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及提升途径

时间:2022-06-05 11:20:55

导语: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及提升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及提升途径

【摘要】在高等院校纷繁复杂的教学运行工作之中,学籍管理是教学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新时代的学籍管理工作也应有新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当转变工作理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提升途径

随着精英教育理念向大众化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增加,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工作是做好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的数据资源,是一项常态化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对维护高校日常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普遍会在教务处下设教务管理科或学籍管理科,主要负责在校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正式出台,目前以2016年12月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作为指导性文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在2018年出台的新时代“高教40条”中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方力量正不断推动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严格化、信息化的方向改革,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包括新生学籍审核与注册、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及维护、学籍异动(包括转学、休学、退学、保留学籍、转专业、交换生等)、学生学籍预警、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学籍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和修订。自从教育部2001年开始实行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学籍管理工作就不仅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大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证明等相关工作也在纳入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范畴,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通常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资金等各方面支持较多。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由于多为常规性、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很难被量化,常常未被放在重要位置。从职能层面来说,高校中的行政部门是要服务于各个教学单位,学籍管理部门则是面向广大学生的服务窗口,更加需要强调“顾客”意识,但是部分学籍管理人员还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将工作行政化。同时,高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转变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目前,许多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审核、纸质留存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但是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通过建设学籍管理平台等方式,实现校内各学院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提升途径

1.转变学籍管理工作理念。高校育人的宗旨是立德树人,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面向学生的管理工作过分行政化。要以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工作目标,以学生满意度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可以在新生入学初发放《学业导航》等指导性手册,让学生在入校时就能了解到学校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通过主题班会、主题知识问答等活动来强化学生及其辅导员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与自己学业紧密相关的制度规范,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较高的学习热情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同时,学籍管理人员也要在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及时做好政策更新、信息公开等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通过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也能够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性。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时常会与学生是否有资格继续在校学习、能否顺利毕业等让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事项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学籍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同时依据教育部的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不断修订完善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日常工作当中,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做到每一项决定都有据可依。不论是二级学院还是教务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留级、退学等带有惩处性质的相关工作时,一定要做到审核严谨、材料详实、程序规范、处分恰当,及时对学生履行告知义务,尽力做到在自主权范围内不越权,有效避免因工作缺乏严谨性和学生之间产生纠纷。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籍预警机制,对挂科门数多、经常缺勤的学生适时的予以警告,用学籍预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也要通过严把“出口关”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籍预警工作不是单方面依靠教务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需要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校—院—班”三级联动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应当做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监管工作,督促学生忙起来,让不求上进的学生开始紧张起来。对思想出现怠惰、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关注、提前预防,不能等他们掉队太远来不及弥补才予以鞭策,必要时需要作出留级、退学等处理决定来严肃学风、规范管理。3.重视学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目前高校中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并非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很多教师都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学习学籍管理理论知识和实操业务。而学籍管理工作又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准确、有原则、有计划,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学校层面来看,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配备管理人员,其次要用“投资型”人力资源培养观念建立管理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构建起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同时学校也要搭建学习平台、创造各类学习机会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兄弟院校之间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更新必备的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籍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及时学习最新的相关制度文件,熟练操作学籍管理平台,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在人才培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4.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学籍信息档案是学生在读期间的重要信息,是对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真实记录,会涉及到学生正常在读、毕业、升学、就业等过程,也是学生毕业后人事档案里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学籍档案整理工作通常需要经过日常收集材料、分类留存、定期装订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等几项流程,程序较为繁琐。而且纸质学籍档案存在不易保存、需要较大储存空间、耗费人力物力等特点。已毕业的学生需要查阅档案时,经常需要从外地赶来学校才能查询到自己的档案信息,带来很多不便。随着办公模式朝着无纸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化管理也将逐步成为学籍管理的重要方式。学籍管理工作强调数据资源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完成学籍管理工作是必然趋势,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基于每年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与各类高校报表的填报需要,各学校可以在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适时更新相应的查询、导入、统计等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便于数据填报工作使用。在每年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时候也可利用系统来批量进行资格审核,将毕业、结业的学生自动筛选出来,省去人工审核的时间,也能提高准确性。因此,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好的实现与各二级学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

三、结语

学籍管理是一项内容细致繁杂,牵涉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需要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新时代下的学籍管理工作并不仅限于简单的管理,更注重对学籍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因而,学籍管理人员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熟悉政策、熟练操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为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城欢.“双一流”大学建设时期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

[2]丁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

[3]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4]杨奕,田宝柱,王艳彦,梁黎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教育,2015(6)

作者:胡潇月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