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制度对消费信贷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4-12 11:12:07

导语:个人征信制度对消费信贷的作用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个人征信制度对消费信贷的作用分析

消费信贷市场中建立个人征信的必要性

(一)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现状我国消费信贷起步晚规模小,但发展快。按照用途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旅游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从短期来看,消费信贷一方面是将收入---购买力的未来预期增量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提高当期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促进提前转化而来的消费购买力增量同现有的购买力存量“汇合”形成即期更大的消费力,即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我国的消费信贷总额仅为172亿元,而2012年前11个月消费贷款已达到104万亿元,消费信贷占信贷总额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0.23%上升至2012年的16.04%。而美国广义消费信贷占整个商业银行比重高达50%,可见,我国消费信贷所占份额较低,居民的信用资源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会使我国消费信贷突破发展瓶颈,并逐步消除金融风险隐患。1、住房消费贷款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占60%--80%。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3.94万亿元,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约为11%。其中住房消费信贷余额3.41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的98.52%,而其他类型消费信贷余额仅为5300亿元,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仅为1.48%。梁媛(2012)在验证消费信贷中中长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更为显著,以北京市为例中长期消费信贷每增长1%,可以带动GDP增长1.03%。2、汽车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对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购车者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的一种新的贷款方式。人民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汽车金融消费市场余额已突破3000亿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汽车贷款市场将达到5250亿元。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速度较慢,2003—2008年件汽车消费贷款增幅仅为10%左右,而这期间汽车消费规模增长了2倍多。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2010年国内汽车销量为1806.19万辆,同比上涨32.37%,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但我国车贷渗透率仅为12%-15%,这个水平并不符合我国汽车消费量。消费信贷占汽车消费总额的比重世界平均为70%,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0%-85%。相关人士测算,车贷渗透率与汽车消费的关联度在80%以上,即汽车消费贷款渗透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汽车消费增长约0.8个百分点。目前,恶意骗贷使我国的车贷平均违约率达到30%。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个人的违约成本较低,再加上汽车本身动产的性质,使得汽车消费信贷是最难控制的贷款风险之一。3、信用卡贷款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但台湾卡奴事件和韩国信用卡危机也集中显示了信用卡激增后隐藏着极高的道德风险问题。截止到2008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行信用卡12240.09万张,信用卡信贷总额为6931.73亿元。据麦肯锡预测:中国信用卡带来的个人信贷规模2013年的利润将达到130-140亿元,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4、个人助学贷款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即使得到国家财政支持,但大量学生毕业后拖欠贷款和过高的追讨成本都影响了各银行开展此业务的积极性。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的一项统计,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截至2008年底,我国助学贷款规模大致在500亿左右,整体违约率低于8%。2011年,我国有242.2万学生申领到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达到136.5亿元。为使这部分较为特殊的消费贷款能够顺利收回,必须借助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也是增强全民诚信意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消费信贷市场竞争状况消费信贷的不均衡市场结构、竞争状况及信息垄断程度的不同是影响消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在竞争性市场中,某家或几家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信息垄断优势,则他们不会自愿共享信用信息,因这会带来信息租金的减少从而降低市场竞争率。我国消费信贷市场集中度较高,80%左右的消费信贷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产品的丰富,近几年有下降趋势,消费信贷市场的高度集中说明大部分自然借款人的信贷信息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其他银行必须通过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与之竞争。消费信贷市场中也存在着寡头垄断竞争,这表明银行之间实现自愿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有很大难度,如果由监管部门主导组建公共征信数据库,并强制银行共享信用信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效的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垄断程度,减少其信息租金,使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进入门槛放低,促进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这会有效促进各银行积极开发更多的信贷产品,增进消费者福利。另一方面,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市场上占有比重来看,并无一家银行占垄断地位,虽然工行和建行份额大于农行和中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信息共享的要求。

个人征信制度的作用

(一)将零散在各行业、各部门管理的个人信息聚集起来,因此可形成信息的规模效应,具有经济的外部性,使个人信用信息更加透明化。信息不对称是长期普遍存在的,只有采取一套程序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甄别出“诚信”和“不诚信”或识别出项目风险的高低,才会解决借贷和债权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征信可以调查了解影响贷款人和债务人偿债能力的各种信息,尽可能挖掘和发现征信对象的隐藏信息和行为,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征信机构对信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信用报告,依据相关规定信用报告可以销售和使用。如此一来,信用交易者的一次博弈行为就转化为连续的多次重复博弈行为,其产生的惩戒效应对失信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威慑作用。由于信用产品负面信息的传播,和在一定期限内的限制其行为,会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因此,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强制实施,可以形成制度性约束,规避借款者的道德风险,改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状况。(二)个人信用征信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交易的经济效率由交易成本直接决定,较低的交易成本有助于增强交易的积极性和交易量,使社会资源流转加速进行,进而带动经济发展;较高的交易成本就会挫伤交易积极性,减少交易量,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收益内化和成本外化是人行动的基本动机,为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交易双方在缔约前会支付一定成本来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信息搜寻过程如银行内部完成,筛选和鉴别借款人所付出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个人征信制度,来弥补征信制度缺失给银行带来的的高额付出。由专业人才、大型信息数据库、先进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构成的专业征信机构可凭借规模经济优势,大幅降低信息成本。银行只需和征信机构签订数据共享协议,就能以较低成本获取详细反映其借款人资信状况的信用报告,使得银行的授信决策时间减少,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三)个人信用征信机制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个人征信制度是消费信贷市场中金融创新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因素。消费信贷已成为金融领域最活跃的创新之一,新的消费信贷产品正不断涌现。而个人征信提供的信息支持功能是消费信贷市场迅速扩大的重要支撑。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可以预见的未来现金流是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的基础,征信机构中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银行通过对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进行剥离、分类和合理定价再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从而对未来现金流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美国30%以上的消费贷款已实现了证券化,这得益于美国健全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可以使银行个人资信评估技术向定量化、模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进而带动金融创新。四、结论综上分析,信息不对称下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个人征信体系的支撑,个人征信体系有助于缩减消费信贷业务成本,开拓个人信用资源,降低信用风险。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完善个人征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各类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指标体系,提高个人资信评估水平;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

本文作者:孟方琳工作单位: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