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性探究论文

时间:2022-01-21 09:36:00

导语: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性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性探究论文

摘要:生态城市是人类理想聚居地,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现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主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理想聚居地。而生态城市的主体体系是指生态城市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是构成生态城市系统的政府、企业、居民、社区、社区组织等。由于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主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的研究,以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创新提出共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管理主体,对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

(一)政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

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人们行为必须遵守的准则。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支柱。因此当前,加快立法进度,强化执法力度,重点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包括国家法规和地方法规两个层次的环境法规体系。另外,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政府应注重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动态优化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等。

(二)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城市政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首要力量,是生态城市建设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是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系统中枢和调控中心。在现代城市逐渐向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平等与生态保护充分融合的生态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政府因其特殊的地位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贯穿在政府调整战略、制定规划和建设管理三个有机联系的环节中。

1.生态城市政府的战略调整。战略是城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目标、方向、途径等所做的宏观谋划,是对城市未来形象进行定位的重大抉择。在分析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调整传统发展战略,制定符合生态城市内在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市政府驾驭生态城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手段和首要环节。走生态城市的建设道路是现代城市政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发展理念,政府要构筑生态城市理想模式,必须把握其战略的特性:综合性、区域性、前瞻性。

2.生态城市政府的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现代化,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要适当超前,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树立以城市发展生态化、城市文化特色化、公益设施便捷化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更新理念,以实现“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目标。

3.生态城市政府的管理。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中,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根本,三则相互依赖,要建设生态城市,政府必须采取行政、法制、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政策引导。政策是调整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政府应加强与生态管理有关的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引导城市建设遵循生态型战略与规划的要求。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市场机制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市场竞争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建立健全绿色税收体系、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多元化的市场筹资方式。

制度创新。政府最重要的是积极推进土地制度、产业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区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许多领域,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比如,政府可以为开发商低价或免费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由开发商进行建设和维护,最终开发商可从房产的增值中获得环境建设的回报,而政府则可以免除自行投资建设的成本和维护费用。生态城市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并不是说要完全摆脱政府的调控,其实是重新调整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结合的良性运行。在市场化方式下实施生态城市建设,政府要关心的主要是如何创造、维护和完善市场机制,建立起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市管理制度。

组织协调。政府是城市规划实施的直接组织者,在涉及城市规模、功能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时,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承担组织者的角色,调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城市建设牵涉的内容庞杂,因此,政府必须要发挥协调作用以理顺各种关系,协调好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等关系之间的矛盾。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城市管理,通过宣传和教育促进“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并取得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等。此外,城市政府还要负责城市之间的协调。从内外两方面共同着手,以全面有效地推动城市建设。

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手段是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公开、社区自助开发和公众参加的方式来进行。鼓励公众参与的基本前提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鼓励公众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分级评价结果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企业形象。曝光计划会产生积极效应:使黑色标志锐减,清洁生产工艺增加,企业对生态经济的投入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企业生命与环保业绩息息相关;公众生态意识大大增强,健康消费成为时尚;政府寻找到了一种投入少、效益好的生态建设途径。

(三)生态城市建设中政府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

建设生态型城市不仅是一个根本的发展方式转型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模式再造问题。要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竞争力,就需要在政府、企业、社会中加强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强化城市的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教育手段,并与之相适应建立一套新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如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二、居民

本质上说,生态城市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人本思想”。生态城市发展过程的一切诸如规划、建设、投资、调控等管理活动,在最后都会细化到某个具体的“人”的层次,也就是居民这一层次。作为组成生态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要素,居民个人的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生态消费的水平决定了生态城市系统管理的有序化和系统化的程度。生态消费,实际上,就是提倡环境废物最小化和资源利用可循环化。如有效的垃圾分类方法的推行,废弃电池的分类处理就可以很显著的保持环境不被破坏。居民通过环境决策参与、环境监督参与、环境投资参与和个人环境行为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居民的参与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监督作用。

三、社区

现代城市管理论认为,社区是居民的共同聚集体,社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体系主体构成重要的部分,就必须符合生态原则。所谓的生态社区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社区环境生态化。这主要是为社区内的居民营造一个优雅的自然环境,包括绿地、纯净的空气、相应的活动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发展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衡量指标应多为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率。

社区发展的生态意识。作为居民有组织的共同体,社区发展也必须自始至终贯穿着生态发展的原则,城市政府则应从整体上予以把握,主要是依据社区的类型如:工业社区、生活社区、商业社区、教育社区等,把各个不同类型的社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主体,使其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向。

社区对居民的组织作用。在我国,社区和街道的概念,在大多数城市可以做同一理解。可以由街道、工厂、学校、军事指挥机关等培养和提高居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消费的意识。

四、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跨社区具有相当的组织程度和组织目的的非营利性的居民组织,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社会团体的出现打破了社区地理上的限制,和居民社区共同构成了管理主体网络。这里所提到的社会团体是与生态城市发展有关的团体,如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和平组织和动物保护组织等这样的社会团体。社会团体能够使居民的个体的行为转变为团体的行为,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相对于纵向的政府管理体制而言,横向的社会团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更有利于城市管理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企业

企业是城市管理主体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是落实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创造者;另一方面,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物资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生态城市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所以企业必须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目标,进行清洁生产,这样才会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wWw.gWyoO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有分别执行不同职能的多元主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政府在制定政策、执法监督方面扮演主角,企业在政策响应与执行方面充当主角,同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社区、社会团体全面动员起来,创新的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形成政府、企业、居民、社区、社会团体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城市建设战略格局。笔者通过这些研究对创建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以及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工作,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