受到挫折影响,自信心会丧失,此时教师若采用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变得坚强,激发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制订不同的激励目标,既可以避免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可以降低师生冲突发生的概率,师生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3.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的有效运用

(1)高职学生管理中采用目标激励。目标激励主要是制订某一特定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实现目标的方式,目标的制订是目标激励的基础。在制订激励目标时,首先,教师要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对目标进行不同的设定。若制订集体目标,应对集体进行分析,确定集体中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根据集体的现有成绩水平确定科学的目标。若激励对象是个人,则应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优势特长等,制订能够吸引人的目标。同时,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在进行目标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目标调整,做到目标激励的时效性。

(2)高职学生管理中采用奖惩激励机制。奖惩激励是最为常见的激励方式,该种激励方式在众多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其运用在学生管理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而对于恶劣的行为给予惩罚。

(3)高职学生管理中采用信任激励机制。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与信任,通过教师情感的感染激励学生的方式,就称为信任激励。教师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等各方面给予肯定,对他们抱有足够的信心,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4)高职学生管理中采用榜样激励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著名成功人士的案例,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制订积极的奋斗目标。或者,教师可以将身边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人士向学生讲解,为学生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学生当前的状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运用激励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信任激励、榜样激励等。

作者:李慧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在当今社会,教育体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对学生主体管理出现的问题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主体上,学生主体才是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工作的核心。

第二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资源分配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我国高校在收费标准、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在现实实践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从而导致了高校学生个人主体优越感的出现。特别是国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追求。纵观教育改革的大局,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逐渐发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个人主观能动性受限于预成目的性的影响

纵观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改革的历史,不难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执行者根据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可塑性和可教性,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执行者通常会把知识作为量变的经验积累传输给学生,墨守成规的解释那些已经被人接受知识的意义和其发展的逻辑,从而淡然了存在于知识背后、产生知识的人以及其他形式存在的主体。而在我国高校学生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参与的空间和机会也很少。这必然造成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忽视甚至是埋没。

(二)传统的管理方式压制了学生个人特色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实施者通常会使用全景监视的强制手段,配合统一不变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化的评价标准来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约束,例如教育管理的教条化、管理模式的机械化等问题的尾大不掉,使得学生在高校教育期间,不但影响了对知识的兴趣,而且也在高校生活中,难以实现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这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正常的校园生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压制了学生个人特色的发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充分的个体特性,甚至有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自身问题

(一)管理规则规训化

管理规则规训化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具体表现为:等级监视,规则化裁决和统一检查。在这种相对严格的制度下,决策者以条文的形式的要求学生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学生为了应付这种条文式的约束职能盲目机械的应付学习和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学生的丰富的课余生活产生了压制

(二)组织程序模糊化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组织程序模糊化有两个方面:第一,高等学校的决策者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渠道,相对于交流,决策者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第二,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组织和个人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在决策者的思想中权利和责任没有得到平衡。例如,近些年来大学生杀人事件屡见不鲜,并且很少有组织很个人对事件负责。再如教育与行政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的协调矛盾,也是师生在高校管理生活中,无法达成团结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特色单一化

虽然近些年来文化活动在各大院校逐渐普及,不过文化活动通常还是作为政治和思想传播的桥梁,很难成为学生培养个人主体特色的舞台和机遇。不仅如此,在近些年来,校园文化活动更多体现出的是学生价值理性的堕落。科技的发展、工具的使用成为了文化活动单一性的托词。

三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建议

(一)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要回归本质

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实践活动,所以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进来,让决策者充分的体验到学生真实想法,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和制度。作为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来,不仅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映给决策者和教师,还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和人生阅历。所在,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改变教育决策者对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本质的认知,并普及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例如:可以开展座谈会等活动,让决策者和学生得到更加亲密的接触。

(二)改变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而学生正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实践过程中要寻找主体发展不完整的学生,要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自身价值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在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上,也要从新定义师生关系展开入手,使师生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从而达到是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交往实践活动的本然状态。例如:让学生自身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当中,和老师和决策者共同工作,使彼此相互理解,优化师生关系。

四总结

根据本文中对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现在我国高校学生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从改变教育体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入手,从而达到使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回归,师生之间平等的交往活动为目的,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作者:张智夫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三篇: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引论

1.1概念界定

激励——管理学中指出,激励是指为特定的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

1.2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2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队伍建设与形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互联网广泛应用等新形势下,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律和他律,营造一个和谐有效的管理环境,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高职院校管理激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激励效价低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期望理论中指出,激励的力量取决于激励效价(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的碰撞,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所采用的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常见方式,因部分学生政治上不追求进步、经济上较为宽松等原因,其效价值在不断地降低,使得这些激励方式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失去了吸引力。

2.2期望概率低

不仅是激励效价值在学生心目中不断下降,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学生的激励措施覆盖面有限,可选范围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人群中(各级学生干部),对大部分普通学生而言,期望概率几乎为零。

2.3时效性差

如参赛获奖后的奖金发放,前后长达一年之久,参赛的老生已经毕业离校,不能达到激励效果。再如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结果出来时多数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这个称号对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虽然这些情况多发生在毕业生身上,但通过与在校生的联系,他们会把这种对激励时效性的失望和对激励制度本身的淡漠情绪传递给在校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高职院校管理激励工作的一些建议

3.1激励因素为主,保健因素为辅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其双因素理论中指出,引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能真正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才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促使人们行为动机的积极转化。以入校新生为例,他们往往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想象,也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去打拼付出。利用双因素理论分析可知,他们的激励因素是愿望、情感和成就,保健因素是学校规章制度、监督控制体系和学习生活条件。以保健因素为主的激励方式,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并不容易达到预期;而通过对他们进行理想的引导、情感的熏陶、成就的及时激励,再结合保健因素的使用,才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效果。

3.2社交需求为主,尊重需求为辅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刚入校的新生,所处的需求层次正是社交需求为主、尊重需求为辅的一个过渡区域。在社交需求方面,他们一方面需要同学之间融洽的关系和良好的友谊,另一方面会产生归属需求,有归属班级的感情。这种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更细致,与一个人的生理特性、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3.3公平理论的应用

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在公平理论中亚当斯指出,公平具有主观感受的特性,人们对公平性的感受会直接影响到对工作的积极性。当今大学生公平意识非常强烈。如果学生感受到了公平、公正和客观,那么学生管理工作就容易深入开展,学生积极性就高;反之学生会产生不公平感、挫败感,严重的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在工作时产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4效价值和期望值的把握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激励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效价低、期望概率低,这就要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们,把握好效价值和期望值的度,处理好期望、效价和吸引力三者的关系。学生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学生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从而激发出很强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就会认为目标太高,即便通过努力也无法实现,进而失去了内在动力,导致工作消极。

4结束语

作为一名兼职辅导员,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实践的重要影响。在实践中积极引入管理学科理论,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推动学校发展步伐,全面提升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刘正君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第四篇:激励原理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高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朝气蓬勃,另一方面又自律性差。要想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高职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自信不足,心存自卑

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生只要成绩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大学,所以“大学梦已不再是梦”。但是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经是高等学校的最低层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明显下降。这些学生虽然也曾有过和本科生一样的梦想,但因为高考出现分水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得他们心存自卑,自信不足,自我否定。所以他们的表现经常是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甚至逃避现实,没有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荣誉感,也不愿谈论“奢侈”的理想。仿佛高考没有考好,就代表什么都不好一样。

(二)方法不对,定力不足

很多高职的学生,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努力,但是却因为方法不对,总是影响着他们获得知识的质量和效果。方法不对就效率不高,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却出现了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自己也开始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热情也开始降低。由于定力不足,又缺乏坚定的信仰,从而意志消沉。

(三)热衷网络,盲听盲信

学生进入大学,告别了高中时代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一下子开始“独立”、“高大上”起来了。再加上现在有了互联网,大家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一天到晚都被高科技的电脑,IPAD,手机等所奴役。网络天地引人入胜,很多学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一旦触网,“今朝有酒今朝醉”,进入了“秀才有网,尽知天下事”的时代。很多学生又忙于找兼职,网络中各种事物鱼龙混杂,学生分辨能力不强,盲听盲信,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欺骗。所以,这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兴趣广泛,乐于实践

高职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很多学生都有几项特长。比如唱歌,绘画,或者轮滑,羽毛球,或者钢琴,演讲。由于他们爱好广泛,所以总是显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学生们非常热衷参与校园各种团体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生都自发地寻找兼职锻炼自己,并且能够主动地去联系企业进行假期实习,也有学生利用假期去贫困山区进行支教,无私奉献,践行作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二、激励原理主要内容

激励就是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条件,使被管理者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积极进取,主动创新,从而实现预期管理目标。激励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内激励,第二种是外激励。内激励是开展的此项活动使参加者自身非常感兴趣,从而促进参加活动。外激励是通过外部的因素刺激参加者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根据激励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过程激励,第二种是行为激励,第三种是内容激励,第四种是综合激励。需求层次激励机制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这种激励机制的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如衣、食、睡、住、水、行、性。安全的需求,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社交的需求。如情感、交往、归属要求。被尊重的需求。如自尊,受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特征是自发性的、集中处理问题、自立的、有不断的新鲜感、幽默感、浓厚兴趣、不受束缚的想像力、反潮流精神、创造力、讲民主的性格。在某一阶段上,人的多种需求并存,但只有一种需求取得主导地位。在不同时期,需求结构在动态变化,大致是逐步从低到高、从外部向内部满足。满足上行机制:尚未满足的较低层需求总是主宰的,只有在满足它之后,紧邻的高一层需求才被激活成为主宰。挫折下行机制:高一层需求在未得到满足、受到挫折后,低一层次的需求重新成为主宰。

三、激励原理的应用

要想搞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激励来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激励,通过外在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激励,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才能保证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理想激励

理想可以使人的行动和意愿凝聚起来,形成一种强大力量,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终身。在高职学生中树立理想,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树立,使他们围绕自己伟大理想不断拼搏,不断进取,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要想让学生树立起高尚理想,就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去武装他们,要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学习中的阻碍。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树立起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只有学生心中树立起高大理想,才能推动自己的行动,才能为了实现伟大理想而不断努力。通过理想激励可以更好的使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榜样激励

榜样在群体中发挥着无穷力量。有很多榜样值得大学生去学习。比如有奋不顾身救人榜样,还有敢于同病魔作斗争的榜样,还有勤奋好学的榜样......这些榜样都值得高职大学生学习,这些榜样给他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他们的人生之路点亮了灯塔。正是榜样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高职学生不断向着榜样的道路前进。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伟大青年,他们在榜样的带动下,点燃自己青春年华,时刻以榜样为目标,不断前进,又不断超越榜样。他们在榜样激励下,张扬个性,点燃激情,实现自我,与时俱进。在树立榜样的时候,榜样尽量找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要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时刻能看到自己的榜样,不要去找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榜样,那样的榜样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切实际的,不能够激起大学生斗志。在大学生管理中,我们尽量要找一些优秀学生作为榜样,让大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学生为榜样。而且,榜样要全面开花,各个方面都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实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三)奖惩激励

高职学生管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奖励和处分,即对一些先进学生进行奖励,对后进学生进行鞭策,从而使他们共同进步,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优秀大学生,为国家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奖励方法有很多种,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物质的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奖金。精神方面的可以给学生颁发证书、奖状、优秀三好学生等称号。奖励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要结合,既要有物质的奖励,也要有精神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奖励。而惩罚就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者处分。惩罚是对学生的一种负面奖励,通过这种惩罚可以使学生对自己错误认识更深刻,以至于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不再犯错误。在进行奖惩激励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有任何偏心,要尽量做到奖惩气氛融洽,使学生正确对待奖惩。

(四)竞赛激励

高职可以组织学生开始各种各样的竞赛,从而激发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校大学生的进取心非常强烈,通过竞赛可以给学生施加压力,并把这种压力转换成动力,激发学生为了竞赛,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用先进的知识充实自己。通过参加比赛也可以激发他们团队意识,使他们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自己团队而牺牲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肩挑重任,出色完成任务。竞赛在激励中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完成。

(五)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激励就是运用一些手段,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需要,使学生变得积极乐观。情感因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安心学习,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情感同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情感激励对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学校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不好好学习的现象,所以作为老师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他们的被动性,学会侦查学生们的内心和心理,利用情感方式使他们从内心上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情感培养方式是一种软性的培养方法,它发挥着与众不同的气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情感的传输,使学生的内心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使情感激励变成抚慰学生内心的主要模式,通过情感激励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们的各项能力,使学生们拥有一个更加顺利的高水平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能力。总之,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就从学校制度、思想政治、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正确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孙晓霞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建成一只强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合格技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我校从近年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中得到的教训和共识是:必须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放在学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个重中之重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真抓实干,刀下见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在队伍建设上抓了四个择优选聘:在校级班子成员分工中,让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分管学生管理工作;在中层干部中选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说服能力的同志担任学生科科长;在全校教工中择优选聘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思想品德,作风过硬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社会上通过公开报名,演讲评分,现场答辩,择优选聘班主任等途径,是学生管理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2、在全员参与与管理上体现“三个”方针,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在自身工作中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3、在支持学生管理工作上做到四个到位:开展活动后奖励到位;队伍建设人员到位;计划安排上领导拍案到位;检查督导考核评比到位。以上四个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4、在全方位,多角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教育和管理学生上形成了党、政、工、团各有侧重,齐抓共管的格局。5、在学生管理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考评制度”,“学生周例会和班周例会制度”,“学生考勤”“助学金发放制度”等20多种制度,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坚持抓好起始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后,我们联系驻军部队,集中对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教学、技工教育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从而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刚入学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军训使学生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紧张而有秩序,严格而有规范的纪律要求。2、坚持严格的纪律考核制度。在学生纪律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日日登记考核、周小结讲评公布、月总结评比、期末召开问题学生及家长座谈会。使学生始终有一个紧张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3、坚持实行班级“创优达标”考核评比制度。在考核内容上把学生一周的上课、自习、卫生、休息管理、课外活动等内容都列入班级考核评比,既为期末的评优树模提供了依据,又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起到了规范行为,启迪思想,激励上进的作用。4、坚持严格而规范的宿舍管理制度。我们为男女生公寓配备了专职楼管员,工作实行两边倒巡逻。具体负责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卫生打扫和住宿学生的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公寓管理员、班主任、值班老师和保卫科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5、坚持家访工作。采取班主任到家、电话交流和寄发操行评语及成绩单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认识,联络感情,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中得到了矫正。6、坚持给学习和纪律特差的学生另开小灶,一对一帮助,使他们在思想上不掉队。

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

几年来,我们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开展爱国主义的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在征文、演讲、主题班会中进行引导;进行升国旗、唱红歌、听老革命做报告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活动和文艺会演、歌咏比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道德品质;定期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培养学生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强化法制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加强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近几年的不安全因素,痛定思痛后,从全方位加强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1、调整、选聘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同志担任学生科科长。2、充实门卫保安人员和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以确保校园安全。3、聘请公安干警,定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用社会上鲜活事例进行法制教育;同时指导和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形成人人懂法的和守法。5、全校范围安装监控摄像头,随时发现不安全因素。6、学校每天都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带班,学保科,班主任设有专人轮流值周,做到了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后,校园都有教师管理学生。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7、将治安管理的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主线,以思想道德为核心,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了以认为本,注重了用校纪校规规范人,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好人,又注重了以情激情关心人。使教育工作取得了综合效应,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王翥 单位:陕西省商贸技工学校

第六篇:继续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管理误区和弊端

(1)如何让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不再遭受社会认知歧视,怎样才能让继续教育的学生在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度中获取本应有的地位与尊严?真正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但能够做到规范性管理,而且还能够在社会上取得与普通教育差距不是太悬殊的应有的文凭认可度,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创新出科学规范的数字化体系。(2)日常管理欠缺、管理机构不健全。继续教育学生考试科目的通过率高低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生报考数,有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也剑走偏锋,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目的,而是到处组织教师猜题、押题,组织进行集中复习。学生的文凭仅是一种学习经历的证明,而不能作为自考学生能力证明,学生在就业、工作实践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所学的知识,有些自考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继续教育,自身能力根本没有提高,在教育制度的长远角度来看,继续教育学院不重视学生日常管理的行为与杀鸡取卵类似。

二、按照差异性管理原则,创新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学生的全新评价体系

(1)继续教育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是构成情况复杂,结构参差不齐。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中,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生、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等待就业的社会青年,在知识结构水平上存在差异。从学员的年龄结构来看,最小的十七八岁,也有饱经沧桑,成熟稳健的中年人,年龄跨度大。从学习目的看,有的学生只求一纸文凭,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烈。从自身素质上看,有的涉世未深,缺乏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大多数学生存在自卑感;而在职学生,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继续教育时有旺盛的求知欲望。(2)多元化的学生素养评价体系。继续教育学生评价培养目标优秀学生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具有新时期继续教育特点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让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拥有文化基础与强大的专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在一项完善的评价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各种考评方式都是为评价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只有让评价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必须坚持灵活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方式,才能让终结性评价得到完善。(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评价主体与客体也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一个拥有明确的目的的评价系统中,评价主体与客体就随之而定。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既要建立明确分工体系制度,又要构建完善的学生质量评价机构。

三、继续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一)建立大数据,步入系统化、科学化进程

可以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课堂管理、出勤统计、综合信息等版块。其中,把有关校规校纪方面的工作结合学生手册建立加分减分制,把学生出勤率与是否具备考试资格纳入毕业资格,把前两个版块涵盖不到的管理内容全部纳入综合信息。考勤、考试及毕业信息直接从大数据系统中提取。实行一票否决制,大数据系统自动筛选出出勤率不足三分之一的学员或者未交学费者直接从综合得分中删除,取消毕业资格。给学生使用一卡通,原卡取代以前的学生证,并能与银行卡实现自动的圈存。节水控制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个人身份认证得以实现;财务收费管理;部门(超市、食堂、教工餐厅等),持卡人各项信息的查询和自助服务;在考勤管理子系统中,实现了刷卡制考勤,也可以减轻甚至是解决旷课迟到的现象。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服务器终端的数据库,任意两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例如门禁管理和考勤管理两个子系统相结合可以尽量避免代签到的现象。

(二)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提高自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有效评估是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提升的指标。学生评价能否体现出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高校不断改善自考学生的培养模式的改变。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并有效的实施评估,能把教育的价值准确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当涉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电子档案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实的反映在档案中,为将来的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鞭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小丽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第七篇: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能力较差,自我控制意识薄弱,这给校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在促进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职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的原因

①满足新时期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较大,学生数量众多,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的学校管理模式的要求,职业院校有必要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以便做好在学生自助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②力求更好地管理职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我控制意识相对较差,这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旷课、迟到等。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学校管理人员系统化地管理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③时展的必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教育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数字化的校园是我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将为校方的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职业院校的校园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举措,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2、目前我国职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①没有完善的系统体系且功能较少。当前在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中,虽然已有成型的校园“数字化”系统,然而“数字化”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只能满足需学生与教师们的上网需求,而无法适应新时期下的职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信息化系统仅包括学校财务收费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还有一些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学生基本信息简单的查阅以及更改工作。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性较低。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不是由本校人员开发的,而是委托其他的单位进行开发的。由于各个学校的学生管理与教学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这样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较难适应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容易出现与学校管理“不兼容”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工作效率,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添了负担。③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各个数据库数据不统一。职业院校的学生休学或中途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麻烦,学校因管理系统的开发公司与建立时间不一,难以确定在校学生的准确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3、促进新型职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措施

①增强对学生的服务。学校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想,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在促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上,笔者建议学校可以采用指纹打卡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上课情况,也可以使用教师课堂考勤网来完成学生上课状况的录入工作。②促进学校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职业院校在可利用资源方面落后于本科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创造优良的环境。职业院校还应从多方面募集资金,力图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引进新式人才,使得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提高新型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的效率。③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监督机制。职业院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具有长期性以及系统性特点的工作,因此该系统无论是规划还是后期的建设工作都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同时这项工程还需要有专业的评估组织对其开展过程进行评估分析。为此学校还应设立评估部门,以便制定合理的评估办法,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④打造浓厚的信息文化氛围。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工程,需要在具有信息文化氛围的环境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学校管理人员与广大学生们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文化素养。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的高信息文化素养是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支持与认可。职校学生管理信息文化包含制度建立、系统规划等方面,打造浓厚的信息文化氛围。综上所述,建设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好的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方便师生们的校园生活。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

作者:程嘉奇 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第八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完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起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从而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际上都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刻不容缓,其开展的背后也必然需要一套健全且完整的管理工作机制对其进行保障。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其本身还存在不健全的现象,这就足以说明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迫在眉睫。首先,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学生在内心会觉得自己考上了职业院校而非本科院校,这就足以说明自己的能力与本领和本科生相差甚远。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是普高以及职高,这就可以看出这类学生之前的学习生活也都是处于一种自卑状态的。同时当前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识偏差也会使得大多数人心中觉得高职教育水平偏低,所以这些都不免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内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其次,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领导在对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方面认识比较欠缺,甚至许多教师在内心中并没有这样的意识。这就会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无组织无纪律,更不要提自律自觉。所以许多高校也并没有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工作机制的改善与完善,从而导致工作机制本身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特点。再次,许多高职院校还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这就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学生职基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探究周志和(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管理工作,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本身在育人方面需要进行的环节,另一方面更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整体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管理可以通过教师多用鼓励的语气引导学生、指引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加强对学生生涯管理等具体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现状对策业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应开展的育人工作却思考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正是因为高职院校始终没有意识到在这一现象,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上就难以实现突破。进而这一现象会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最后,则是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建设中,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高职阶段的学生在内心实际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而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除了高职教育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但当前高职院校却忽视学生的这一特点,尤其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严重缺乏管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难以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所以当前高职院校忽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在未来就业中的方向,从而迷失自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生源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加强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这就说明生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出现的现象就是学生的素质降低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只有建立起符合当前实际要求与情况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才能从现状着手,从学生的特点着手,建立起适应学生管理工作新要求与新挑战的工作对策。

(二)价值取向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

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新思想与新思潮。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腐朽思想以及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出现,比如常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会对大众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直接深受其害的则是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只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工作机制,才能使得自身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其与学生管理相适应

当前高职院校逐渐开始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开始实行学分制、弹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从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选修课这类学生流动性较强的课程更是使得学生会逐渐丧失原始班级的概念,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落实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故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只有通过管理制度的改变与创新,通过全新工作机制的约束与保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四)就业压力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全新的学生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中高职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等众多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就业压力成了各阶段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严峻形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与挑战。所以高职院校如何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职业技能素质以及良好就业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的对策与方法

(一)教师利用鼓励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沉重就业压力,也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方面应该加大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教师应该多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自己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是平等的,其才能以同样的自信面对未来。所以教师本身需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既不要严苛的对待学生,又要注重学生成就感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学校、院系以及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将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到自信,寻求成功的体验。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其明白自己处于被他人欣赏和期待的位置,从而将自己潜藏的潜能激发出来,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剔除。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管理机制,进而对学生实现全面化、人性化的管理。

(二)注重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自律、自觉性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自我管理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定期召开相应的交流会,并且通过聘请专家教授的形式,教会学生简单的自律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内心形成简单的自律意识树立。并且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可以采用男女同学互相评判的方式,增强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律意识。甚至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书信以及网络交流等形式,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帮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近况,进而帮助学生进行自律教育,让学生逐渐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这一举措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可以通过知识传授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然后通过开设人文知识课程、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和渠道使得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人文知识。只有建立起基础性人文知识系统,才能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好储备。其次应该注重“师德”建设,因为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自身的人文素养传递给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柔性管理。最后就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人文环境,通过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中,对学生实现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转变临近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相对持久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内,教师对学生职业目标设定、制定以及实现的最终的管理与预判。所以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目标设定、职业素养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训练,都是贯穿整个上学阶段的。故而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并且教师应该在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之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与管理。其次教师还应该对全员实现规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将职业生涯与学生性格、兴趣、特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指导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应该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纳入其中,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为学生之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经验与保障。四结束语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所以需要其不断改变与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只有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差距缩小,甚至比其更具有社会竞争实力,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找到准确的目标与定位。

作者:周志和 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