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管理的非绿色因素透析

时间:2022-04-14 04:31:00

导语:中国物流管理的非绿色因素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物流管理的非绿色因素透析

摘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文章对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在科技的有力推动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大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对自然界的强有力的征服与改造,却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和气候反常等一系列全球性的严重危机。当前,全球正兴起一股“绿色浪潮”、“绿色标志”、“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等,各种冠以“绿色”的名词层出不穷。于是,一系列绿色化运动正在向各方面渗透,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其中之一。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宗旨,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追求环境下人类的和谐生存和发展。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客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二、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绿色物流势在必行,表现在: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需要。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理性选择。

(2)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业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复污染。

(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当前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于大物流、低投入小于物流的运行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限于一般物流的节约和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

(4)绿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于全面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物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环节。而绿色物流则是伴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绿色消费的提出应运而生的。

三、我国现代物流管理中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现代物流活动是由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构成。对每一子系统分析,找出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能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切入点。

1.运输对环境的非绿色效应。运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说非绿色的主要原因。首先,交通输送工具的大量能耗、对大气的污染和噪音污染。其次,大量的流通导致道路需求面积的增加,道路修建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加剧了生态平衡。最后,输送的商品如果包装不适当,出现损坏、泄漏或挥发等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

2.保管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保管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保管中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养护方法,如喷洒杀虫剂,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商品,由于储存不当引起的货品腐烂、发霉变质;还有一些商品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包装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使用不易降解或不可再生资源,如:白色塑料污染,这类材料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滞留时间很长。另一方面,是过度的包装、非标准化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包装不合理导致货品(特别是有毒有害货品)的破损、泄漏和挥发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4.流通加工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流通加工作为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增强。流通加工中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因素影响,表现为:加工中资源的浪费利用率低或过度消耗,加工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分散加工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统一收集,积少积多也是浪费;各处加工地点选址不科学使往返运输任务增大,造成运输浪费。

5.装卸搬运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装卸不当,商品体的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赞成污染,如化学液体商品的破漏,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同样不经济,也不利于环保。

6.配送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配送作业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因车辆配置不合理、配送路径不合理而导致的能耗增加和噪音污染等。

7.信息处理对环境的非绿色影响。信息的延误导致物流过程的失败,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信息的错误导致物品的损坏、商品霉变,甚至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信息不通导致地方相关规定不清,进行违禁物品贸易而引起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

四、有效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要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政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1)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量的增加,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

(2)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绿色物流的政府规制包括:

(1)环境立法。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环境立法主要有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回收再循环法、空气污染控制法和噪音控制法等四个方面的法规。

(2)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排放收费,企业就产生了对污染削减的经济刺激。

(3)许可证制度。它能够比较好地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成本最低。

(4)绿色物流标准。政府通过制订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等绿色物流标准,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资源缩减、能耗缩减和污染缩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政府采用的有效绿色激励政策主要有:

(1)“绿色补贴”政策。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政策。

(2)税收政策。针对物流系统的资源能源消耗、各种污染、交通拥挤等,可选择的税收政策有:对不可再生资源征收重税,对使用原生材料征税、征收道路使用税等。

(3)政府采购。政府可以使用自己的权力,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从而对实行绿色行动的企业起到经济刺激作用。

(4)产业引导。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物流信息化研究提供经费支持,有利于全社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企业要形成绿色物流的自律机制。物流企业经营者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缩短物流绿色操作的差距,进行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它包括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安全性、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健康环保性以及以上任何一环的无损毁。因此,企业要: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

(2)保管方面,要保质保鲜,降低货损,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3)要积极加强企业绿色化建设,要使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还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Recycle)。

(4)要开展绿色流通加工,要做到两个集中,一是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要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料、燃料;要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

(5)使用标准化的搬运工具、装卸工具。避免重复搬运装卸,减少不合理装卸,降低货损率。

(6)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

(7)加强绿色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

3.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引导绿色物流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在这种原动力的驱动下,消费者将在绿色物流管理中担负起重要的作用。绿色物流的全面有效实施,还有待于全民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在全民的参与下,消费者通过绿色消费行为方式迫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强化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有关绿色物流的理论探讨.科技导报,2003,(2):47,64.

2.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12.

3.郑文生.关于绿色物流管理的若干思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9):28.

4.罗锾.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绿色物流.物流技术,2002,(6):41.

5.牛东晓.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5,(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