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20 09:52:09
导语: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得出构建基于实践教育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给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期为我国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当今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仓库储存行业、信息传输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物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国家把物流业规划为国家的振兴产业之一,足以见得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物流行业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社会亟需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据统计,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396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中有一半以上属于实践型高校。有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教育部门批准196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中实践型院校有128所,占总量的65.31%。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型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小有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提出一定的措施解决。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始设立到如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时期,所以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人才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物流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专门的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服装行业、商品贸易流通行业等企业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物流活动。物流管理的知识很多,每一个高等院校都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全全收纳。现实也是一样,高等院校不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特色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的教育系统也没有明确的教学步骤,时常会混淆实践型和研究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这样一来,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导致学生学无所用。2.物流管理课程安排不适宜。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个通病就是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课程,据相关资料,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周的理论课程为16节,而实践课程仅为1节。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高校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安排具有特点的课程,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上的落后以及物流管理课程安排的不适宜,使得学生关于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加上高等院校对实践课程的忽视、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到位等,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融合,实际操作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物流管理人才。3.师资力量不够。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所以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其它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商品贸易流通、市场营销等)转型过来,并不是经过专业的物流管理教育而成为物流管理教师的。此外,我国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更注重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探讨,而忽视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对物流管理缺少实际操作。大部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并没有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能满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真正目标。
二、构建基于实践教育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面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需要高等院校构建基于实践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制定具有明确发展特色的人才目标。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就需要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类型的需求、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及社会就业的岗位层次等制定具有明确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其它相关的知识,例如管理学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同时还要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2.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体系。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根据物流企业真实需要的物流管理岗位来确定物流管理的课程安排。通过调查研究物流企业、物流的从业者和物流管理专业活动,分析物流岗位的特点并发现每一个物流岗位都有这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都是具有多方面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将企业现有的38个岗位按照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可以划分为5个核心课程,分别为物流运输管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通过将这些课程的打乱重组,使课程的安排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岗位的需求,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经过对物流企业中专业人才主要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研究,组建了5个主要的岗位并因此设置了5们相关的课程,共同完善课程的结构,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构建针对物流企业岗位与活动过程,知识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统一体与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结合的课程体系。此外要设置相对应的证书,适当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课程培训,提供选修课,以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3.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将高校内外的资源有效的结合是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步骤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高校内部建立物流管理的模拟训练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用力。将高校内部的物流实际训练基地建成一个能够进行模拟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对物流管理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物流管理的实证研究的一个平台,通过物流企业各个环节进行仿真化呈现,让学生真正的将物流、商贸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在一起,加深对物流管理的整体认识。学生通过在仿真物流企业的实际训练,能够掌握一些除了课本理论知识之外的其它方面的能力。在高校之外,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有限资源,与当地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物流培训场所供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学生在校外物流培训场所可以采取参观、实习等方式完成学校书本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变,学生的毕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科目,它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的最后一次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其理论知识储备量、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核。高等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毕业实习方式,让毕业实习与以后的就业相联系,尽量避免学生为了就业而不去实习现象的发生。4.加大高校师资力量的投入。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学校学习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进行引导,而在物流管理实际训练时要采取听从导师建议的原则,将这两方面有效的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鼓励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成为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现场指导的“两面派”教师,每年都可以派几名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实际练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物流市场的敏感度,把在实际训练中得到经验与书本知识教学相结合。根据物流管理的教学要求,对实践操作能力特别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邀请物流企业的专职管理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学生在物流企业实习时,请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导师来具体提到学生的物流操作。5.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与物流企业建立一个物流实际训练的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真正的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在物流企业的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进入物流企业实习后再走出去就业的方式,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请进物流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或者物流企业的员工,为在校教师与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这些人举办的关于物流管理的讲座,让学生和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到物流管理的新动向,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以后就业的信心。除了在学校内,高等院校还需要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在物流企业管理的相关部门中得到实际的练习,真正的学到东西,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际岗位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的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可以通过科研立项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总之,基于实践教育的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制定具有明确发展特色的人才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高校师资力量的投入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时期,在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盲区,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张青海,马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析[J].物流技术,2009,28(7):259-262.
[3]朱长宁.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讨[J].物流技术,2013,32(19):271-274.
作者:王磊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上一篇: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计划
-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管理方法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