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培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
时间:2022-11-04 03:00:00
导语:物流管理培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经济发达国家被视为继原材料、劳动力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管理得好是降低产品或商品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发展物流事业已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我国急需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热心于物流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于这是一个新兴学科,如何实现人才培养,值得探讨,下面就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1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审视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从总体上讲,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将这一培养目标具体化,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1.1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群物流是指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出产品,一直到达用户的系统设计与管理。现代物流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的实物流动,包括包装、配送、装卸、搬运、运输、保管、通信等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按物流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企业内部物流、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由此可见岗位群主要分布在两大块: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岗位群又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有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库、包装、分拣、整理等岗位。外部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电子商务和接受购销信息等岗位。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经营管理特点,如零售企业的百货店、专卖店、大卖场、连锁企业,设置的岗位不尽相同。从部门划分来说,连锁企业有总部、配送中心和门店的岗位,还有前台后台岗位等,岗位要求也各不同。某些特殊行业物流需要专门知识技能,如药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物流企业不生产产品,是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岗位群有:储存、运输和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和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计算机软件编程与操作、物流服务器管理等。
1.2职业层次在市场经济时代,某一类型、层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位层次,而是对应着一个职位层次带。如大专层次物流专业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员,他们应是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等,毕业生经过几年基层岗位锻炼,逐步晋升为中级或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1.3物流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无论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它对职业岗位复合化和专门化具有双向驱动作用。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就要求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化。如现代仓库管理员不但应掌握物资储存保管技术,还要会驾驶多种类型叉车、维修专送机械和电器,还要能熟练运用仓库管理软件。职业岗位的专门化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如传送机械维修员、仓库管理软件程序员、电脑服务器管理员等对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是需要专门化人才的岗位。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物流管理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又要运用高新技术,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以信息技术为导向,促使物流人才加速知识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手段日益更新,信息的发生量也日益增大。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不断涌现,加速了知识的更新,这就要求各类物流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仅要求尚未入门的物流人员要学习,原来经过专门学校训练的物流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更新知识。物流技术装备的日益更新,新的电子设备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物流人员的培养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客观要求。
2.2专业方向准确定位,知识结构合理物流管理活动逐渐趋向于诸多行业和领域的横向联合,从事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应具备多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才能与之适应。面对这种形势,物流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首先要确立主干学科,并且下大力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其次要扩大知识面,尽可能多地掌握了解诸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管理等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使之成为一专多能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示范课程应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自动化、物流规划、全球化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
2.3从企业需要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现代物流管理其最大价值就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物流系统涵盖多个领域:第一,从物流业务分工体系看,可分为物流配送、物流保管、流通加工、物流分销与包装、物流自动化装卸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第二,从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看:有现代流通中心、零售业的商品中心、综合运货中心、物流共同化、零库存物流、物流管理公司和批发业的物流;第三,从物流行政管理业务看,有整治流通业务效率化用地的法律、物流据点政策、中小企业流通业务效率化、机场、港口、码头、集装箱运输规划;第四,从物流信息化管理看,有物流信息处理、物流配送中心与连锁超市经营、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网络、EDI标准化管理。
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人才的成长,都要经过严格的教育和培养,物流人才也同样需要认真教育与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
3.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概括起来,可用“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来描述。德,主要指应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献身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推动整个物流事业的迅速发展。识,主要指应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在物流运作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能够洞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动向,把握发展规律和顺应物流环境,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前景,制定合理适度的措施。才,主要指应具有观察、思维、想象、判断、应变、指挥、管理、创新、表达、交际等方面的才能,能对物流业务的开发、经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对遇到的问题能给予控制和处理,提高管理水平,能拟定有关的专业文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学,是指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现代管理科学、领导科学与计算机知识,懂得与物流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知识,熟悉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等。物流管理人才应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在紧紧抓住物流工作的基础上,知识面应尽量开阔一些,同时要讲求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构成一个科学有序的体系。体,是指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强健的体魄。
3.2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立健全物流专业教育的层次。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等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知识结构。大学本科主要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专科层次主要培养中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3.3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开发企业物流职业教育我国的物流在职教育比较贫乏,通过委托培养方式培养员工的企业极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培养学校。建议相关部门成立全国物流职业人员业务技术资格培训认证体系,不仅要组织各种短训班,还应该系统地培养,将参加物流培养并获得资格证书者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上岗基本资格。结合我国物流业实际,尽快建立物流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制度。
3.4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物流教育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物流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物流人才对物流业发展的贡献研究和世界各国物流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专题。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角度来看,主要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物流行业发展分析:主要包括物流业在我国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物流业在国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第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类别,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各类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透视与分析。第三、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示范课: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物流管理本、专科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物流专业示范课程和物流专业教材的定位与选择。第四、加强物流实验教学研究:主要包括构建物流实验课程体系,物流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物流实验建设方案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实验模拟软件上机操作。
3.5人才培养要“物流”与“商流”并重“物流”和“商流”是商品流通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有时同时发生,有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有人是以“物流”工作为主(如储运人员),有人是以“商流”为主(如供销人员),但作为一个商品流通的组织管理工作者,要搞好商品流通,既需要有“物流”方面的知识,也要有“商流”方面的知识,并考虑如何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没有必要分开培养,在培养中要“物流”知识与“商流”知识并重。
总之,大力培养教育从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要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上一篇:街道社区下半年救助工作总结
- 下一篇:市交通污染整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