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学籍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05 10:52:17

导语:高职学校学籍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学校学籍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当前最大的高等教育平台之一,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籍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证明,是其步入社会的关键工具。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及高职院校队伍的不断壮大,高职学生学籍管理问题也日益锐利。为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学籍管理制度优化刻不容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善于结合当代可用先进教育理念及技术逐步强化管理队伍构建,进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总体质量。该文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与大家探讨目前高职学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籍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学籍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成果及其发展的见证,是反映其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更是高校规范校园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关键工具。近年来随着专升本院校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在这网络化时代中高职学籍管理工作者理应抓住问题本质、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籍管理问题根源切入、以生为本优化管理层次队伍建设,进而有效解决学籍问题、提升高职教育总体质量。

1高职学校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发展暴露的制度不完善问题。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高职院校又一次走进了社会各界的视野。与之而来的便是高职院校的变革—新院校的建立、老院校的发展。从中专到大专、从普职到双一流,不少高职院校正面临着一次次挑战与机遇,同时学籍管理制度的缺陷也逐步扩大。作为一切工作的准则,制度的完善及优化是提升高职院校工作效率、提升总体管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已然成为首要问题。(2)传统思想造成理念落后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每一个管理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资历,同时也存在些许偏执。不少学籍管理工作者认为,填写、核查学生学籍信息是学生个体理应执行的义务。在实施学分登记等信息填写复核过程中,常出现时间分配不均、学生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者“鞭长莫及”的情况,严重堵塞学籍管理工作进度、影响总体工作质量。(3)学籍管理人才素养缺乏的问题。学籍管理工作者作为此项工作的一线人员,直接影响着工作管理质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籍管理部分常将工作转交给班主任或是团支书等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导致材料丢失、传达信息不明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学籍工作效率。(4)管理系统变迁的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课学分制也随之出现。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开发商不断转换、专业技术沟通不全面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学分积累、教师学分登记过程中常出现纰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质量。

2加强高效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1)以生为本,提高服务素养。学生作为学籍主体,对于学籍管理工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时代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高职管理工作者理应认清学生主体对于学籍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从优化管理理念、提高院校服务思想觉悟等角度逐步优化学籍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高效教育总体质量。信息录入作为学籍管理的首要步骤,是提高的学籍管理效率的第一目标。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学校的服务极为重要。在实际管理阶段,学校应充分注重服务理念的贯彻落实,优化信息录入服务,切实提升学籍管理质量。如在进行新生信息录入过程中,为方便学生保险、联系方式等信息录入、提升学籍管理效率,该校以新生为中心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优化。在招新前两天该校便会召开新生录入全体职工会议,分配好相应录入工作,并根据新生数量、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安排相应数量志愿者。在招新期间,通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在校门口、各招新点等区域负责新生答疑引导,以便新生与家长更有效率地完成录入程序。在财务方面则由财务室专业人员负责学费、保险费的清点与缴纳,每个收银台前有两到三名教师分工负责,以节省学生等待时间、确保新生财务信息的有效录入。较之于“守株待兔”式的信息录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校方为服务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学籍录入难度,有效提升了学籍管理效率。(2)规范管理,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作为学生信息录入、修改的重要参考,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率的主要载体。对于发展中的多数院校而言,细化制度对于降低管理工作难度及提升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籍管理工作者应充分注重管理模式的细化,从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等角度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质量。团委作为学校工作管理的主要助手,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管理模式的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善于把握学生资源、细化学籍管理工作,逐步构建学籍管理体系、提升总体管理质量。如在学生信息获奖信息录入工作过程中,为降低信息搜集难度、提升学籍录入效率,该校充分考虑了校团委学生干部等学生团体的融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负责校团委工作的教师下发信息搜集任务,团委干部负责将信息传输到每个班级的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在督促班级完成信息录入过程中通过对班团委进行记分的形式促使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信息的搜集任务。在每学期期末评优过程中根据班级信息录入效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以提升学生干部、班级个体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籍管理效率。较之于班主任负责制,以团委为代表的学生团体为管理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搜集工作的难度,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总体质量。(3)素质培养,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其执行力直接影响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对于学校工作经验不足的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群体而言,相应的素质培训有利于其管理能力、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应充分注重执行者素质的提升,从专业知识培训及其视野的开阔等方面切实提升管理执行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籍管理总体质量。学干班等以学生管理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课堂构建,是学生管理素质的重要平台,对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籍管理过程中高职教师应善于抓住学干班教学优点逐步提升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升学籍管理质量。如为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提升其管理视野,该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以财务处为首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前往企业、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强化其专业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干部群体的管理能力,校团委也会为其推荐诸如《领导学》等有利于管理视野提升的网络课程,并根据学生、教师学习报告成果进行相应奖励以达到发挥管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不断完善自我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籍管理效率的提升。这种以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工作者、执行者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了学籍管理总体效率。(4)优化平台,降低管理难度。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化、智能化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而管理模式智能化无疑有利于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信息管理过程中应充分注重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构建,从管理平台构建等角度逐步优化学籍管理模式、降低管理工作难度,进而有效提升高职学籍管理总体质量。信息平台作为学生、学校信息交互的重要渠道,为学生学籍信息的录入及修改提供了不少便捷。因此在进行学籍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善于结合信息平台简化管理过程,进而有效提升学籍管理效率。如在进行学生自评、他评信息录入过程中为了简化调查流程、提升管理效率,该校在校园主页开设了综合素质评定选项。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只需学生干部传递相关任务信息,学生个体便可以自行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填写,信息上交与否都能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信息搜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籍管理总体质量。(5)校企合作,升华管理质量。校企合作作为当前我国各高校发展的理想模式,对于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及管理质量的提升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部分高职教师而言,一定的企业学习实践对于其专业知识的强化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构建,从管理工作者实践能力强化等方面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质量。“以战养战”是我国古代兵法中重要的思想指导之一,有着一定的道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应抓住精髓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才能,促进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提升学籍管理质量。如该校为了强化学籍管理工作者实践能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在校企合作协商过程中将学校管理工作者的企业学习与实践列入条款。在招聘的新教师入职前,先送往企业学习深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该批教师得以在校任职,当其管理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时重回企业负责下一代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以达到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校企合作的目的。较之于故步自封式的管理模式,以企业强化学校,校方反哺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工作者的知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而有效提升了学籍管理总体质量。

3结语

高职作为我国多数学生接受深造的最广泛平台之一,对于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籍作为大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证明,是其步入社会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制度不全、专业素养不够等诸多问题的暴露致使高职学籍管理工作存在较大漏洞。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及学籍管理智能化构建,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率,进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健,孙永翠,雪.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39-43,88.

[2]张超.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7):192-193.

[3]李敏.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63-64.

[4]赵德良,镇咸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2):58-59.

作者:赵倩 单位:天津工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