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学籍管理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1-17 08:36:17
导语:民办高职学籍管理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2017年年初开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41号令,用以取代曾经的21号令,将于2017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12年的21号令,自此完成教育史的使命,逐步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籍管理处专家的解释,此次颁布的新规,参照以往法规历程来看,运行时间应该也不会少于10年,可以看出此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改是经过严谨的调研、推敲才正式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41号令中的内容来看,与21号令相比较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按照新的规定需及时修订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学生管理规定,以符合现在的政策、法规。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41号令中,共有七个章节的内容,基本都有涉及学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学籍管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的认定,关系到学生、学校的切身利益。作为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可谓责任重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新的政策法规、修订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从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工作了10年,见证了学籍制度的变迁和改革,在此浅谈一些自己关于学籍管理的理解以及如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水平。
一、民办高职院校属性分析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从性质上来说与其他高校(特别是公办高校)还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民办高校具有双重属性,即企业属性和高等教育属性,二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矛盾性,即民办高校在追求高等教育价值的同时又追求企业效益。不论从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民办高校都脱离不了这个属性。但是,在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这个政策法规面前,不论是何种类型高校都必须严格遵守。那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如何来适应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制度的改变,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呢。就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概述一下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从客观方面来分析。1.在招生政策方面。虽然民办高职院校享有自主招生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职高校招生范围非常小,基本从专科二批次招生。就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看,现在的招生方式基本由以下几种方式组成:中职注册入学、高考注册入学、对口单招、普通高考录取等。录取的方式越多,导致学生入学后学生学籍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高。比如,在转专业政策方面的制定,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转专业类型,有的录取类型就限定了学生转专业的范围,甚至有的学生不能转专业。这对入校后部分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接受,这就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耐心地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保证学生以及其家庭都能接受,而不是质疑政策的公平性。2.生源质量方面。绝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如同类型公办学校,当然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有的少数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低于同类型公办高校。但就笔者接触的江苏省100多所高职院校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略低于公办学校。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如,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有很多学生来源于中职类院校,这些学生入校后,本身具有社会工作经验,有了很长时间的实习和工作经历,他们将实习和工作中的一些社会经验带入到高校中,用社会化的方式来处理高校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而忽视了高校的教育属性。这些新问题的产生,也需要学籍管理人员提高理论认识水平,从实践中吸取经验,能实事求是地面对产生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在收费政策方面。鉴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双重属性,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费普遍在1万元左右,相对于公办高校4、5千的学费来说,明显不占优势,也会让学生有自卑心理。通过这几年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籍异动数据调查,可以看出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的新生在入学时,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入学,入学时基本不用交任何费用,但是当他在入学一段时间后,会依然选择退学,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接受以后高昂的学费,选择去复读,考入公办高校。4.在教学模式的调整方面。随着社会的变革,民办高职院校在跟随社会前进脚步的同时,必然也会为了发展、为了创新做出自己的战略调整。笔者所在的高校,从2011年开始,学校的办学模式从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逐渐向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转换,经过五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现已实现了完善的“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校企合作深入教学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也导致学籍管理模式发生较大改变,作为学籍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修改学籍管理制度,以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脚步。(二)从主观原因来分析。1.在师资方面。因民办高校的特殊属性,民办高校的师资一直不是很稳定,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年轻化、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也导致了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在笔者所在地区的民办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更替现象一直层出不穷,学籍管理队伍一直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日常事务几乎占满了所有的工作时间,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办法锻炼和提升自己,更没有时间进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2.在管理系统方面。民办高校因经费等原因,在各项设备的投入资源有限,这就导致与同等类型的公办高校之间存在差距。相对而言,在教学管理系统上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很多基础的管理工作还不能做到信息化、科学化,这也直接导致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错误性增加。随着学籍管理工作难度增强,高校必须配备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以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出错率。3.在管理理念方面。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更注重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各方面成就,而在学籍管理方面,只要不出问题即好。但实际上,在学籍管理方面更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这样才能完善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工作与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学籍异动都将学籍管理人员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偏差常常会导致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强调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主导地位,缺乏沟通性,作为高等学校管理者,应树立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顺应时展的潮流。
二、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水平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民办高校招生政策,加大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存亡。在这个重要关口,要打好招生的第一场战役。在教育部、省厅的招生政策引领下,要做好本校的招生制度,加强招生的宣传工作,争取优质生源。其次,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杜绝系统性错误的形成。明确管理职责,健全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二)树立创新理念。作为高职院系领导者应加强法制理念,充分肯定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学校的学籍工作管理,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选拔优秀、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籍管理人员。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树立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工作中;树立服务理念,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避免传统观念上的命令式工作态度。(三)提高系统投入。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向信息化与大数据时展,创建有效的学籍管理系统,保证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障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流通,避免人工管理和纸质管理带来的信息丢失、错误、遗漏,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初,就对新生的数据进行了电子数据的分析,得到每个新生学籍电子档案,这对以后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学生情况调查都非常便捷。在有的高校,学生申请学生注册、成绩查询、学籍异动、申请选修、补考、重修等都在网络上完成,这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系统的有效投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也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四)加强学籍管理人员培训。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具体的执行者,其工作当中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校、社会的利益。就目前看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和服务性都有待于提高。因此,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提高学籍管理专业化水平。(五)树立安全意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导致高校的很多工作都是通过信息化完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做到事前有预防、事后有补救,出现问题,依法解决问题。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学习相关安全技能,提升专业技能。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切实关乎每个学生与学校的利益,是一项面对学生、高校、社会的服务性工作。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一名学籍管理人员,根据笔者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对学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根据新的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简要归纳出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学籍管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建立新的学籍管理制度,顺应时展趋势,提升工作效率,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昆来.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3]张晓琳.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11).
[4]戴国立.论高校学籍管理行为的司法审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6(2).
作者:潘莉娟 单位: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管理会计预算管理路径分析
- 下一篇:学籍管理在教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