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1-22 02:42:47

导语:高职物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物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报告显示,我国75%的高校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而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0%~30%,说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和大学生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人把开展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动力,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的速成班,开展创业教育只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手段;相当多的人认为创业是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专利”,对高职生而言,一无人际关系、二无人脉和资金,创业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创业乃是不得已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但根据麦可思对2009、2010届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统计,高职毕业生创业人数分别是本科生的2.3倍、2.4倍,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等同于举办创业政策和创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满足于举办一些创业大赛等活动,却忽视了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即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创业教育内容复杂,包含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和创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规划,其针对性和操作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创业教育的内容只是零星的见诸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一类的课程中,创业教育没有和专业教育很好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

(三)创业实践困难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创业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创业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也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不能掌握实战性操作技巧。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设立稳定的创业模拟实践平台,仅仅是引进一些课程、零散地开展一些创业模拟活动,无法让学生体验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学生无法从课堂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

(四)师资不能满足创业教育要求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素质和能力等问题是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有创业方面的经历,而我们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绝大多数还是来自管理类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他们基本上没有创业经历,讲课大多是“纸上谈创业”,也就缺乏针对性,不能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激情。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它既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教育,也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在学科教育基础上由多学科支撑的,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因此,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团队力量,则很难满足开展创业教育的需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产业背景

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规模也正快速增长。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2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两者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国务院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物流业成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共有20多处涉及及物流业发展的内容。[5]这些政策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表明物流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期,同时,也表明物流业蕴藏着巨大的创业空间。由于物流业多数业务领域创业门槛比较低,对资金、技术、专利等要求不高,物流业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创业,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通过创业解决自身就业并带动他人就业打好基础,实现学生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技能培养+创业实战”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特别是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构建了“技能培养+创业实战”的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一)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创业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南针。作为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首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在物流管理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主渠道,做到创业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进校直至毕业的所有教学环节,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运输管理系根据物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通过与与中储股份南京分公司、苏宁集团、北京华联等企业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3年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循环过程进行学习的模式。(见表1)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做到理实并重,学做交融,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通用能力模块和职业专项能力模块的学习,一般安排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室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设计岗位工作任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培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和做中学”。[6]实践证明,物流管理专业“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递进式提升了学生的创业素质。

(二)构造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就业、升学和自主创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失调,教学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强,创业知识欠缺,创业能力缺乏。运输管理系从2008年起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物流从业者的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素质体系,按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融通的课程体系。[7](见表2)通过构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了学生就业、升学和自主创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创业实战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运输管理系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素质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认知实习、岗位专项技能实训、岗位综合模拟实训与毕业实习实训四个层次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假期社会实践、物流展会志愿服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培养了学生基于专业的创业技能。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校园师生快递越来越多带来的创业机会,运输管理系和顺丰快递合作成立由学生负责经营的“顺丰快递南京交院服务部”,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按照真实企业进行运营并自负盈亏,使学生进入到真正的创业实战状态,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式的创业教育。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使得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在这里都能发挥所长,找到用武之地。学生通过公开竞聘参加服务部工作,对岗位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既熟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与管理制度,又了解工作考核过程,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提升,使学生在创业实战的过程中学习专业、学会服务、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学会创业。快递是使用最多的物流形态,对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创业型人才而言,利用创办快递企业的“创业实战”模式是增强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四)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创业型课程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载体。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与培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创业型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模拟创业和创业实战相结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有机融合。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1)概论性创业课程,如物流管理企业创业计划书编写、创业基本流程、财务管理和新创企业管理等;(2)提高性创业课程,如物流业创业经典案例解读、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企业战略决策和合同法等;(3)体验性创业课程,如模拟创业、新开企业实训和团队拓展等,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运输配送经理、仓储经理等角色,组成团队,模拟运作一个物流企业的工作,体会如何开办和运行一个物流企业。

(五)组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培养教师指导创业实践的能力

1.组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运输管理系组建了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包括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管理课教师、辅导员和从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做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各司其责。团队负责人具有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能够团结人,凝聚人。校内教师的选拔在考虑团队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重点选拔那些能够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从行业企业中既有创业成功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和教学组织能力的人士及校友中进行选拔。聘请他们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报告会和交流会,由他们介绍创业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分享他们工作中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意,打破学生对创业的神秘感,对有创业动机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通过这种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创业信心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创业教育实效。2.培养教师开展创业实践的能力。一方面,运输管理系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相关教师到苏宁电器、顺丰快递等物流公司企业挂职锻炼或担任访问工程师,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立交通运输研究所为教师参加物流方面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寻求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另一方面,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进而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文作者:王平工作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