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开发中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布置设计探讨

时间:2022-03-01 08:33:46

导语:物业开发中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布置设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业开发中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布置设计探讨

摘要:以上海轨道交通2个车辆段的停车列检库为例,对比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中最重要的停车列检库的结构柱网设计。由于停车列检库占地面积大,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停车列检库多考虑上盖物业开发。通过合理选择结构柱网,提升停车列检库的性价比,并对不同的跨线方案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合理的跨三线结构柱网设计方案。

关键词:地铁;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停车、检修、整备地铁车辆的功能。每个车辆段由面积超过100000m2的房屋组成,其中,停车列检库是车辆段中最重要的大库。本文拟对上海轨道交通2个车辆段的停车列检库设计进行对比。目前,这两个库均已投入使用多年。虽然停车列检库的功能相同,但由于业主要求和大库平面组成等不同,因此,采用的结构柱网布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这两个库的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和12号线停车列检库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停车列检库

停车列检库是车辆段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考虑上盖物业开发,以提高其基地的容积率。当前,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能够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9号线的基地内办公用房是盖在其停车列检库上的,而12号线仅考虑对其基地内办公用房房顶进行简单的绿化,以美化基地内的办公环境。9号线和12号线的停车列检库都可作为基地职工闲暇时的休憩场所。以9号线为例,其车辆段基地用地非常紧张,再加上停车列检库占地面积大,因此,在总平面布置设计中,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的占地面积对总平面布置起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发现,合理确定横向柱网是该库设计的重点,它不仅会影响到车辆基地的布置方案、作业能力和规模,还会影响到上盖物业开发的层数和规模。

2.1停车列检库结构用地方案的对比

如果不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基本上采用大跨轻钢结构(方案一);如果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方案二和方案三)。现对3种方案停车列检库的占地面积进行比较。以9号线A-H轴为例,有18股道库线,库内线间距为4.6m,库内通道宽为1.3m,检修A型车辆,车库总长320m。

2.2跨三线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当前,9号线和12号线的停车列检库均采用跨三线方案。跨三线结构的横向梁跨度为15.9m,9号线按普通梁设计,梁高取为1.6m;而12号线考虑采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高取为1.0m,梁端部作加腋处理。由于停车列检库的层高为8.5m,因此梁高取1.6m或1m在建筑尺度上都是合适的。

2.3跨三线结构的优点

跨三线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节省占地面积。②可以有效抵抗横向弯矩和变形。由于停车列检库两个方向的柱网间距相差较大,即顺线路方向柱距为6~9m,而横向柱距较大,因此,加宽柱子横向截面能够有效抵抗横向弯矩和变形。此外,在用地受限的情况下,对于跨三线方案,可以选取尺寸更大的构件,与构件尺寸受限制的跨二线方案相比,跨三线方案可以承受更大的上部综合开发荷载,有利于进行上部结构开发。③与跨二线方案相比,跨三线方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费用,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3结论

由于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影响其设计方案的因素也较多,因此,本文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规模较小,结构设计也不复杂。对于上盖物业开发密度较大的建筑,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结构合理、抗震性能高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综合考虑盖上、盖下建筑的功能要求,做好多专业的协调。综上所述,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的结构柱网设计应采用跨三线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加大停车列检库的跨度,减少其跨数,还能够降低停车列检库的总宽度,节省占地面积,且与跨二线方案相比,该方案性价比更高,更有利于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童开荣.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主要设施工艺设计的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2).

[2]孙蔚芝.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停车场停车库结构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8).

[3]叶献国.建筑结构选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交通设计研究院,铁道第二勘查研究院,等.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侯树森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