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07-01 10:56:48

导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思考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导致的纠纷问题

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是依照行政机关委托或是教育法的授权行使国家公民权利的组织。普通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管理。但是,法制社会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这样一来这两者容易产生矛盾。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是以法律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情况进行制定的,没有专门的审查部门。这样会在一定情况下出现学生状告学校,法院判定学校制度“无效”的情况。实际上,学校的自主管理机制是法律给学校为确保其组织目标实现而对其内部事务处理的一种裁量权。因为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很多问题无法量化处理,例如综合素质等,都要经过一定的定性才能进行判断。

(二)重管理,轻权限

高校为了追求从严治校的管理效果,在拟定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综合评价等一些规章制度上,没有完全考虑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例如有的高校规定,禁止学生在校内有一些接吻等亲密行为,并且将这种靠学生自律的行为写入规章,这在法律上是禁止的,会造成高校管理制度与法律的冲突。

(三)行政本位思想普遍

因为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对涉及学生权益的问题常常采用命令、行政的方法来处理,很少依法解决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和学校、教学和学生间的关系渐渐变得复杂,涉及高校学生维权的案件也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将学校推到了一个法治化发展的轨道中。

(四)法制化管理理念缺乏

在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管理者慢慢形成了一种以行政管理作为主要管理方法的做法,在管理的形式上过分注重统一化和对学生实施绝对的领导。这种管理形式没有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加以考虑。在当前的高校管理模式当中,相关的管理者缺乏法制化管理理念,认为学生就应无条件服从学校的领导,根本没有通过正规的法律渠道对学生进行管理或者解决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此外,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还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造成学校这种行政管理持续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推进,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完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

法制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接触社会、进入社会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到的社会内容。但是从当前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法制教育并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这就直接或间接的造成当代大学生的法盲现象。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推进,能最大限度弥补高校法制教育的空白和漏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法制社会里,法制是单位人生存及发展的必备基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推进,能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户,让学生从法制的角度去看待这一社会及社会运行的本质,在帮助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顺利的走进社会。

(三)实施法制化管理是学校进行管理体制变更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变更,高校已经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单纯的公益性事业演变成了公益性和产业性相结合的教育实体。当前的高校作为一种独立的事业性法人,它享有办学的自主权利。学生也享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以及自己喜好的专业的权利。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双方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约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同调整。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学习条件和服务,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同时学生也需要遵守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如果学生刻意违反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学校有权利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处罚。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学校不再根据其作为管理者的态度去管理学生,而是根据所制定的规范化标准,即和学生之间所达成的约定去对学生实施管理。社会化的后勤体系主要表现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要想让大学生适应学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实现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以及学校管理模式和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就必须对学生的管理实施法制化。

(四)高校办学方向的自我要求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科学、文化的传播能够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化建设。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全体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而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事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群体,在言行举止各个方面都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和示范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在法制的影响下规范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提升大学生素质,让大学生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能对我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想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推进的具体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推进,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将法制理念植入学生的思想,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法制化建设。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有很多权利,这些权利具有一定的意志性以及单方强制性。长期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缺乏司法审查,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从我国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说,与学生相关的人身权利行为在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这导致很多权利缺乏司法程序的保护。所以,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高校教育法律体系,依法规范高校管理工作,以促使司法程序充分的贯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法律的途径使高等院校和学生的权利平衡得到保障,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开展专题教育讲座,传播法制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首先应对学生的法制理念进行培养。在众多法制化教育手段中,专题教育讲座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可以邀请一些较为著名的讲师就大学生感兴趣的某一内容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大学生恋爱是常事,当感情趋于成熟的时候,男女双方可能会选择同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民众对这同居一概念较为敏感,甚至觉得羞于说出口,同居部分的法律也是较为欠缺的。在对这一专题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法律经验,让学生对同居能有一个正确的法律概念,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在开展专题法制教育讲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是专题与大学生的兴趣倾向应保持一致;其二是一定要与学生进行互动。

(三)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素质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当前,我国高校中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地位和行使的权利相对来说有所降低,这导致很多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波动。对于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在思想教育工作者中挑选一些理论知识相对扎实,而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的人员,对其进行法学理论的相关培训,让这些思想工作者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并鼓励其考取相关的证书和更高层次的执业资格,将这些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的思想工作者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也可以在校外聘请一些专职的法律相关工作者,组建成一个大学生法律救助的组织,与一些司法单位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受理申诉和各类案件。

(四)建立正规的管理程序

实现法制化的重点,在于管理的具体程序。如果实现了管理程序的法制化,就等于实现了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在校学生如果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处分前,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学生,以此来保证学生的知情权,使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犯。学校还要设立听证制度,对学生的知情权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申诉体系,让学生拥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并设立有效的司法救济体制,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实施最大化的保护。

(五)充分利用“校地联动共学共育”环境,营造法制化氛围

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是不可行的,只有让学生与社会实际进行接触,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及形成的法律理念才能派上用场,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结合“校地联动共学共育”实践活动的背景来看,校园作为根本的基地,承载着这一实践活动的资源需求,同时也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就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推进来说,还应充分利用“校地联动共学共育”这一实践活动背景,走入社会,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立体的东西。

(六)坚持平等,服务学生

高校应有平等、履行义务的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对高校内的一些不良风气,管理者应认真分析,依靠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加以改变。对教学不重视,对后勤服务关注不力的情况高校应尽力改变,这是履行国家交给学校的义务,也是高校履行对学生的“服务”。总而言之,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来说,教师应起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为学生法制化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和条件。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随时解答学生的法制疑惑,为学生在法制环境下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作者:罗妙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