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0 10:09:41

导语: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自媒体背景,论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并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现状,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从把握国家网络建设机遇、依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遵循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健全舆情管理工作内容,依据高校舆情管理特点、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三个维度,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路径,旨在能够净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特点

引言

高校网络舆情反映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情况,舆情及其危机事件的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高校内部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在人人都拥有自主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中,高校怎样适应网络舆情全新的发展形势与特点,掌握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内在规律,健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制度、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性等是当前各大高校就需解决的主要课题。

一、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舆情客体的快捷性及情绪性

高校网络舆情通常由校园内外热门事件或是国内、国际重要事件所引发,一般与大学生群体自身利益有着紧密关系的情况下,便会导致多种价值观念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情绪性,迅速生成并广泛传播。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来看,网络热门话题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5天,超过三分之二的重要新闻事件在曝光后四天以内关注度最高,网络舆情完全脱离了传统媒体舆情的时空约束,便捷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舆情载体的长期性及广泛性

自媒体的广发普及让各大高校笼罩在网络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互动更加便利,这种开放化的交流互动,让网络舆情以多种层次、不同角度的方式迅速的展示有关话题。而对于高校网络舆情来说,其在网络中群体的影响范围相对普通社会群体更加广泛与集中,大学生群体的共同诉求与引导会促使整个学校的行动,而网民根据转发、收藏等方式,能够让舆情长时间保存,极其再次激活热点话题,使其传播时间更长。

二、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现状

(一)缺少高度重视、硬件投入不足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是推广思想工作的关键内容,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推广工作的实效性。但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通常并未将相关制度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通常将校园网络作为校园服务的主要载体,将其视为校园管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新闻展览平台,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法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此外,如果校园官方媒体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就无法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由于当前许多高校对网络舆情工作的不重视,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存在着较大缺口。网络舆情信息主要以表格、照片、视频等形式呈现,迅速的信息传输效率与传统手工式网络信息整理模式的逐渐疏远,让众多高校面临着技术难度高、购买费用多的现实问题,进而只能依旧采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致使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工作效率低、制度不完善的状况。

(二)管理责任不清、协调配合不够

在传统媒体时期,政府部门扮演者把控者的角色,能够根据严格审核新闻将不真实的不良信息从源头将其剔除,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新闻话题,把控信息舆论的基本方向。但对于高校舆论管理来说,在自媒体环境中,其监管权逐渐被剥夺。当代大学生拥有自主发表网络内容的权利,并能随时接受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高校议论话题的设定权利也不断被大学生意见领袖所霸占,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已无法更好地对大学生舆情实施管理。全新的形势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部门的有效配合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目前网络舆情管理是校园意识形态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校园宣传部门管理,但由于宣传部门无法直接管理大学生,仅负责校内外宣传等方面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大学生校园期间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但却缺少网络意识形态及舆情管理及先进技术的全面支持。了解网络技术的校园技术部门通常只是负责与技术有关的工作,缺少对网络舆情及安全意识形态的权责意识,因而,在日常工作当中,导致宣传部门无法准确找到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技术人员与学生管理则缺少共同、独立工作,造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三)制度尚未健全、管理效果不佳

自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与出现时间更短,所有舆情信息都将在某种毫无准备的状态下突然转变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对此,就需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构建完整高效地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在平时管理当中迅速精准的把控与引导网络舆情信息的整体内容及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时做出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在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缺少监控报警、舆情引导、危机处理、培训沟通等各项工作机制的构建,缺少对网络舆情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疏通、演习,造成许多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危机爆发后,某些管理人员缺少清晰的逻辑思维,忽视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危机事件与校园实际安全维护工作的有效互动,只是采取删除不良舆情信息、打压危机事件影响、回避关键问题等冷处理的方式,无法切实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共情,降低了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路径

(一)把握国家网络建设机遇、依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了促进国家大数据建设的计划,并在十三五规划中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在2016年的网络工作会议工作,表示:“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推动我国治理体制及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要努力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高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阵地,应将其纳入到国家大数据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目前,由于网络技术工作人员的编制以及财务部门预算等方面的问题,在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方面存在的相关高校大多数都挑选第三方服务。但许多企业只能够依托百度与谷歌这两个主要的搜索引擎对数据进行抓取,无法妥善处理敏感词汇、网络新词等更加复杂的问题,监管极易出现不精准、不迅速、不全面的情况。此外,高校是将只将自身院校作为主要的搜索监控,这样既产生了重复建设,同时又严重忽视了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群体性特征,无法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中存在的各种危机问题。实际上,构建准确、健全的数据库绝非是独立企业能够完成的,需要结合国家大数据建设规划,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纳入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中,基于国家大数据建设,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多样性、独特性的信息数据,转变高校孤军奋战的状态,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及工作协调能力,真正实现网络舆情资源共享,建设网络舆情校园监控管理、院校合作、高校与社会联动的崭新格局。

(二)遵循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健全舆情管理工作内容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主要是出现、构成、发展及消失四个时期,对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就需要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在健全相应的工作内容,具体含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两个舆情信息管理。信息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首要任务,它主要包含了网络舆情信息提炼系统、信息数据分析研究系统与信息环境质量检测系统。高校可整合校园内部网络信息技术部门、我国大数据系统以及校外第三方服务等多方力量,运用网络抓取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信息挖掘技术等对当代大学生的论坛浏览、消息发送、新闻检索等内容展开实时监控与信息搜集,随后在对转发量较多、浏览次数较多、关注度较高的相关网络舆情信息科学分类,并基于此通过网络舆情信息研究法以及挖掘技术,深入探究出价值更高的网络舆情研究成果,构成更加完整的网络舆情研究报表。

其二,网络舆情信息报警。对于校园内部网络技术部门所制定的研究报表,由高校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小组,根据信息发表平台、出现的频率、传播范围、停留时长等要素对其进行辨别与判断。对将会导致重大危机的不健康信息,备注成一级报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与校外有关组织进行沟通,将其上报到教育部门备案。对将会导致普通危机的信息,备注为二级报警,随时监控信息动态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与应对,防止不良信息更广范围的传播。将普通的不良信息备注成三级报警,主要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其三,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理。对将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事件实施重点监测与管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要按照网络舆情不良信息的报警备注,迅速高效的完善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对备注成一级报警的网络舆情信息应保持高度重视,及时开启应急响应系统,确保在一个小时内做出迅速反应。对二级报警信息要时刻进行监控,快速与相关单位进行商榷,全程跟踪事态发展,关键时迅速做出反应。对三级报警信息要仔细记录、认真观察,适当与人进行沟通,尤其是重视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网络不良舆情信息的出现都源自于高校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因此,引导处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需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勇敢面对校内管理当中存在的各种不足问题,根据及时发现、迅速疏通,将网络舆情事件管理工作转移到现实工作有效解决当中。

其四,信誉复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出现后,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信誉复原上来。例如,对比不良网络信息的关键词汇,设计出相应与其有关的健康积极内容,对网络舆情信息当中反馈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回复与说明,并加强有关信息的曝光度。此外,还要充分运用高校的官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将善于信息、语言表达能力强、研究问题深刻、见解独特、积极阳光的大学生网民整合到校内平台中,根据他们的社交圈的吸引力,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到更加积极的方向中来。

(三)依据高校舆情管理特点、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首先,制定多种有效渠道舆情信息搜集制度。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是对舆情危机管理的初始阶段的关键任务,高校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部门所提供的校内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主线路,按照其中的具体指标与动态形势分析建立舆情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合理的应对措施。也可通过建设线下高校大学生舆情信息收集系统,将校内各个职能部门与大学生协会作为主体,按照日常工作观察当代大学生兴趣与爱好,针对能够建设成舆情事件重要信息给予全程跟踪。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的有效渠道及线路,充分实现网络与现实工作的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出校内网络舆情搜集的优势。

其次,制定依托大数据技术的信息传输制度。在大数据技术愈发成熟的形势下,根据网络舆情数据研究积极管理高校大学生思想变化动态、了解社会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等工作将成为可能。利用大数据研究系统监测,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结构、社交喜好以及信息需求,基于此,便能总结出他们对具体种类的网络舆情信息的价值取向。针对各种价值取向,校内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可实施针对性的信息传输工作,其内容可为国家政策方针和相关理论,也可是校园重大事件的通知与进程,根据个性化的服务抢夺学生网民的更多数量,进一步优化校内网络环境,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制定师生、党员不同主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制度。网络舆情的管理并不是单独个体或是独立部门的工作,在人人都充分拥有话语自主权的自媒体环境中,应高度重视发挥高校全体教职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校内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可将高校党组织及相关党员作为主要代表,有效组织并带领他们具有正能量、健康积极、真实可靠的网络舆情短篇文章,或是创建相关综合实力较强的自媒体平台,进而在引导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在净化社会网络环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保障高校能够始终是培育特色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7(12).

[2]王柳梅.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5).

[3]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

作者:钮倩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