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3-01 09:57:52

导语: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论文8篇

第一篇: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路

一、转变学生管理的思想观念理念

1.管理理念的转变。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要注意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服务观念和草新观念的重要性。在学生管理的具体过程中,认识到学生管理本质上就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在行政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疏导,要把学生管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教学实际栩结合,棚应地改变学生管理机构、制度和方法,提高管理效果。学生管理者面对复杂的情况和聩碎的问题,要有知难而进,永不退缩的信念,要敢于改变传统体制下的“僵化、呆板、机械、单一”的管理模式,新时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突破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理念创建新的管理模式。

2.思考方式的转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首先足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制定方面,高等院校的成立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管理方式必然有其好的一面,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要继续保持、发扬。其次是面对管理客体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经常换位思考,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最后是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当做长久、终身事业来做,不断加强学习和转变思想理念,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状况,学会处理新问题、新情况。

3.工作作风的转变。在新时期必须具有能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行为。对学生管理来说,要本着“学生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工作中秉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问题。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自身的言行为举止在无形中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教育意义,而且更多的时候承载着学生的期待。在实际工作中,要多采取集体学习、参观、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方法,同时学生处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广大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到工作中。

二、提高学生管理时效性

1.管理组织的高效化。根据宏舰指导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学生管理机构。随着高等院校招生、办学规模的扩大,存校生人数的增加和各类社团的创建,与此对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组织也要进行调整、设立。主要学生管理组织分为学院、系部(中心)和班级,学校层次的仪是宏观指导和监督服务,具体的管理工作要交给系部和班级,同时要分工明确,避免机构膨胀,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管理效率。

2.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要有一套适合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要求的科学方法,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和最优化。如建立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将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估指标细化并实施学生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对于评估结果一方面作为奖励的依据,作为经验发扬;另一方面作为激励的基础,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到学生管理基层,更好的改进工作。完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院学工处统一管理,系部协助完成通过学年注册使学生奖惩信息状态与档案相结合,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3.管理技术的信息化。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答思想疑惑,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微博客、贴吧、QQ聊天、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融入到学生群体,就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三、开拓新时期学生管理新途径

1.摆脱传统的科层制度束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就必须结合实际,摆脱传统的科层制限制。科层制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构重叠,权责不清;二是权力过于集中,实行家长式的管理:三是组织行为缺乏理性。这在学生管理中就要注意理顺院系之间、学生之问、班级之问和社团之间的关系,做到权责明晰,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另外要适当分权,给予系部(中心)一定的学生管理权,学生处、团委只作为指导和服务部门不参与具体学生管理,同理,院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对应的系学生会和各个社团也是如此,班级的管理归属于系部(中心)管理。管理过程中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时段采取措施,不拘泥于现状。

2.鼓励学生民主自治与自我管理。学生民主自治就是在学校的班级、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中充分实行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执政、民主监督的一套自治措施,当然这要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内行使,要有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辅助才能完成。民主自治,对高等院校、对学生都意义重大。首先,对学校来说可以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由于扩招和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一方面学生管理人员不足、另一方面行政人员比重增大的矛盾局面,采取学生自治后可以减少行政人员的数量,减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压力。其次,学生们朝夕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很了解,他们可以为自己理想的班级或中意的社团选出“执政者”来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当选者来说可以锻炼自已的领导、组织、决策水平,而落选者也会在竞选中收获经验教训,争取下次竞选中获取胜利,“选民们”也能体会到“当家作主”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自觉性、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多样化需求。要积极了于展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文讲座等满足学生的成才愿望,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的适应性。

3.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和谐互动。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力要求获取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事实上,如果忽视学生这个利益主体,高等学校将会失去它的“顾客”而处于困境之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定期举办如“与院长面对面”、师生座谈会等活动,由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参加,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要用爱来感化每一名学生,并付诸行动,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同时,建立餐厅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监督餐厅及公寓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设立院长信箱,接受学生的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创建各种学生社团,开展社团联谊活动,使学生之问广泛接触,相互了解,彼此帮助,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樊跃峰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方法创新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内容

(一)日常管理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进入高校学习基本就意味着日常生活需要独自打理。在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环境中,辅导员充当着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高校辅导员直接管理着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寝室安全、寝室卫生;还管理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如学生请假、学生办理各种证件、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的辅导员还担任着学生的教学工作管理,可以说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工作量烦琐。

(二)制度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的各种制度是约束学生的基本法则,另外,由于高校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因此,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也是制约高校学生行为的准则。在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时,制度是确保辅导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重要条件。所谓制度,不仅是供辅导员参考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三)个人管理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下,人性化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问题。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要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时刻进行个人管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特点。

二、高校辅导员在目前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往往把自己归纳于教师的行列中。其实不然,辅导员更多的是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目前的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不能跟随教育发展潮流[1]。

(二)辅导员自身素质低下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首先自身要具备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其次要有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三)管理工作协调不足

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系统,其中包含行政、教学、后勤等等。辅导员管理必须协调好其他各个系统之间的管理关系,例如: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辅导员还要经常与学生寝室管理人员沟通,掌握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相对独立,与其他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地协调,导致辅导员管理工作繁重复杂。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师生平等原则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辅导员常常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经常是严厉说教,更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语言攻击[2]。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当代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平等合作原则,拉近师生间距离。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对辅导员的观念进行创新,改变辅导员的陈旧思想,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二)增加科学化管理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如建立学生QQ群、微信群等,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

(三)公正公平公开

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是以一对多的管理,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出现偏袒某个人的行为,要公正管理、公平管理、更要公开管理。

(四)奖罚分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所以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在辅导员对其进行管理时,要合理运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学生进行惩罚,利用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运用创新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管理环境,倡导师生平等、互尊互爱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提高、行为上的规范、学习上的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迟桂荣.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新西部(中旬刊),2013(3):100,128.

[4]孙晨彬.探究高校辅导员人格力量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4(3):106~106

作者:闫磊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学生实施法治化管理积极响应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号召,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会学习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高校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法治化的管理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解决问题,在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也会对学生继续产生影响。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

对高校实行法治化管理的主要体现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践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最基本的方式,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管理,必须以完成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为前提,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的意识等,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教学目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能够保证相关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会加强对学生、教师、管理者的监督。首先,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学生进行监督,监督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因此学生会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合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高校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其次,在法治化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管理者自身的主观态度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使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更加客观合理,学生会更加愿意配合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提高实现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顺畅程度和速度。

2.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高校的招生数量以及高校的师资力量等都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推动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高校管理质量提升的速度与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相比却是非常缓慢的。

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主要途径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础。高校对学生施行法治化管理的最主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高校在推出相关措施之前,根据教育领域法律法规的规定,理清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权责关系,只有明确了解这种法律关系,才能够展开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明确高校本身和学生之间的权责关系既包括民事的范畴,也包括行政的范畴,在民事范畴方面,最常见的就是高校收取学费,或者是因为意外事故等涉及的赔偿问题等;在行政属性方面,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行使行政权力。

2.遵循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施行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过程中,高校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对学生施行法治化管理应该充分保证学生的基本权利,满足公平正义的要求,尊重法律中规定的学生享有的权力,在保证学生权力的前提下推行法治化管理,如我国宪法规定高校学生具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力,管理者就应该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关基本权力,使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高校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高校应该坚持这一主导地位,组织和推进相关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对于违法乱纪的学生进行处罚,高校只有坚持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再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的指导方针,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3.更新管理者的工作理念。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有权利提出建议,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学生也有权利拒绝,在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生必须对学校管理绝对服从的管理理念,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认清在法治化学生管理的背景下,学生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单方面工作,而是学校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监督的状态。

4.规范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推行需要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在设定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时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要求,把规范化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写入学校规章的相关内容。规范的学生管理程序能够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当发生问题时学生能够根据规范化的程序有针对性地寻求相关人员或者相关部门的帮助,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人员能够遵循规范化的程序完成管理工作,保证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使高校能够有序地推进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结语

高校推进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高校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推行法治化学生管理时,应该认清高校与学生在法律上存在的权力义务关系,保证学生的基本人身权力,更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并积极规范高校推行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

作者:李正旭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缺失及其对策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含义

我国现有的法制教育体制并不完善,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传统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理论上是指对于高等学校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学相关的知识教育或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面对许多新的政策和新的形式,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科学严谨的法律教学体系,并且没有根据当今学生现状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存在法律感情冷淡、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的情况,学校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面,并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内部去,掌握和了解他们对于法律真正的理解情况和心理状况。这都是导致今天社会上不断有高校毕业生出现频频犯罪的原因。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更新速度慢,了解程度低的状况。我国是法治社会,没有良好的法制基础作为保障,是无法在今天的社会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任务的。另外,对于高校来说,他们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于大学生法律知识进行相关的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塑造一种尊重法律、理解法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意义的一种状态。很多高校犯罪出现的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对于法律的一种蔑视态度,不懂得自己所做所为已经触及到法律的底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校生在出现犯罪后还依旧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而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制教育后,才清楚自己到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关于高校学生的法律教育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遵守法律的同时能够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也能够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卫自己的权利,这样才是法律存在的真正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身上不仅仅肩负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寄托着整个社会的建设责任和义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的犯罪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中,并且犯罪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过程中,这些高校学生的行为都已经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某地区关于法律教育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的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关于法制教育所占的比重不足所有教学课时的百分之五,其中在高校学习期间接受的课程更只占全部课程的百分之三以下,可见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的法制教学已经到了严重缺失的地步,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法律方面的教学工作,这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无规矩不成方圆,另外,该项调查还表明,高校学生本身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程度上也难以令人满意,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大多数的教务课程,都是为了修满相应的学分或者符合学校的硬性规定,学生自己并没有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这就让学校的法制法规教学工作成了纸上谈兵而已。如果一个国家在教育层次最高点的人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并且连最低的底线都不能守住,那么这样的教育注定就是失败的,而我们绝对不能仅仅以学术的好坏去评判一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做人都不成功的高校毕业生也注定是不合格的社会人。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执法、守法公民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法制教育能够降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的犯罪率。目前,学生犯罪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刑事犯罪案件中,高校学生的比例在呈现不断增长的严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忽视,甚至很多学校几乎放弃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授、讲解。最后,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工作中,法律素质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保证学生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学生的法律素质,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将法律也作为学生行为的最首要最基本的标准,树立宪法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规范,也对学生提出新时代的新要求。如果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即使其他理论知识再多,也是无意义的,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也是失败的,因此,学校应该认清当下情况,在保证教授的同时,重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学生的法律素养,这是保障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也是首要保证,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1986年开始,中国便开始实行普法教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迎来了第六个“五年普法”的教育阶段。在每个普法教育中,大学生成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中也明确规定:“加强高等学校普法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经历了五次“五年普法”教育阶段之后,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明显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来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导致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大部分的重点都在于对知识的教授,而往往忽视了更加重要的人格、思想道德、法律观念的教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第一,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未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定位不准确。在实际的教授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在短时间内工作无法取得实际的成效,因此学校渐渐开始忽略普法工作,很多高校对法律教育工作持“可教可不教,教了也白教”的态度,工作时有时无,而且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指导,缺少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无法形成持续稳定发展的普法机制。第二,高校进行普法的效果不可预估,对普法工作的评价标准能够测量,才能够对后续的工作产生动力,从全国范围内的“六五”普法计划,到各地的普法目标,都缺乏效果的可预估性,普法工作评价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只是重于工作形式,忽视了对学生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高校将普法工作只是形式化,不注重工作的核心,只是将相关法律知识的考题发给师生,让师生填写相关答案,潦草地完成所谓的普法工作,很显然,这样的普法行为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根本无法从实际上给师生带来法律知识。第三,高校普法教育缺乏课堂资源。据资料显示,高校内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教授并不是专业的法律教师,也不是毕业于正规学校的法律教师,讲课老师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对当前最新的法律知识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对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也没有很深刻的见解,法律经验也不足,只是照本宣科,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无法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状况对法律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教授,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法律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五、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应该从多个方面和多个环节对高校生的法制教育行为进行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状况,将法律知识教学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高校学生犯罪的情况,给出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加合理有效地解决我国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缺失的状态,并且遏制高校犯罪案件频出的情况。

(一)加强法律课程的时效性,发挥真正的教育重要作用

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其实践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如果想要将法律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就需要在教育中加入案例的分析教学,根据不同的经验教学工作加入不同的案例分析,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经验,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记忆和实践性的应用。将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教育氛围

高校是思想传播和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地区,如果好的风气在这样的流传开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反之,如果不能在这样的地方培养一个良好的遵纪守法的风气,就会导致校园内歪风邪气疯涨。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守法习惯,让学生认真地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营造一个守法爱法的校园环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尽管高校生从生理上已经迈入了成年人的范畴,但是对于法制教育其实还是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的,采取多种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实践活动,才能吸引更多高校生学习参与法律的热情,才能激发他们对于法律行为的理解。

(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问题,就要加强对于高校学生心理的探究,他们在进入学校后,心灵和精神上都会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和改变,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状态都与以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他们的关心力度,从心理上关爱他们。

六、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想要彻底地提高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有长效而具体的措施,每个有关高校法制教育的人都需要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让大学生懂得法律并且善于利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增强对于法律的运用能力,相信我国高校的法制建设工作在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瑾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篇: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沟通体系研究

沟通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加强信息沟通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信息沟通方式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公布栏:比如,宣传栏、报刊亭以及通知公告栏等,地点相对比较固定。该种信息沟通方式虽然成本比较低,但是接收成本却相对较高,学生必须去特定场所浏览、阅读。纸文本投递:该种方式主要是将主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印刷,然后发给接受者。通过原信息传递,有利于接受者阅读、保存。要求保存、保密的信息传递宜采用该种方式。比如,校内外来往文件以及学生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性执行文件等,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网页动态公布:在校园网主页上最新动态,起到动态报刊亭、通知公告栏的作用,具有信息速度快、成本低以及较为全面等特点。但是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必须利用网络接收信息,而且学生需经常浏览校园网主页。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快速信息、降低成本,而且其内容非常全面,接受对象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保密性非常高,但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常浏览电子邮箱。短信:短信具有速度快等特点,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其内容也特别简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短信信息、信息沟通方式也非常广泛,采用微信方式传递信息。电话:采用电话形式信息,具有快速、直接等特点,能及时掌握信息接收状况,提高理解程度。然而,该种方式成本比较高,而且内容也非常简短。通过电话方式信息,虽然比较及时,但是对信息内容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高度浓缩,学生接收者需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原信息,只能作为信息辅助手段。

二、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体系优化

1.完善学生管理沟通途径

根据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情况,针对不同沟通内容、对象等因素进行考虑,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沟通方式也不同,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方面需要面对面沟通,学习方面需要一般的媒介进行沟通,比如电话、短信等方式;针对部分学生、高校沟通互动状况,需充分考虑结合各种沟通方式。通常情况下,所选取沟通方式直接决定着沟通效果。以会议制形式为例,它可以同时与超过3个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但也是问题最多的沟通方式。所以在采用会议策略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明确会议目的,提前分发会议备忘录,选择合适的参与对象和沟通主导人。在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信息沟通机制的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师生可在局域网上,通过BBS发帖、贴吧讨论、电子邮件等方式,信息、寻求帮助。同时,师生之间还可利用QQ、MSN以及最新微信方式,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发送文件和资料等。

2.强化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高校学生沟通信息管理过程中,应当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增加双方的信任感,而且还可以克服沟通上的障碍。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沟通效率,诚心倾听对方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真实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倾听是一种技能手段,需要锻炼与实践,但这一切的基础和条件是对学生要尊重、爱护,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倾诉自己的内心诉求。同时,强化学生的信任、肯定,对于提高沟通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沟通问题的研究,需从沟通构成着手,对沟通者、内容以及采用的手段和渠道等进行改造,建立符合现代高校组织特点的管理沟通模式。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沟通机制、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和空间,然后结合本校学生的管理特点、学生的要求,构建有效的沟通信息交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沟通交流更具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管理信息沟通尽快步入正轨。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当及时转变信息沟通思想观念,强化信息沟通媒介建设,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期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体系。

作者:张彩玲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第六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导”

1辅导员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个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1.1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数据库,及时跟踪调查对心理问题存在隐患的学生,辅导员要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数据库,这些学生包括大一新生在入学时接受心理测试结果为红色预警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给以特别的关爱,从生活上、学习上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在掌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要一一与之谈心,给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弄清楚学生真实心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消除消极心理。对有些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安排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服务。对这些问题学生,要安排班干部、所在寝室同学密切关注其日常生活与学习动态,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处理。

1.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员可以联合各方力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合理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积极预防心理疾病。1.3利用微博、博客、微信、QQ等传媒,传递心理正能量。辅导员可以利用微博、博客、微信、班级QQ群等传播途径,传播心理正能量,如可以在班级QQ群中发“心理向导”每日一句,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在微博中发表名人励志言句,鼓励学生励志成才;在博客中发表名人克服困难的事例,鼓舞学生燃起生活的斗志,正面困难,把困难当成生活的财富。通过心理正能量的传递,使学生心中充满信念,充满生活的正能量,勇敢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2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从“服务学生”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加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1建设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为23.8%。因此,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与大学生们微博互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辟校园优秀人物专栏,树立榜样力量,增强大学生思想归属感;开设话题讨论区,就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社团组织是校园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可以利用各级社团组织易于联系广大大学生的优势,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讲“中国梦”,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核心成员,他们的行动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时刻引导着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学生党支部的领导和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大影响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队伍。

2.4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辅导员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指“导”者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

3.1提升就业指导技能

就业指导课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因此,就业指导教师要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备实践、实战经验。作为就业指导师,辅导员应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指导技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3.2针对学生开展多层次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始终贯彻“三业”指导思想,即择业观念、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3.3辅导员要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工作

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大一开始做起,进行职业启蒙,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并开始进行自我探索的实践。辅导员应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不断提升讲课技巧和授课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或继续求学打好基础。其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主要涉及国家就业政策与法规、简历制作、面试礼仪与技巧、就业安全教育以及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方面,一方面上好《就业指导》课程,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运用具体案例,结合学生个体特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最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就业形式多元化的出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辅导员应做好创业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首先做好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如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的政策、创业流程等。其次,举办好高校创业创新论坛。举办各种创业创新讲座,邀请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和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经验交流。再次,创造条件,切实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办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给大学生校园创新创业的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创业园。

作者:李嘉慧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第七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和张扬,其自我发展意识和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需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面对大学生群体时,他们的心理上还不够完全成熟,但是已经具有比较强的成人意识,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腻,其中人文关怀是重要的润滑剂和助燃剂,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人文关怀概述

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思考过程,关注人的本性,尊重人在身心等层面的不同要求,是人性的展现;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注重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人文关怀中人是其中的核心,把尊重人作为重要的方向,具体表现在关注他人的想法、保护他人的利益。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注入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想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生管理的目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个体的感受,通过有效的沟通等来完成管理工作,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了管理工作中的障碍。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得到了大力的宣扬,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文关怀没有充分地落实,影响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虽然人文关怀早已应用贯彻到了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理论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关怀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现阶段大学生对于个人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等都存在着差异,甚至在精神追求方面也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切忌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手段。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标准化教育,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

2、学生的人文素质还不够高。近年来高校认识到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地改善了学校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例如高校的基础设施等不断地完善,为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不少高校还注重人文环境建设等,大力的开办各种文化宣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一些欠缺,一些大学生的不礼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过于重视专业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现象。在人文关怀中存在着过于狭隘的观念,例如在一些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自然科学而忽略了人文科学,导致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专业课程和就业信息等,对于专业之外的人文知识关注不够,对于哲学、文学、历史以及美学等缺少兴趣等,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欠缺。近年来一些高校学生从事高科技犯罪活动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都是人文教育缺乏所造成结果。

3、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不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建立了辅导员的工作制度,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也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学校的相关要求都需要通过辅导员来实施和实现。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辅导员的人文素质不够高,在处理学生的相关问题时不能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满。一些辅导员并不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工作看成自己就业中的支点,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更不用提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一些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有效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难以维护好学生的正当利益。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辅导员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的现象,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过于情绪化,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欠缺,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加强人文关怀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且落实到的具体行动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到管理工作的首位,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利益,并且细化具体到行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支持度。例如在出台管理措施之前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的意见等,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管理工作中空洞化的现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学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增添新的生命力。例如在管理活动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要求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在处理一些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工作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依据,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公正和公平。

2、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通过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管理效果。管理人员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改变传统的重管理、轻引导的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师生关系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地将学校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关于学校的学风等的执行和维护,用教师自己的人文素养来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要重视人文教育,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应当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课程的比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创新人文管理模式。要在人文关怀的理念下建构新的学生管理体系,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文管理的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师生关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点,它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中。在创新人文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等,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状态等,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确保管理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开。人文关怀要求学生管理者重视学生的利益,强调了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人才储备队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当从学校的大环境着手,建立有序的学生管理机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感受,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真正地落实,得到学生的拥护,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袁勇我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在我党召开的十八大报告上,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之内,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报告中所提出的这一理论创新为在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并且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保障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之处。作为新时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应该对形式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和判断,转变原来的思想工作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牢牢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一、用制度来确定价值取向

(一)将育人理念落实到制度中

在我国高校中现有的制度可是说是多种多样,如有相关的考试方面的制度、有相关的对大学生进行奖惩的制度、有对大学生进行学籍管理的详细制度等,一般制度的设立往往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这个目标而进行服务的,通过所设立的各项制度达到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轰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目标,从而有效的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然而这些却没有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对育人工作的作用,也说明了没有能够充分的达到对学生育人的目的。从更加科学培育人才的角度进行思考,大学所设立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用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管制和处罚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应该通过所设立的学生管理制度达到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的目的。在大学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其实质往往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一个过程,制度建设的核心工作,其实就是通过制度能够达到对学生道德建设的有效指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树立其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制度育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首先所需要做的就是保障学生们的合法权利。如何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设立时的首要出发点和制度设立后的最终的落脚点。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设计上,学生管理工作者们一定要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生今后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

(三)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要求,通过对大学生们进行道德上的教育、充分的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从情感上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上帮助有困难的大学生等这些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放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之上。而高校中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进行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首选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人发展的科学角度上来看,往往高校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和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所处的自身的生存环境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往往都对他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们还没有走出校园真正迈向社会的时候,往往大学生的心里变化是复杂多变的,而且很容易在外界的刺激和作用下,发生相关的变化。高校在设立学生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对学生的相关教育目标、相对应的对学生的管理任务、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应该实施的相关的方式以及必要的手段,要建立一套科学教育管理学生的相关理念,与此同时,要通过学生管理制度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保障大学生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大学生们能够科学的认识到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今后一切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二、将立德树人内化为管理理念实现全员树人

在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认为:全员育人就是在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上将学校以及家庭的力量能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管理。全员育人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教学工作中主要体现为:高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充分的统筹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学校与家长一起实现对学生的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形成全校的教职员工们都来在最大程度上关心、参与到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来。在当今科学的全员育人的理念之下,高校各级部门的管理工作者们和各个任课教师都应该充分的肩负起自己的育人责任,明确自身在育人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和义务,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当中来,从而实现科学的全员育人。。在高校中实现全员育人这样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就必须要改变以往那种认为只有高校辅导员直接管理学生的这种传统思想,动员在高校中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从而高效的实现对大学生们的全员管理工作。高校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内,在高校中进行全员育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中的核心。这就要求高校中的学校管理者工作者们和相关的人员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当中,整合学校中的全部学生工作管理的力量,充分的发挥出高校的相关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服务育人工作就是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利益,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就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对学生的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希望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学校制度从而达到约束学生的目的,实现可以有效的实现维护学生稳定、校园安定的目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充分的坚持管理就是为学生进行服务的理念,就要是要做到为学生服务是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点,在对学生进行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相关职能。在设立各项学生管理条例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并且感受到学生想法和感受,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与协商,听取学生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在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发生变更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李海龙 单位: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