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创新研究

时间:2022-04-24 04:22:35

导语: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创新研究

1运输物资过程中成本核算问题

1.1物流成本费用的实际应用把握不当。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本身是很难把握的,即使在工作前有了精确的预算,但是在实际的核算操作中,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往往也无法把握在实际的流通环节中产生的物流成本。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实际应用中把握不当的另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缺少在运输过程中,材料成本的核算制度,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和存储费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办公费用。所以为了防止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成本分解而产生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成本核算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1.2对于运输成本信息预测不准确。企业一般都会采用相关企业的运营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对企业自身的物流成本进行评估,然而不同的即便是相关的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管理得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企业对于物流运输采用分散控制的方法,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实际成本难以评估,而有的企业采用集中式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物流进行管理。因此,如果企业以其他企业的运行数据作为参考的话,就会引起信息预估的失误。实际上信息预估的失误还包括很多,比如企业在进货或生产时,都会进行超额的预算,因为这种原因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和其他的仓储费用很难进行预先的准确判断。1.3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落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没有把物流费用和营业费用的核算工作有效的区分,从而导致成本核算方法的落后。传统的核算方法中,物流费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费用。即便是也存在少数的企业专门核算管理物流费用,因为核算方法与实际社会的需求不相符,依旧是无法展现出物流成本的所占比例。像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只注重在运输过程中所包括的物流费用,并没有注重相关的人工费用和仓储费用,这样会使所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存在差异。

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

2.1研究宏观物流成本的核算。宏观物流成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物流成本,包含全社会物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送、存储、管理费用等。在我国现阶段宏观物流成本中,对于物流政策的规定和国民经济运行的提高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现在我国的宏观物流成本虽然不断提高,但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包括:我国的物流交通设施不完善,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提供单一的存储、运输和分拨等业务,我国的物流运输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宏观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做好相关的核算准备,以改善我国的运送物资成本计算方法。2.2探索微观物流成本的计算。微观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的较弱,没有形成自己的规范,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的比较晚。针对我国企业的微观物流核算方法,曾经设立《医院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规范,用于提高我国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当期的企业物流核算体系中存在着两类核算方法,一种是会计法,它是指应用传统的方式,对物流的成本进行计算,但在物流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隐性成本使这种方法得到量化,使其在运用时具有局限性;另一种是作业成本核算法,它被社会认为是更加具有研究前景和创新性的计算方法。2.3作业成本核算法在核算中的创新应用。当作业成本核算法应用到物流成本核算法中时,首先了解物流作业成本的基本组成,然后将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分类。其次建立一个关于包装、运送、装卸、检查、管理等相关的专门的作业成本库,单独的管理和分配每一项资源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计算出产品的物流总成本,还可以核算出每项产品实际承担的成本。相比于以往的会计计算方法,物流成本计算法更能合理的计算间接成本,更加使核算工作完善,在成本的分配方面也更加准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地优化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有助于企业能否有效地减少营业成本,是否能将自身的管理体系建设完全,更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如果想在以往的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上创新,就需要我们引进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对企业的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进行高效的探索。本文主要针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有创新形式的解决办法,并对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简要的探索,对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研究[J].中国商论,2016(1):87-89.

[2]梁伟静,薛晓芳,李晓智.大数据及云会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于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J].财会通讯,2016(10):74-76.

[3]张晓艳.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46-47.

[4]庞敏,田冬梅,赵海燕.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281.

作者:孙奇 李凌霄 单位: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