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时间:2022-12-07 03:02:33
导语: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我国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量滞后,造成现代物流综合人才匮乏,如何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1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管理岗位更加细化,很多新型物流职业岗位不断出现。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2016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达到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快递及电商物流成为近年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未来网络消费还将持续火爆,这需要物流企业设立全新的物流管理岗位,物流产品营销和物流信息管理成为物流管理岗位变革的方向。这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能力分析
我国当前物流专业管理岗位主要分为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管理和营销等岗位设置,各岗位职责和能力分析如下。采购岗位主要职责是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成本管理等。主要能力应具有市场调查与预测、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和相关财务管理能力。仓储岗位主要职责是进行出入库作业和在库管理以及监控库存及仓储成本、库房规划与设计、设备管理与维护等。主要能力应具备单据管理、设备调度和商品保养等能力、仓储作业管理能力、流程优化能力、库房布局规划设计能力等。运输岗位主要职责是根据订单需求,安排相应的运输作业、优化运营线路、进行车辆调度、运输成本核算、运输单证管理,处理商务纠纷等。主要能力应具备运输方案决策能力、流程优化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纠纷处理能力等。配送岗位主要职责是进行流通加工、配送作业、调度等工作。主要能力应具备作业流程管理、单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能力。信息管理岗位主要职责是对物流环节的信息化控制、物流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等工作。主要能力应具备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物流营销岗位主要职责是进行物流市场调研、营销方案制定、客户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主要能力应具备市场研发、沟通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物流项目管理岗位主要职责是项目调研及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人员以及设备进行设计并优化;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物流解决方案等。主要能力应具备物流项目整体流程运作优化能力、业务战略实施能力和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运营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等。物流职业发展规划一般是:物流业务操作人员—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定位倾向于培养掌握物流作业技能又懂管理的中级管理人员,培养的学生熟悉物流业务操作,能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物流管理方法,具备物流运营管理能力,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3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体系构建
通过对物流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分析,确立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点、能力点,通过知识点分析形成课程矩阵,通过能力要求形成实践能力矩阵,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形成工学交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3.1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围绕目标岗位群主要能力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课程体系。该体系不仅要体现物流岗位能力要求,而且要设置针对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管理基础能力;系统规划、运营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形成实用性强的课程模块。3.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是应用人才的主要特征之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根据物流管理岗位群核心能力的要求,构建以基础技能、操作技能、运营管理能力、物流营销能力为主要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学期设置上,增加认知实践学期,让学生在与物流管理相关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可以采取“虚拟仿真”模式,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3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多元考核方式,即诊断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多元评价主体,即参与评价的人员有校内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教学督导人员、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项目参与成员;多维度考核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4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物流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利用合作企业和实训基地积极开发研究项目,为师生在物流管理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推广示范提供条件,促进本专业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成果转化的效益。
4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4.1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教师;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学历提升及进修或访学。其次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可出台相关政策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考取与物流管理专业有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聘请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大中型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授,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挥巨大作用。4.2加大实验建设经费投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应用型强的特点,在实践教学比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考虑到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利用VR等虚拟仿真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3加强政企校合作力度,建设人才协同培养基地。高校要加快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可以接触到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大四可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4.4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校应高度重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邀请企业专家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组成竞赛指导小组,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应用能力较高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重要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同样如此。在现阶段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产学研等方面借鉴本文提出的发展思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作者:赵园园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陶然.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15(1).
[2]许道云.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物流管理与工程,2013(6).
[3]黄继磊,郭明德.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J].散文百家,2016(11).
- 上一篇:大学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探索
- 下一篇:高职物流管理实践课程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