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问题和解决途径

时间:2022-03-14 04:04:27

导语:高职物流管理问题和解决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物流管理问题和解决途径

【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工作开展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人才与企业的逐渐脱节,使得现代化的职业人才培养空间越来越狭窄。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文章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与职业教育开展之下,该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现状、面临问题解决途径,旨在优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丰富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之余,促进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力度越来越大,在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企业对于员工的综合技能要求越发严格。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企业优质员工的前沿阵地,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员工的中坚力量。

一、现代学徒制的引入背景及其内涵

改革开放过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职成[2011]12号)中首次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说法,并鼓励职业院校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方法,展开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规定开展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方法,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总的指导纲领,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在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上,形成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共同培养与辅助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钟葳2016)。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跨界教育,而这种跨界教育非常符合我国当前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特点的需要,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学徒(员工)的学习与就业得到了较为保险的双重保障。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52.8万亿元,增长率为10.06%,2016年末,行业从业人数达到5012万人。在宏观经济背景之下,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方向必须要符合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并且,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毕业人数最多的十大高职专业之一,2015年毕业人数超过7万②。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普遍实施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双主体”培养方式: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企业与学校扮演的教育者角色相同,只不过学校偏重于物流知识的理论教授,而企业偏重于物流行业的实践操作。并且,两者的育人责任与承担风险也是相当的,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两主体共同承担因为教育及行业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其次,以学生与学徒相结合的“双身份”学习主体:在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成为学校主体之下的学生身份,学习在校文化理论课程,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主体之下的学徒身份,积累企业工作经验与实践知识。再次,以师傅与老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现代学徒制将学习与就业紧密相连,在职业学校内,由老师对其进行知识传授,并以学业标准进行评价考核,而在企业主体中,则由师傅对其进行实践操作带授,同时以学徒标准进行评价考核,由此促进学徒综合实践技能的提升。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精髓理解不到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的理念,从诞生到现在只有几年的时间,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存在于对现代学徒制的精髓理解不到位的客观问题。首先,在教师层面,传统的以职校为主体的学生培养方式变成双主体的培养模式,许多高职物流教师或物流企业导师对这一种主体过渡还处于适应阶段,由于物流行业崛起时间较短,对于行业领域内的跨界教育在本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柯沪芬2016)。其次,在学生层面,许多物流管理学生对于职校的现代学徒制认识相对模糊,尤其是对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两者只是单纯的在物流领域内的项目合作,而没有从更深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培养方面辩证看待,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物流专业就业前景的预测思辨。(二)主体间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还需磨合。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方向,从这一方面来讲,无论是学校主体还是企业主体,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人才的教育细节与考核标准上,主体间则存在一定的分歧,而这一分歧使得职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徒)培养目标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契合。从企业角度讲,学徒的教育细节重在物流管理与操作实践,其考核标准主要从学徒为物流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大小来评判的,而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学生的教育细节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及物流管理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也偏向于卷面成绩与资格证书上。高职主体与企业主体在人才培养细节之处的分歧,导致了物流管理学生在学习精力与学习主体上的分散,客观上影响了精、专、优的人才培养效果(吴呤颗2016)。(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存在相对滞后性。无论是高职教师理论授课,还是企业导师实践带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言,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管理与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学习主要由高职学校理论知识与物流企业操作实践两个方面组成,在理论知识上,课本的更新速度对于物流行业的技术更新而言,具有相对滞后性,而在操作实践方面,物流企业的实践培训又往往将学徒放置在了比较随意的岗位上,使学徒对于掌握的深层次物流理论无法与实践高度结合,从而产生脱节,使得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间存在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提升对人才培养制度的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基于学徒制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将职业教育的整体性与规划性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形成了双元性的学徒制度(赵志群2014)。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借鉴德国的这种双元性学徒制度,从而强化师生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在教师方面,严格执行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开展深刻而全面的岗前培训,落实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授课老师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根据需要转换学生与学徒的身份,并基于物流行业对管理人才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整体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方面,可以在招生时就学生进行简单的关于现代学徒制度的实质分析,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物流管理专业的跨界教育特点,从而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身份转换打下基础。(二)深化校企合作,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优质物流管理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培养人才主要倾向于实践性人才,而非管理型人才,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求同存异,缩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歧,从而保持良性的跨界教育合作关系。首先,实行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双主体的责任与风险同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招聘与就业都需要双方主体的涉足,这是深化合作的基础。其次,实施校企合作教学,物流管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因此,高职学校在强化学生物流理论培养的同时,合作的物流企业也需要重视学徒的实践能力提升,从而双管齐下,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优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三)提高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与施教过程的契合度。物流行业的发展与物流专业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要提高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与施教过程的契合度。首先,更好的实践高职物流专业的工学交替,丰富专业的教育内容与理论水平,合理衔接工与学,使物流行业的需要与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做到同步结合。其次,提升双师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及企业合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争取到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从而丰富双师底蕴,为培养合格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可能(岑华锋2013)。最后,根据合作企业反馈的行业信息,及时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施教内容与施教过程结合起来,弱化行业发展与教育开发的满后性问题。此外,还可以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灵活性,根据物流行业辐射领域,适当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引入背景及其内涵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现状,对其在培养制度的理解、主体培养目标的分歧及课程体系与教学上的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同时提高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与施教过程的契合度等策略。

【参考文献】

[1]钟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环球市场,2016,(5):79-79.

[2]柯沪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5,34(13):316-318.

[3]吴呤颗,秦炳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基础与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86-91.

[4]赵志群.建立类似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制度[J].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4-24.

[5]岑华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30-33.

作者:黄泽群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