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08 05:26:37

导语: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带来的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亟须探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然后结合福建江夏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办学的实践,提出了以行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

党的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物业管理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技术进步、消费升级和资本四辆马车的拉动下,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势必导致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一、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产生新的人才需求

2014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课题报告中指出,物业管理的转型升级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物业管理[1]。现代物业管理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要求以业主需求为中心,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要求改善物业服务企业运作模式,创造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基于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对中高层管理人才、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及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呈上升趋势。(一)中高层管理人才。教育部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类目。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层次仍以高职和专科为主,本科层次主要是二类本科院校。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从现有人才队伍来看,中高层管理者绝大多数非科班出身,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而来。甚至一些高级人才只是以物业行业为跳板,旨在往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酒店管理等其他行业发展,人才流动性高。因此行业亟须拥有自己培养出来的、真正热爱物业服务行业的,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二)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工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物业费限价机制的影响,物业服务企业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如长城物业、彩生活、绿城物业等百强企业,已纷纷引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人力成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运作模式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对物业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需要掌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三)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近几年,物业服务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挖掘物业服务的附加值和边际效益,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增值服务品类和内容,既拓展了自己的盈利空间,也满足业主消费升级的需求。从现有行业收入构成来看,基础服务费收入比例逐年降低,非物业管理费收入比例正在逐年加大,房屋中介、案场服务、信息咨询、居家养老、电子商务等新的盈利模式正在改变着行业格局。商业模式的升级和优化需要更多能够深层次挖掘客户需求、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

二、转型升级背景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一)以行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行业人才是高校办学首先要考虑和明确的问题。笔者所在院校2015年设立了福建省首个物业管理本科专业。在创办专业之前,我们走访行业一流企业如万科、保利、华润置地、戴德梁行等,邀请企业高管参加专业建设会,共同探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会上,一些企业谈道:①现有企业招聘的员工多为法学、金融、财会等其他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较少;②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必备的职业技能,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二次“加工”;③一些应届毕业生无法找到自身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以至于跳槽频繁,企业用人成本增加;④学生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沟通能力不足,特别在与业主接触过程中,无法面对冲突,解决分歧;⑤亟须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互联网+”等行业新变化。针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结合行业发展需要,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物业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服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指对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一步解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现代物业管理以业主需求为中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挖掘客户需求,掌握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沟通表达、市场调查分析、客户需求管理等方面能力;现代物业管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改进管理实现服务创新,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电子商务、互联网、楼宇智能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吸收应用物业管理服务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创意能力;现代物业管理强调挖掘物业服务的附加值和边际效益,丰富服务品类,创新服务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项目系统运营服务与管理的技术知识,具备项目策划、组织实施、拓展业务范围、创造企业利润的能力[2]。(三)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是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物业管理的要求,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删并专业应用课程,强化专业拓展课程。考虑到物业管理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中央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加重了信息技术类、创新创业类、综合素养类课程的比例。随着物业管理行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工作将由专业公司来承担,相应的能力主要由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园林等专业来培养,故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可相对弱化。因此在专业应用课程中,我们将园林绿化并入物业环境管理,电工学、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调整为选修课,加入了物业项目风险管理、智能化楼宇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等课程。另外,基于物业服务产品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在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加入了社区O2O营销、社区养老服务、房地产营销与策划等课程。课程体系优化结果如表2所示。(四)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物业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里加重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体系。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训、课题研究、学术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和第二课堂等,主要依托校内实验室展开。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学科竞赛、课程实践、专业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展开。形成了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大三专业岗位实习、大四毕业顶岗实习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如表3所示。本专业已与福建三盛伯恩物业公司、建发怡家园(厦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厦门联发(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物业管理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学校服务企业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五)借助行业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CIH)是物业管理行业内的权威协会,成立于1916年,总部设在英国。1966年CIH进入中国香港并成立亚太分会,2011年进入中国大陆,并于北京设立中国学习中心。该协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参与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机制已十分成熟。他们参与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部分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认证,二是对物业管理执业资格或会员资格认证,三是提供职业继续教育[3]。笔者所在院校与CIH的合作主要采取前两种方式,即CIH对我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认证,同时为物业管理专业师生提供修习会员课程的资格,修习完规定课程,即可成为CIH的会员,享有CIH提供的行业交流、继续教育等服务。从引入CIH后,我校与CIH共同编定了《物业管理学生实务训练手册》,作为物业管理学生实习教材之一,在实行了2年之后,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一致认可。国际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的讲座、参观、见习等,为教师提供的交流会、参观等对物业人才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三、结语

在物业管理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行业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经营懂管理、有创新意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上升。面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也须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创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更新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出符合转型升级需求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寅坤.“互联网+物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J].中国物业管理,2015(6):80-81.

[2]左文进.现代服务业视角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4(22):84-86.

[3]吴剑平,刘莉莉,姚剑雄.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3):199-203.

作者:陈蔷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