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政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8 10:45:00
导语:我国物流产业政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分布政策。产业政策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国际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同样适用于现代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尚处于形成初期,目前主要包括产业定位等方面内容,还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等方面问题,应通过改进决策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物流产业政策问题完善
产业政策为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但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物流政策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我国物流产业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利益和业界利益的敏感问题。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分布政策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支柱产业政策、衰退行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产业分布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空间分布政策、产业区际经济协调政策。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对于产业政策的作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但通常认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导入期、衰退期,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产业经济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则趋于无效。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主要有财税措施、金融措施、价格措施、政府采购与收入调节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如信息指导、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制度改革等)。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与政府其他政策一样,产业政策同样是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公共选择结果。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的物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政府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监督物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控制物流业的布局及其规模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并把物流园区场地租给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三是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努力建设统一的铁路体系;四是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在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影响欧盟物流政策上发挥的作用较大。
美国联邦层次的物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管制委员会,如州际商务委员会、联邦海运委员会、联邦能源委员会等。此外,联邦法院、各行政部门负责司法、行政工作,而立法机构则是总的物流政策的颁布者。美国政府强调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在其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而《美国运输部1997-2002财政年度战略规划》则成为美国物流管理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兴起,在学术界、实业界的推动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物流产业政策。
从已公布的规划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强调产业功能定位和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二是培育物流需求、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三是统筹规划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物流节点规划,力求实现多功能、多种运输方式共享;在用地、物流园区一定年限财政资金返还、资金扶持、城市交通管制等方面协调配合;四是优先发展物流信息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EDI、GIS、GPS、SCM、POS、ERP、MIS等先进信息方式和手段的应用,同时,强调数据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五是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六是强调物流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尚处于形成的初期,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突出表现在:产业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准备不足。迄今为止,在我国尚无系统、令人信服的物流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为数不多的涉猎者,也多是对某一实际问题的探讨和对国外有关理论观点的介绍。正缘于此,使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显得苍白乏力;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情况和国外产业政策的实际运作掌握的都比较粗略。这在客观上削弱了物流产业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影响了对国外成功物流产业政策的学习和借鉴,加大了政策运用成本;产业政策形成中的部门协调难度大,政策传导受政府体制的影响较大,且行业中介组织和大企业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较弱。这就使得物流产业政策出台慢,实施起来障碍多,由于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不够,一些政策规定难免脱离实际;过分强调经济手段的作用,对法律手段、管理手段、科技手段等其他手段的作用认识不足,应用较少。在经济手段的选择上重视投资手段,而对金融手段的重视不足。于是导致物流产业政策手段体系不完备,缺乏足够的力度;产业政策实施的权威性不强,相应的手段保证不足,从而影响政策的有效实施。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尽快使我国物流产业政策走向成熟,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重视对物流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应开设相关课程;资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有关课题立项探讨,为物流产业政策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加强对国外物流产业政策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外物流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应大胆地学习和引进,以逐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产业政策先进性上的差距;改进对物流业的调查统计工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的物流业“家底”摸清,并随时掌握物流业的运行状况,为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及时、全面、可靠的信息资料;在产业政策形成过程中,充分听取行业中介组织、大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注意政府部门的协调,逐步形成制度化的信息交换和共同决策制度,以保证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和铁路、民航、管道等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步伐,实行大交通体制,同时,理顺投资体制,逐步消除产业政策传导的体制障碍;在产业政策手段上,加强法律手段、信息手段、科技手段的应用,在经济手段上增加金融手段的运用;在物流公共管制上,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程序性,并建立行政审批时效制度,以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物流产业政策实施的权威性。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人们自觉地按照政策要求和规定办事,进而实现政策欲达目标。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干部讲课制度的实践调研报告
- 下一篇:交通局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