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侧思考
时间:2022-10-12 08:43:04
导语: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侧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文献综述
随着冷链物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徐宏峰等[1]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内容,指出了冷链物流研究的新领域。王文铭等[2]对我国冷链物流能源消耗进行了分析。毋庆刚[3]、胡天石[4]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蔡南珊等[5]分析了标准化对冷链物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立标准化的思路。李富昌等[6]从政府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冷链物流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了阐述。王淑云等[7]论述了不同学者对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包括从单因素的静态研究到多因素的动态研究。此外,学者们对冷链物流的物品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王晶等[8]通过建立生鲜食品质量衰减模型及冷链物流成本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来求解,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汪旭晖等[9]论证了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如何构建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成耀荣等[10]利用ISM模型来分析影响冷链物流产业形成的要素,进一步分析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邓延伟等[11]以水产品冷链物流物流绩效为视角研究绩效的评价指标的内容。乐雄平[12]则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改革的对策。综上分析,学者们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很广泛,不仅涉及冷链物流行业现存的问题、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更是从农产品、水产品、花卉、食品等冷链物流品类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学者没有以农产品为出发点,以供给侧结构为方向,来分析我国现阶段冷链物流的发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流通运输环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品质。现阶段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供给水平错位,为了促进冷链行业的发展,本文立足国家提出的冷链物流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在分析我国农产品需求侧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对策。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禽蛋等需要冷链流通的食品的消费量巨大。为保证食品的质量,物流环节的各节点都需要在存储食品的适宜温度下进行,因此冷链物流应运而生。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为:我国日益增长的对需要进行冷链运输的食品的需求,与我国现阶段冷链物流配套设施不足相矛盾;我国各地区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情况与本地区的冷链物流设施不配套相矛盾;我国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对于冷链物流食品的消费量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不匹配;我国农村地区对于冷链食品的需求量与农村冷链物流设施不足相矛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果蔬的冷藏运输率为35%,肉类的冷藏运输率为57%,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为69%,这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冷藏运输率的平均水平(90%);我国果蔬的冷链流通率为22%,肉类的冷链流通率34%,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为41%,而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平均水平为95%以上[14]。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同样也存在显著差距,主要包括:(1)我国冷库的保有量位居各国冷库保有量的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冷库占有量却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我国冷藏车的数目也较少,其人均占有量相较于人均冷库占有量更低。我国现阶段的冷链物流水平,增大了食品的流通成本,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冷链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了冷链产品的质量,造成了较高的产品腐损率,同时加大了冷链物流商品的价格。然而,我国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冷链产品的需求量是逐年递增的,农村居民对于冷链物流商品的消费量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的不足也影响我国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供给侧分析
3.1冷链物流的行业结构分析。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其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是紧紧相扣的。目前,冷链物流上游企业制冷技术比较落后,能耗大,竞争力差;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中游阶段,其流通过程中不能始终保持恒温,这对农产品品质有极大的破坏;冷链物流下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需要。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自主化、高端化,然而现阶段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较单一,这不仅影响了顾客的消费体验,而且降低了顾客对冷链物流的认可度。3.2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结构分析冷链物流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由《2017中国冷库产业发展报告》可知,2017年冷库容量相较于2016年增长率为18.9%,总量达3609万t,但在冷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凸显。首先,冷库运营模式单一,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市场规划不合理导致冷库的收益较低。其次,冷链物流建设耗资大,后期的维护费用也高。最后,71.8%的冷库属于低温库(-25℃~-18℃),冷库温区失衡,不能做到冷库温区的平衡与协调,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3.3.1国家冷链物流政策分析。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冷链物流方面的引导,也加大了冷链的立法和监管的力度,但是在国家政策制定方面仍旧存在缺口:(1)缺乏强制性的标准,使得应该在冷链环境下运输的食品得不到冷链运输的保证;(2)标准缺乏系统性,在流通的过程中不能保证生产的“最先一公里”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在冷链下完成。3.3.2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投入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某些行业已经意识到全程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且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冷链行业没有形成全程冷链的系统,“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成为冷链断链的重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应该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监督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保证消费者看到商品的全流通过程。但目前不能够保证农产品从生产的源头至消费者手中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的监督下流通。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物联网有效地获得食品生产流通过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冷链食品的数据分析中心,使冷链物流发展趋于智能化、互联化、物联化[13]。3.4冷链物流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我国的冷链行业的利润率只有8%,而发达国家的利润率为20%~30%,我国的冷链行业的利润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设施的投资大,又因冷链物流企业多分散经营、信息化程度低、服务类型单一等造成冷链企业利润率低。(2)我国对冷链物流的投资加大,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式没有换挡升级,仍旧集中在低端服务的提供,冷链物流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易形成恶性竞争。(3)我国冷链食品的腐损率太高,造成食品的成本价格提高,食品的零售价格提高,对于追求实惠的消费者来说高昂的食品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发展,从源头上降低食品的成本是整条流通链条上企业营利最大化的保证,流通环节的企业高效运营是冷链物流行业获利的关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国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对策。冷链物流行业同样也需要做到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去产能”: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企业集中于仓储、运输环节,但冷链物流金融、中央厨房、冷链信息平台等产业涉及比较少;“去库存”:我国老式高耗能的冷链物流设施居多,低耗高端冷链物流设施占比较低;“去杠杆”:冷链物流设施投资较大,收益回报率较低,政府及各融资机构应该优化冷链物流行业的债务资产结构,防范金融资产风险;“降成本”:冷链技术的研发费用、冷链食品的断链引发成本上升、冷链物流设施的建造维护费用等都使得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补短板”:信息孤岛、标准化缺失、冷链断链、人才缺失等都是影响冷链行业发展的问题。
4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4.1冷链物流业态多样化。面对终端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及冷链物流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对市场进行细分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现已有连接生产者和中端消费者的中央厨房业态、面向冷链物流企业的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连接生产者与中端消费者的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的全产业链整合平台、面对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的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系统。无疑,新兴业态的出现会给冷链物流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变大变强。4.2冷链物流技术智能化。在数字化信息的时代,冷链物流行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借助于各种新兴的技术为冷链物流发展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等先进的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将更加可视化、透明化,这样有助于冷链物流行业查缺补漏,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冷链物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降低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同时,冷链物流食品的信息可追踪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认可。4.3冷链物流装备智慧化。我国加大了冷链物流的建设步伐,冷库的容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冷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低温库占比远高于中温库、高温库。冷链物流行业应该合理地分布全国各地的冷库数量、分配各温区的冷库占比。在我国提倡绿色环保的形势下,我国冷链物流装备不能只追求数量更应该追求装备的智慧化。CO2制冷技术已经成为新宠,我国应该加大冷库制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冷库应该朝着节能、绿色的方向发展[14-15]。4.4冷链物流组织融合化。冷链物流组织融合化主要是指冷链物流链上参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销售等环节的组织进行融合。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包括食品安全采购系统、食品安全冷链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及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保证冷链物流各流通环节环环相扣,避免冷链食品的断链,防止冷链食品的质量受损[16]。4.5冷链物流信息集成化。冷链物流信息集成化针对参与冷链物流的所有部门,包括冷链食品的生产者,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政府、消费者等,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集成,更加高效地利用采集到信息。按照政府建立的冷链物流标准,监督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以保证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整体性、完备性、高效性。
5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5.1冷链物流跨界融合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冷链物流以“互联网+”为媒介与农产品原产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生鲜电商平台、商超、批发市场、城乡居民社区、餐饮酒店、冷链装备、技术信息、软件系统服务商、互联网金融、保险、快递物流行业、综合交通运输等进行跨界融合。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服务产能,逐渐降低冷链物流的低端产能。这既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还能够提升本行业的竞争力,使得冷链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广泛化。5.2加大冷链物流的配套产业及标准体系建设。面对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区域不合理的现象,我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冷链物流发展的协调性与整体性。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政策完善东部地区冷链物流发展布局。针对我国城镇、农村冷链物流设施配套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加大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做到资源公平共享。对我国高耗能的冷链物流设施要更新换代,提高新型冷链物流设施的占比。保证食品质量是关键,应该加大力度监管冷链食品的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标准。5.3建立冷链物流智能化体系。高科技的使用是冷链物流投资的新的方向,冷链物流行业也应该借助这一动力扩大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各种高新技术的使用涉及的行业范围之广,不仅包括上游的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冷链食品运输企业、冷链食品仓储企业、冷链食品分销企业、冷链食品零售企业,还包括政府、信息加工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食品质量监管机构等。因此,应以各种新兴技术为媒介,发展全产业体系,以避免冷链物流行业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的问题,补齐冷链行业中信息沟通不畅这一短板。5.4坚持冷链物流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正如国家提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冷链物流行业也应该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对冷链物流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该建立冷链物流技术攻坚团队,加大冷链物制冷技术的研发,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提高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让绿色可持续成为冷链行业的共识,必要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速绿色冷链物流的发展。
作者:杜甜甜 李学工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应对对策
- 下一篇: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