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野下绿色物流管理
时间:2022-06-10 08:28:00
导语:低碳经济视野下绿色物流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惠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我国政府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承诺:“2020年全社会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该承诺已被列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更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实现物流的绿色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及意义
绿色物流也被称为环保物流,是产品在物流作业的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中,最有效的减少因物流活动而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实现环境净化的物流。实施绿色物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从社会角度看,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碳排放的减少,抑制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生产与销售其它非物流环节也起到重大的影响,突显出低碳经济的特色。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看,绿色物流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强调企业长远利益,整合企业供应链条,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我国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与标准。日本于80年代就明确规定了物流中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的停留时间等,提出了“三项重点绿色物流指标”推进标准。又于2001年出台了《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低碳排放规定。而我国近年来,虽然针对治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专门针对物流业的却仍是空白。相关物流标准的缺失,使得各企业物流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物流管理。同时,目前绿色物流的行政管理部门(环保、商务、税务等)众多,它们职能交叉严重,不能形成管理合力,而且缺少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2.绿色物流技术水平研发与应用滞后。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中,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绿色包装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对全国的物流进行监管和高科技研发推广。但我国目前缺少统一的研发机构,且许多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运营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研发。条形码、GIS、GPS等技术仅在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技术的落后,造成了缺少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为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控制等方面带来了困难。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方面,从交通运输上看,国家自2008年以来,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区域分布仍不均匀,资金大多投向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而中西部边远地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纷纷建设物流园区,园区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表现出“小而全”的特点;仓储容量不大,且布局分散,不能体现出因地制宜、就近建设、方便企业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物流效率。
4.缺少绿色物流管理人才。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既通晓现代物流技术、又熟悉物流宏观政策、经营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粗放型物流经济的影响,从事物流管理的人才大多为传统物流人员,通晓电子物流技术、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较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稀缺。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训仅立足于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却忽视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社会行业协会的物流人才培养趋于空白,高校过于侧重理论研究,不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与标准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健全交易支撑标准。完善排放标准体系,对企业物流作业各个关键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精确测量,建立计量标准。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碳排放配额机制,即:企业如果超过规定配额,就要实施“碳汇补偿”。例如:广东的物流企业碳排放超过规定后,政府可强制其在西北山林种树,或建立碳排放基金,以达到“碳汇补偿”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发挥好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部门的联动,建立环保、商务、税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商务部门把好审批环节,提高市场门槛,环保部门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税务部门探索“阶梯税率”,可对高排放、重污染的物流企业提高税率,对绿色物流成效显著的企业降低税率。
2.加快信息系统与绿色物流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大力发展物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区域间的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发挥行业协会与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广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物流订单管理、仓储、货物跟踪、库存查询、包装等方面提供物流信息支持,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第三,加快4PL物流管理模式的培育和引进,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例如:美国甲骨文公司通过开发了Or-acle系统,致力于全球的供应链管理,帮助物流业采用低碳运输,我国可引进类似甲骨文公司等第四方物流管理企业。
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倾斜,对其规模、功能进行科学布控。另一方面,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实现有效的宏观协调。杜绝出现“小而全”的现象,理顺各种园区间的联系,在资源整合中实现园区规模化,突出资源的互补性,点状布局、集中发展,突出绿色物流产业的集聚性、裂变式发展。
4.大力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要建立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绿色物流管理与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的有效渗透,使学生把绿色物流理论付诸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上升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工作;企业要树立绿色物流人力资本开发的理念,对员工进行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培训,积极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总之,绿色物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与标准管理体系、加快信息系统与绿色物流技术的推广、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上一篇:检察院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物流资源并购整合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