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铁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及其策略

时间:2022-04-20 03:00:00

导语:小议铁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及其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铁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及其策略

摘要:针对铁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组织;物流成本;问题;对策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物流成本较高的弊端日益体现,严重影响着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探索降低铁路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存在的弊端

1.1采购成本重复

由于局管物资和材料供应段段管物资的品种多、专业性较强,物资采购的前期工作量较大。按照管理属性,局管物资和材料供应段段管物资的采购主要依靠物资处供应科和材料供应段的人员完成。由于物资处供应科和材料供应段的人员有限,要圆满实现两类物资的采购工作困难较大。因此,物资采购的前期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站段材料科人员完成。于是,同一项物资采购,将由两部分采购人员共同完成,使采购成本重复。

1.2供应成本重复

铁路企业的物资供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供方式,即物资从供应商直接到站段材料科;另一种是材料供应段配送方式,即物资从供应商到达材料供应段,再由材料供应段配送到站段材料科。从供应的共性上看,铁路企业内部物资供应发生两次供应成本,即材料供应段的集中供应成本和站段的供应成本。

从站段个体供应上看,站段的物资供应相对独立,运、机、工、电、辆的班组分布于沿线各点,在同一条线上,甚至在同一地点上,运、机、工、电、辆各单位只负责对本单位班组的物资供应,消耗同样的人力、运力和财力。这样,将成倍增加物资供应中人力、运力和财力的消耗,使供应成本成倍增加。运、机、工、电、辆各单位的物资运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车辆空驶率非常高。统计数据研究表明,57.9%的生产企业以及51.7%的物流企业车辆空驶率在30%至50%之间,铁路企业货运汽车的空驶率也在这个范围内。

1.3库存成本重复

物资直供方式会发生站段材料库和班组材料库的两次收、发、存的库存成本,材料供应段配送方式会发生材料供应段仓库、站段材料库和班组材料库的3次收、发、存的库存成本。

1.4库存物资积压和逆向物流物资的闲置和积压,给铁路企业造成大量损失,增加了物资供应成本。物资闲置和积压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采购计划不准确,采购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形成物资闲置和积压;

②技术更新造成库存物资淘汰,形成物资闲置和积压。处理闲置和积压物资,一般采取调剂和串换等方式,将发生逆向物流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2.原因分析

2.1物资供应机构设置重叠

2.1.1人员设置重复。虽然文件规定局管物资和材料供应段段管物资由物资处和材料供应段负责采购供应,但由于这两类物资品种多、专业性较强和采购工作量大,大量的工作仍然需要站段材料人员来完成,同时,由于供应环节多,重复的材料收、发、存工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员。

2.1.2供应环节重复。材料供应段作为全局所需物资的蓄水池,为控制站段库存量提供保障。材料供应段作为一个大蓄水池,站段材料库作为一个中蓄水池,生产班组材料库作为一个小蓄水池。在物资从大蓄水池流经中蓄水池、到达小蓄水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人力、运力和财力,而且随着供应环节的增加,人力、运力和财力的消耗将成倍增长。从近年发展的情况看,材料供应段的大蓄水池作用逐渐减弱,中蓄水池发挥着保障生产的作用,这个现象说明供应过程中存在多余环节。

2.1.3供应链长,需求反应慢,供应效率低。在现行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下,物资需求信息由生产一线到供应商,需要经过3个环节,物资由供应商到生产一线又需要经过3个环节,这样漫长的供应链,无论接收需求信息和安排供应,都很难产生较高的反应效率。此外,过长的供应链,往往容易使信息失真,失真度与供应链长度成正比。

2.2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物资采购计划的不准确性,导致物资供应存在缺陷

生产计划对于保障生产供应、降低供应成本、减少浪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的维修主要分为按照修程、修制安排的大中修和按照设备实际状况的日常检修。前者的物资消耗量是按照理论计算产生的,与实际消耗量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容易造成多余物资的积压;后者的物资消耗量是一个不确定数。为保证生产的进行,必须在生产一线有固定的库存量,这个库存量与物资消耗规律和物资消耗定额直接相关,是在现行物资管理范围边缘的环节,往往成为管理盲区,而其又是制定维修物资采购计划的基础。这样的情况下,物资采购计划往往大于生产实际需要,造成物资流通部门和生产站段的物资积压。

2.3生产成本计划与生产需求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物资消耗管理

由于铁路企业物资供应是为设备维修服务的,很难制定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生产中的实物消耗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路局不能全面掌握站段的物资实际消耗情况,就不能准确下达生产成本计划,使生产成本计划与生产需求存在差异。当生产成本计划大于实际需求时,站段为完成计划成本消耗,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照计划将物资完全投入生产,将更换下来的可用材料作为账外料保管,增加账外料积累;另一种是将超出实际需要部分挪为它用,用于购置其他生产物资、工具或固定资产。

2.4物资供应和消耗没有制约机制

路局物资供应部门不能掌握站段物资的实际库存量和实际消耗量,仅仅根据站段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供应,即只管供应,不管消耗。这样的被动供应方式为站段做大计划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由于站段物资采购计划准确度不高,很容易造成材料供应段和站段的库存积压,给路局带来损失。

2.5物流成本的核算不全面

铁路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和仓库企业的委托物流费用。对于铁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企业利用自己车辆的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及装卸等费用都笼统计入了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等科目,使得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含混不清,无法了解物流成本全貌。

2.6铁路企业对物资管理部门定位

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铁路企业的物资部门承担着物资供应、物资消耗和废旧物资回收等任务,为铁路企业的运输安全生产提供物资保障。然而,物资部门的地位却处于普通的后勤保障部门,装备水平和各种待遇(如奖金等)与各单位其他科室相比,均排名较后。这样,带来的不良影响是:

①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物资管理工作,导致物资管理人才奇缺,很难开展高质量管理;

②由于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现有的物资管理人员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管理一直处于低层次水平。

3.对策研究

3.1合理设计物流流程,促进铁路物流合理流动

3.1.1日常维修中物资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统一。对铁路企业而言,应在物资供应和生产的交汇点———生产车间班组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标准。生产车间班组的物资材料消耗是生产的直接消耗,能够动态和真实地反映物资材料转化为生产成本的数量。在生产车间班组建立物资储备标准,能够使材料储备与生产的实际消耗紧密联系起来,用实际的储备量与真实的生产消耗相比较,形成准确的物资材料采购计划,保证物资供应与生产消耗相统一。

3.1.2定期维修中物资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统一。定期维修属于计划维修,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只要修理范围和数量确定,物资的消耗量基本就能够确定,物资采购计划比较容易确定。在生产中,理论计算的物资消耗和实际需求量会有一定的偏差,要修正这个偏差,必须建立有效的物资消耗监督机制,实现消耗和回收数量相一致,避免偏差造成的物资积压或其他不良现象(如挤列成本和虚列成本)的产生,使物资采购计划和实际需求量相统一。

3.1.3临时维修中物资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统一。临时维修中的材料消耗为基本不可控因素,物资采购没有规律。然而,临时维修只发生在辅助生产设备和设施的维修,对铁路运输生产影响不大,物资采购计划应以实际的需求为依据。

3.2实现对供应与消耗的控制

3.2.1对供应的控制。物资供应应采取以下手段:①建立反应敏捷的供应链。精简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使物资需求信息能够及时由供应端传输到采购端,进而形成准确的采购计划。按照生产需要,及时准确地实现物资供应。②建立库存材料的适时监控系统,及时反映库存材料的收、发、存情况,用实际库存量与生产需求量对比,保证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3.2.2对消耗的控制。物资消耗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制定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实行限额供料。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②制定严格的物资消耗控制措施。铁路企业的物资消耗多为设备维修消耗,对于物资的领用、消耗和废料回收,可以实现闭环管理,即领用多少新材料,同等交回相应数量的旧料,新旧两抵,避免物资消耗中的空走账和过度积压的问题。

3.3实现集中采购和科学采购

3.3.1采取集中招标采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使铁路企业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充分发挥批量采购优势,获取价格、质量、供货期和售后服务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3.3.2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采用经济定量订货。铁路企业应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对于消耗比较稳定的物资,可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而对于消耗不稳定的物资,可按照定期订货控制法进行经济批量订货。物资采购成本与采购人员数量、采购的频次和需求时间相关。采购人员多,采购的频次密,需求时间短,则采购成本高。要解决采购成本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减少采购环节,实行集中采购,杜绝采购人员“满天飞”的现象。

②加强计划管理,强调生产的计划性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减少临时计划。

3.4合理控制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3.4.1建立合理的库存量。在铁路企业中,库存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与库存量成正比,库存量大,占用的资金就多,企业可用于生产的流动资金就少。压缩库存量,已成为减少库存物资占用资金成本的有效途径。压缩库存量有以下方法:

①减少库存层次,将现在材料供应段库存、站段材料室库存和班组库存转变为集中库存和班组适量库存的方式,实现压缩库存量的目的。

②根据市场物资的供求情况,对于供不应求的物资,适量集中储备;对于供大于求的物资,采取供应商定期直接供应到班组的模式。

③根据供应商的实际情况,采取代储方式,以支定购,先支后购,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减少资金投入。

3.4.2提高物资周转率和物流速度。既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又能降低存储费用,从而控制物流成本。铁路企业可以通过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配送物流等措施,提高物流速度,缩短物流周期,增加资金的利用率。

3.4.3降低库存物资的风险成本。库存物资的风险成本,是指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淘汰等原因造成库存物资贬值和报废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库存物资风险成本的方法有:

①力求物资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基本协调,保证物资能够及时消耗;

②不断压缩库存物资数量,努力追求零库存。

3.5实行集中供应,降低运输成本

3.5.1减少供应环节,杜绝分散运输,实行集中供应。根据各单位的生产需求情况,将长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物资运输整合起来,统一实施调度分配。同时,按物资的密度分布情况和时间要求,在运输过程的中间环节适当安排一些物资集散地,用以进行物资的集中、分捡、组配。实行小批量、近距离运输和大批量、长距离干线运输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模式。

3.5.2优化运输线路,避免重复运输。运输路线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的大小。在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一物资在同一路线上的往返即对流现象的发生。同时,要防止运输迂回的出现。

3.5.3有效地配载,尤其是回程配载。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回程配载可以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如果长途货物运输回程实现有效配载,则单位物资的运输距离由往返减为单程。距离减半,成本降低为50%。

3.5.4减少供应环节,降低运输中的物资损耗。物资的损耗成本与供应环节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减少供应环节,降低运输、仓储和搬运的次数,也能达到降低物资损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