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09 10:16:38
导语:校园危机管理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学校危机事件处于高发期,不仅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而且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安校园建设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证。社会转型期,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面临着社会负面因素的冲击,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种风险加大。为此,加强校园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校园危机产生的诱因
1.社会诱因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都与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利益的深刻调整期,复杂的校外环境是校园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学生所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冲突,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的情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网络热点事件负面性信息的过度报道,如暴力事件、贫富差距、腐败问题、安全问题、民生问题等均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事件看法片面,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果处置不妥,就有可能演变成校园危机事件甚至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诱因
学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危机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危机意识淡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能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其一,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危机意识比较淡漠。学校管理者对教学比较重视,对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给违法、犯罪分子进校作案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一些本来能够避免的校园危机事件连续发生;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对学生危机教育、安全教育不够,对一些潜在隐患考虑不够,导致工作中的安全疏漏。其二,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设施、食堂卫生、校内交通等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并且缺乏相应的危机信息沟通反馈渠道。这些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导致校园危机事件频发。其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训练和危机处置的经验,不熟悉各项危机处理的技能。一旦发生危机性事件,不知所措,不能镇定地处理校园危机、及时化解危机。其四,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于形式或者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予以重视,师生的安全保护和防范意识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众多隐患。
3.学生个体诱因
青少年学生自身的状况,也是学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之一。其一,情绪控制能力较差。青少年学生思想单纯、想法幼稚,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波动性较大,易受环境不良思想和品行的影响,易于因判断力、是非分辨能力不强而误入歧途。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青少年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导致事态扩大化、复杂化。其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抗挫折能力差。青少年学生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生存发展条件比较优越,但在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自我调节和自我和谐能力不强,易于悲观沮丧、意志消沉,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产生偏激甚至是犯罪行为。其三,缺乏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危机应对能力较弱,容易实施和受到外来侵害。青少年学生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自救常识、自救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而处理危机,往往使自己成为危机事件的受害者。其四,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关注社会热点,一旦某一社会事件发生,他们很容易响应并迅速聚集,使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
二、学校危机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
学校危机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为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校园危机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危机管理中,应树立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生命置于首要位置,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校园危机处理的普遍做法。危机发生后,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保护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要减少当事人以及其他人员的财产损失,并注意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实施人文关怀,及时对危机中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发现各种危机苗头,采取措施,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校园危机管理最理想的方式。所以,校园危机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注重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危机的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做到管理常态化。要制定出科学的危机管理预案,对各类危机做出预测和分析,监控事态发展方向,对危机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规避危机事件产生的概率,降低可能出现的危机的影响,减少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
3.紧急应对
校园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可预测性、危害性等特点,当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伴随着社会媒体的报道,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学校管理者或学生工作者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确定最有效的处理方案和化解危机的正当途径,尽快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发展,使校园危机事件在危机爆发初期得到有效控制,损失降到最低。在校园危机处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统筹全局、考虑周全,对危机处理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进行剖析评估,切忌顾此失彼,导致事态扩大和失控,同时,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迅速反应、紧急应对,有助于抓住解决危机的黄金时间,掌握处理危机的主导权。
4.部门协作
校园危机的成因各不相同、形态多样、各方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危机管理单靠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需要与社会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协作,以形成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协调方方面面资源和力量的危机管理的合力和机制。危机处理中,不仅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主动寻求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公安、消防以及医疗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为危机处理提供保障条件。
5.事后安抚
校园危机事件往往会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对师生员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以及心理上的冲击和创伤,校园危机的事后安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安抚工作,稳定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情绪,将危机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善后工作处理创造条件;要平等协商,于情于理、于法于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保护当事方的合法权益,该承担的责任应积极承担,不能敷衍塞责,推诿责任;要及时通报,让公众了解真相,消除社会影响;要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消除其心理障碍,弥合当事师生因危机所受心理创伤,将危机事件对当事方心理的影响尽量减到最小。
三、校园危机管理的对策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主体,是校园危机事件的主要当事人。构建学校危机事件预防体系,首先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联系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道德状况、性格特点等。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家庭)、学业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以及自制力较差学生等学生群体进行重点记录,跟踪观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仅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了然于心,而且还可以对危机事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其次,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利用心理测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从生活、学习等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从心理上予以疏导和调适,提高其对情绪困扰的适应与调理能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和矫正而产生的校园伤害事件。
2.加强部门间联动合作
加强各方协调,增强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置合力。其一,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搜集、整理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并立即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纳入到正规渠道管理。其二,要立即启动校园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和校园危机应急管理队伍,领导小组成员和各职能部门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领导小组对危机事件进行统一科学部署,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危机处理的联动机制。其三,要对危机事件的危机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以便制定干预措施,动员各类应急力量和资源投入危机处理之中。
3.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学生是校园危机事件中最易受到伤害的对象,而且危机防范意识薄弱、危机担当责任缺失。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要把学生纳入校园危机干预主体范围,重视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其次要通过应急训练,提高学生的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处理危机的能力。学校危机管理的实践证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以及控制能力和干预能力,可以在危机初发期理性地面对危机、处置危机,有效地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后果,将危机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反之,在面对危机和灾难的时候,如果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弱,缺乏处置技能或措施不当,不仅不能消除危机,还有可能加重危机,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所以,学校要在学生中宣传并普及危机知识,加强危机教育并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切实掌握校园危机事件处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或减轻危机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4.向社会公开信息
校园危机事件经常被学校认为是一件有损于学校形象的事情,为了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一些学校在危机发生后不能主动与媒体联系,真诚面对和积极回应媒体,不能向社会公众告知实情,引起公众和媒体的怀疑,造成无根据的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后续工作被社会舆论左右,使学校的危机处理工作更加被动。反之,如果学校通过媒体让公众了解真相,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信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猜测与流言,取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谅解和支持,进而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
5.强化与地方的协作
作为学校来说,处理校园危机的经验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而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例如,公安、消防等,在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危机处理中,组织健全,分工明确,经验丰富,处置能力强,对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和运用比较娴熟,具有丰富的危机管理经验,能够为学校的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如果可以分享这些单位的资源优势,就能够在危机处理中取得主动权,进而迅速地采取行动,及早控制危机。因此,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此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对危机事件的介入也容易使当事方产生信任,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
作者:王宏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清兰.教师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
[2]金泰来.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体系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昊月齐.基于学生工作视野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2(7).
[4]李永贤.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危机管理分析
-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