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基础特征和优劣势综述
时间:2022-06-10 08:19:00
导语:物流发展基础特征和优劣势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北京地区的物流基础
1.1技术基础
(1)交通网络。北京地区的公路交通以贯穿东西方向的长安大街为主动脉向外辐射,通过百余座立交桥与环城路相连接、通过12条放射状国道和京藏、京津塘、京沈、京石等多条高速公路与全国各地相连接。货物的干线运输主要由城区外的公路(占92.1%)担负,城市物流配送则由城区道路担负。2009年北京地区公路总长度达到20755km,高速公路达到884km,铁路长度956km,基本形成了以铁路货运站和空港为枢纽、高速公路为龙头、干线路为骨干、路网为联络线、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货物运输基础。
(2)物流设施。2009年北京地区的物流总量为38742.2万吨,有多达13418个仓库设施,主要分布在四环路以外。据测算,每个仓库平均面积约为1000m2,每平方米仓库面积平均物流量为35.6t/a。
(3)信息基础。“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开始形成,《首都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已公布实施,《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为北京地区物流信息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管理基础
(1)管理战略。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作为第三方物流的交通运输和邮政业被列为发展重点,2009年北京市公布了两个物流专项规划,一个是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制订的《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一个是北京市交通局等单位制订的《北京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侧重于商业物流发展,《北京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侧重于物流园区及信息平台建设。两个规划在物流设施的布局上大体一致,物流成本下降幅度基本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规划方案上略有不同。
(2)规章制度。除了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物流法律法规、标准外,北京市政府还积极制定了各项物流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北京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北京市铁路专用线共用管理办法》、《北京市货物托运业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等,为北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政策保障作用。
(3)管理体制。北京地区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属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中央、部队、市、区等不同隶属关系的行业分割形式,彼此缺乏统一与协调。各行业(单位)往往是独立规划、独立投资、独立经营,造成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物流运作效率低下。
1.3物流服务能力
(1)物流量。2009年北京地区的物流总量达到38742.2万吨,其中由铁路货运业、公路货运业等从事社会化物流服务的行业(主营物流业)完成的物流量超过10000万吨,而由制造业、批发贸易业等与物流业相关联的行业自营完成的物流量为28680.1万吨。2009年北京地区的物流量较上年度呈增长趋势,主营物流业的物流量除了铁路货运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可以从专业物流业的物流量上升趋势和作为自营物流的批发贸易业物流量下降趋势看出,北京地区的物流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机构和人员。2009年北京地区的物流企业数量与规模除科技含量较高的航空与铁路运输业外,其他物流业的企业规模过小,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数不到50人,难以承担大规模的物流服务。
2北京地区的物流服务优势
2.1人才优势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众多,知识密集,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1999年以来,北京地区一直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系列正规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为本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使北京地区物流人才相比其他地区,知识结构、人才水平、教育培训类型均比较全面。2.2科技优势北京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5.16万人,占全国的12.1%,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北京地区2009年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达到50亿元,仅占全国的6.9%,其中基础研究却占到全国的12.9%,应用研究占15.8%。北京地区的科技市场交易额高达191亿元,是科技经费投入的9.5倍,约占全国的1/4。北京地区的科技优势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支撑。3北京地区的物流服务特色3.1产业特色2009年北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2153.0亿元,如果按照15%的物流成本计算,北京地区的物流成本总规模为480亿元/年。2009年北京地区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1%、35.6%和61.3%,可见第三产业在北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中,作为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国内生产总值为235.56亿元,约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2%;作为物流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约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50%。因此,北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主要应满足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3.2物流服务类型特色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物流服务类型。由于第三产业在北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北京地区物流业主要应满足第三产业的物流需求。在第三产业中,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外,作为物流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物流需求主要是社会商品的分销物流,包括批发物流、零售物流与商品配送。这种物流需求呈现少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特征。针对北京地区的物流服务类型特色,应进行城市物流系统合理化以消除物流过程中的重复作业、缩短物流时间、实行共同配送,提高货物配载率,从而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北京地区的物流劣势
4.1分散的物流管理模式制约着物流的发展
不同隶属关系的、多行业分散的物流管理体制下,一方面,行业之间的权力、责任、投资、收益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另一方面,各行业将物流活动分割开来,实行分段式的管理,无法适应和满足北京地区的物流服务需求。许多物流企业只能利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开展物流服务,而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许多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还难以开展。在分散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与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对北京地区物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缓慢。
4.2物流设施的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北京地区的各种公路货站、货场、装卸点处于散、小、乱的局面,绝大部分规模过小,因而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很难提升。总体上,北京地区除了首都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之外,很少有成规模的现代化物流设施。例如,北京地区有仓库13418个,每个仓库的面积平均为1000m2;仓库平均净高4m,设施低矮陈旧;每平方米仓库面积平均物流量仅为35.6吨/年,效率极低。
4.3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北京地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是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I)和物流管理软件尚未普及;二是缺乏必要的城市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城市物流信息系统在北京地区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4.4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北京地区具有较全面的物流人才培养系列,但是由于物流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工作条件差,没有实现持证上岗,导致高级物流人才普遍流失。目前北京地区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5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北京地区现有物流基础、物流服务特色及其优劣势分析结果,有必要尽快研究开发北京城市物流系统,建议:在现有物流的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条件下,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地理与政策等优势,解决物流管理模式分散、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与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满足第三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促进北京地区分销物流、商品配送的现代化。
- 上一篇:检察院调研服务月工作方案
- 下一篇:检察机关作风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