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需物资合理仓储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6 09:49:00
导语:我国军需物资合理仓储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全球化条件下,应对未来多样化的军事任务,仅仅依靠部队的战备物资储备是远远不能满足任务需要的,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将各种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大的储备网络。因此建立军民结合的物资储备体系是未来战备物资储备的主要发展思路。文章从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建立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军民结合;军用物资;储备
军用物资储备历来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用物资储备体系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解决军用物资的高消耗与物资储备有限的矛盾,是军事后勤供应体系面临的最大课题。在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军事物资储备改革提供了多种选择。其中,建立军民结合的物资储备体系是最为可行和有效的手段。
1加强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前世界面临的基本情况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学技术普及化、文化多元化、军事高技术化。为适应军队基本职能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保证军队顺利完成任务,要求建立比以往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的物资储备体系,而建立这一套体系的根本就是把军事储备融入到整个社会储备之中去,形成军民结合物资储备体系。
1.1军队职能的转变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
军队职能的转变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储备体系。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恐怖势力、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要求军队延伸和拓展其基本职能,从单纯应付军事威胁,转变为应付以军事威胁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威胁。
(1)国防政策要求部队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而以联合作战为基本形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无前后方区分、突发性强、参战兵种多、节奏快、区域小、作战阶段和作战时机转换迅速、物资消耗的时间与地点相对集中,对军事物资储备的要求空前提高。
(2)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成为军队的战略目标。既要求军用物资体系满足军队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需求,也要求军用物资储备体系本身实现信息化;即会使储备内容有所变更又会使对储备物资的管理手段提高。
(3)随着高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军队作战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新趋势预示着未来军事物资储备体系也将发生全方位的改变。单纯依靠军队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军队的物资需要。尤其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作战物资更新周期的加快,从客观上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军事物资储备体系。
1.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军队物资储备体系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军事物资储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社会的依赖性明显增加。军民结合、双向兼容的储备形式,具有更广泛的保障实力和后效作用。一个国家多层次不拘形式的巨大储备能量是军队自储不可比拟的。此外,军用物资储备是国防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保证部队物资供应,特别补偿战争初期军事经济损失,保障参战部队所必需的物资供给并为国民经济由平时向战时过渡提供必要的时间,其根本目的是保障战争需求,要求物资保障性能优良、品种规格对路、数量充足,做到及时准确可靠,万无一失,军事储备的这种特点决定军储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融入到社会物资储备体系之中。
2加强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国防政策与整个社会的期望和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中国一直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决定了建立军民结合的物资储备体系成为可能。为加快建成这一体系,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1)具备建立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的良好物质条件。我国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国力不断提高,民间物流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并支撑起了经济发展。同时一支成熟的、熟悉专业知识、体系健全的管理队伍已经建立起来。此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手段引入了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中。在某种意义上说,物资除了人为意义上的分类外,对其使用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差异。
(2)当前是建立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的最佳时机。国内物流业起步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比较僵化的体制,在伊始阶段就把军民结合的储备体系建设融入一起,比较容易形成合理的体系结构,建设成本低、容错好,可以更好地同时适应军地需要。同时由于全球化在近年的迅速发展,物资采购体系已经融入了世界范围,因此,可以通过民用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以最合适的价格。采购最适宜的物资。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适应性差的储备体系,为备用物资获取渠道开拓了广阔空间。
(3)面临的困难和威胁。目前一些人还不能接受建立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这种理念,不具备适应这个体系的能力,对系统建设甚至有阻碍作用。另外,由于体系建设时间短,很多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战时军民系统如何衔接,还需要深入研究。除了以上的因素,这个体系建设还需要考虑保密因素。当前,成熟的外资物流企业比较多,而能够给予足够信任的本土企业比较少,能力也比较弱,一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使部队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从总体来说,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契机,遵从军事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调整储备数量,改善储备布局,建立起具有整体储备优势和综合保障功能的动态性物资储备机制,形成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军事物资储备体制,将有利于相对和平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军队后勤的全面建设。
3加强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实现建立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的目标,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3.1建立高效权威的军地储备物资管理、协调体系,形成完备的信息收集系统
国内外实践表明。建设军地一体、军民结合的物资储备体系,必须建立密切协同、科学、高效、权威、顺畅的协调机构、机制。健全的物资储备体系,需要协调包括中央政府物质储备、地方政府物资储备、企业物资储备、私人物资储备,甚至是国外的资源。军地协调机构要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从储备规模、储备布局、储备分工、储备管理几个方面做出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储备计划,并制定完善的储备动员体制,平时注意收集各类物资存储信息,明确生产和储备单位,疏通由地方征集采购的渠道,定期组织必要的模拟演练。
3.2建立内容、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军地物资储备体系
物资储备的实质是要考虑物资的种类和规模,建立内容、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物资储备是从根本上保证军事物资储备良性循环且适应军队需要的重要措施。
(1)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及技术发展水平,要实现实物储备、流通货币储备、技术储备以及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实物储备是物质储备的常规内容,重点在物资的模块化与重构性,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任务。流通货币储备是预先储备,包括本国货币和部分外汇以及贵重金属在内的一定数量的战争准备金,应付战时购买物资的资金需求。科技力量储备一般包括高新技术及人才等。生产能力储备是军事物资生产能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要正确处理好实物储备与技术、生产能力储备的关系。经验表明,技术和生产能力储备对于军队保持持久作战能力有重要作用。把专用技术储于国防工业体系,把通用技术储于社会工业体系,只要动员体制完善,无论何时都可以满足军队需求。根据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在和平时期封存一定数量生产线或采取储存整机、成套设备和配套零部件,并储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及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以保证战时能够迅速投入军事物资生产。
(3)储备物资应不断提高军民通用互换程度、范围。对于部队专用装备物资也应尽可能地与民用生产供应结合起来。对于生产能力强、转产速度快、不易储存管理、战时需要量又大的物资,可以采取平时储存适量成品,战时扩大生产的措施保证需求;对于特殊物资。特别是大型、贵重、高技术装备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化仓库,适量专业化储备,这样可以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保证更新速度,保持技术领先、减少损耗、加快周转。
(4)军事物资储备规模一般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国民经济实力和平战体制转换所需时间等因素确定,不求多而全,而是追求质量和满足未来使用的需求,要充分考虑物资消耗特点、属性、品种类型、生产能力等。当代仿真科学的快速发展,为预测储备物资消耗种类、规模提供了依据,据此可以减少物资储备量,防止盲目储备。此外,建立安全可靠的冗余军事物资储备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3.3要建立储备形式恰当的军地物资储备体系
物资储备的整体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功能,军民结合的军用物资储备体系储备分工、储备形式及储备比例。要根据可能战争的样式、规模、范围以及战争消耗的速度合理确定。当代军事物资储备向着多元化、技术化、软件化、兼容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也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物资储备弹性化建设,对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格、比例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军队储备与地方储备、实物储备与经费储备、成品储备与技术能力储备的比例关系。确保军事物资储备整体的合理性。
(1)要考虑通用物资与专用物资的储备关系。对于武器、弹药等专用物资需要储存于军队的物资储备体系之中,对于消耗量大、需要面广的粮食、零部件、油料、原材料等通用物资,除军队基础储备。完全可以依托社会储备体系,形成军民共同储备,以民为主的原则。采取这种方式,可将物资投入到社会再生产流通过程,不断流动更新,形成储备和生产的良性循环,减少储备形成的损耗,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在确定储备品种结构时要根据部队用途,注意做到齐全配套、比例适当,以满足高技术条件下军队不同作战任务需求,分别建立“标准储备”体系和“重点储备”体系。标准储备是根据部队的作战任务、装备的技术性能和物资消耗规律而制定各类物资储备定额。根据标准储备进行的物资储备可以迅速满足部队的应急需要,提高部队反应速度。重点储备对于支撑部队持久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地实施突发性局部战争初期的应急保障并解决总体物资储备规模过大的问题,二者互相配合,有利于保持军队的整体能力。
(3)要建立可以机动的物资储备,形成一般储备与周转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鉴于我国国民经济还不发达。平转战动员周期较长,实施应急保障和持续保障能力较弱,除了建立常规的物资储备体系之外,还需要保持合理的机动物资储备体系。可以在一些关键节点被破坏后,形成短时应急能力。是十分灵活有效地应急储备方式。
(4)要考虑成品物资与备件的储备比例关系,采取整机、部件相结合的储备结构,保持维护能力。对高精尖装备和战时难以生产的军事物资采取整机储备,对通用装备只储备其中的精密部件和生产难度较大的部件,对拆装组合方便的装备可考虑采取分离式部件集装化储存方式。从而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物资的适应性。
(5)要按照战略、战役、战术这三个基本层次设立物资储备体系,形成各种储备品种配套齐全,三级储备比例科学合理的体系。在战略方向上实行纵深梯次配置,战略后方基地仓库应侧重储备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价值昂贵、战时不易生产筹措的重要装备,战役后方仓库则侧重储备一般的、常用的物资。
除了考虑物资储备的形式和结构,还要提高物资的自身存储能力,适应复杂的存储条件,需要从源头做起,要求工厂对出厂产品实行四包:即包产品质量,包发货运货,包储存质量,包修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复杂条件下物资的存放和使用。另一方面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经济效益。
3.4要建立布局科学的军地物资储备体系
军事物资储备必须考虑物资储备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合理的军事物资布局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弥补储备数量不足。现代战争作战方向和地点的多变,需要物资储备要按照便于机动、便于保障、便于管理的原则,形成纵深梯次、军地兼容的网络型格局,从而达到确保物资及时准确供给的目的。此外,在网络之外,还要建立机动储备体系,形成立体的储备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发达、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实行军事物资储备社会化保障,形成地方一体的物资储备系统。建立共用物资供应中心,既可以方便筹措物资,调节需求,又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物资、资金的周转,同时也为更新装备物资作为商品进入社会开辟稳定的渠道。
(2)要充分考虑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等条件。在地理环境差、资源较贫乏、动员力量弱、补给有困难的重点地区,加强军队自身的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适当多储备一些物资,提高物资储备的自给能力,并充分考虑物资储备的安全性。适当在重点地区设立冗余物资供应点,防止物资储备系统的关键节点被破坏。
(3)要充分考虑因地域空间差所带来的供应时间的滞后。通过设立分层储备机制,形成多层次的物资储备体系,增加储备系统的适应性。要考虑技术储备的战时转换能力。在生产与商储潜力较大的地区进行技术储备,同时要利用地方代储进行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公务员之家
3.5加快物资周转速度,制订适合的物资储备周期
军事储备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分门别类地制定各种物资储备限期,完善储备制度,力求做到在物资品种上逐次更换,在时间上梯次储备,形成动态调整,既保证储备物资的军事效益,又兼顾经济效益。并且定期抽检。
(1)新的作战特点决定储备物资更新周期加快,很多物资在储备期即已被淘汰,失去使用价值。技术进步,提高物资利用率,使加快流转成为可能。仿真科学技术为预测储备物资消耗规律提供了依据。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全方位的储备物资周转系统提供了条件。远程、大容量运输装备的发展调高了物资储备调度能力。
(2)市场经济要求储备物资实现价值最大化。军事储备物资的价值由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构成。只有二者的效益都得到最大发挥,才能实现军事储备物资的最大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周转慢的物资储备虽然实现了军事价值,但是由于停滞。甚至变质报废,失去一部分市场价值,因此总体效益不是很高。在实行军储与民储相结合的兼容体制下,军事储备物资参与社会物资循环,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提高流动速度,保证物资常储常新,常用常新,即可避免因物资储备时间过长而被淘汰、报废的弊端,又可解决储力不足的困难,减少了物资储备的成本。
建立军民结合,具备“宜军则军、宜民则民,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特点的军事物资储备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其独有的特点,完善制度,从而为加快军队后勤体制改革,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上一篇:剖析城乡一体化城市管理土地合理使用论文
- 下一篇:石油能源企业隐患排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