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的运用

时间:2022-04-26 11:33:03

导语: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急诊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7.50%,相对于对照组的86.25%有明显提升(P<0.01);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49±0.16)h、(9.98±1.39)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给予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护理;满意度

急诊患者大多是由于意外事故或突发疾病入院,病情严重复杂且变化快,护理起来难度系数较大,因涉及护理内容多、护理环节复杂,故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1-2]。危机管理作为一种超前的护理管理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外科[3]。在急诊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有计划的系统性危机管理,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护士可做到高效处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危机状况,防止护理差错,在提高抢救及护理质量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4]。为进一步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危机管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6~80岁,平均(43.2±6.3)岁,发病/受伤到就诊2~23h,平均(8.75±1.42)h;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18~78岁,平均(42.7±5.8)岁,发病/受伤到就诊1~21h,平均(8.66±1.61)h。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实时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急救准备等。观察组则联合危机管理,具体如下:(1)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危机意识与急救技能: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培训,使受训者明确急诊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其责任感,加强自我约束,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培训促使护士增强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护理质量。(2)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并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与安慰。对于清醒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其疾病进展情况,以减轻其因过于担心病情而产生不良心理。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与心理指导可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治疗,减少因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病情及治疗。(3)成立危机管理小组:通过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来明确护士的分工与责任,小组通过定期组织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共同商讨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通过运用相互监督与自我监督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可有效清除危机事件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4)制定急诊应急预案:急诊科护士应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管理人员应提前制定好急诊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护士演练。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危机,护士应保持冷静与清醒,积极寻找产生危机的原因,同时尽量避免和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并尽最大努力进行安抚,尽可能平息危机,避免事态扩大。3.效果评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有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体征无明显波动;无效: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生命体征恶化,或死亡。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统计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α=0.05。

二、结果

1.急救效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7.50%,相对于对照组的86.25%有明显提升(P<0.01)。见表1。2.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49±0.16)h、(9.98±1.39)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P<0.01)。见表2。3.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见表3。讨论在危机管理中应加强对护士专业技能与危机意识的培训。在急救过程中,若护士未能掌握扎实的急救基础知识,不能熟练进行急救护理操作,或未按急救操作规程操作,都可引发急救操作危机,导致医疗纠纷[5]。而通过培训可使护士的专业技能得以有效提高,进而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6]。此外,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也有助于减少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危机,降低职业暴露。因为急诊治疗及护理存在直接性,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多,急诊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存在危险性,可增加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风险。故通过培训后,护士可获悉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自身危机。此外,在急救护理中,通过危机管理可促使护理人员保持科学的危机观,进而有助于及时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以加强对危机事件的策略化处理。护理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方能最大限度减少急诊危机形成的损失与危害[7]。在危机管理中加强护患沟通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8]。由于急诊科患者多病情危重,且进展快,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家属通常很难接受突发事件,再加上对患者病情没有清晰的了解,故易与护士产生冲突,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护士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性心理,促进抢救的顺利进行[9]。通过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有效明确护士的分工与责任,加强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制定急诊应急预案可使护士在面对危机时做到有条不紊,减少因慌乱、恐惧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危机管理后,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病情得以迅速控制,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给予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敏 张冰 李娟 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陈平,钟永,袁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0A):37-40.

[2]荚恒娅,张玲.输液流程再造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4-57.

[3]余作琼,阳晓晴.危机式护理管理理论在产科安全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8B):3214-3217.

[4]刘淑萍,段少宇,孙柳曼,等.危机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20):143-148.

[5]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57-559.

[6]赵树娟,孙晔,张华.PDCA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14,21(5):17-19.

[7]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224.

[8]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9]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0-41.

[10]王碧华,蔡冬梅.危机管理与中医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4,7(S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