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18 02:33:33
导语:高校实验室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实验室对高校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的场所,还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摇篮。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各个高校实验室的仪器配置都有所提升,实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设备的增加与技术的进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受重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降低了实验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等。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推进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本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如何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高校实验室进一步发展。
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一是设立专门的管理平台。从实验室发挥作用角度来讲,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平台来明确实验室与学校各个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同时也应做好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正确处理实验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及对外管理之间的关系。高校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平台,对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工,对各项责任进行清晰划分,以改善工作效率低、管理懈怠的问题。该平台的工作职能主要是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包括实验室的日常巡查与整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与维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实验记录的归档与保管等。完善以上管理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充分的分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专门成立了医学公共服务平台,由高分辨显微成像平台、机能与形态学实验平台、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平台、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平台等组成。在平台的开放运行中,学校不断强化平台建设,集聚平台功能和整合升级。为使平台更具有共享性、服务性、普适性及先进性,采用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了仪器设备的共享服务与管理体系,服务于全校及区域内的科学研究,并不断迎接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社会人士的参观、交流。二是制定统一明确的管理标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室规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从实验室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讲,应当建立完整的人员考核制度、责任制度、奖罚制度,明确人员的权利与职责。还可对实验教师建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成果认定、职称评定与晋升的参考。针对仪器设备应制定相应的使用说明及要求,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日后对仪器进行保养与维护。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平台实行准入制度,校内、外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统一培训后,进行预约和使用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及功能实验室。培训、预约和使用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从实验设计到日程规划、再到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人员均可以得到指导。定期组织各种实验技能培训和专题讲座,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责任落实到位,高效、快捷地为预约人员提供所需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三是实现不同学科资源的融会贯通。在当今科学技术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实验室建设并不单纯意味着仪器的引进和技术的更新,还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并加以吸收利用。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对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并且也要将整个实验平台作为整体统筹管理,使得各个院级实验平台资源得到整合。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不仅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减少因重复购买仪器而产生的浪费,还可以促进实验室人才多方面的学习,加强各专业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应注重吸收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做到优势互补,突破学科与学科间的壁垒,促进高校实验室整体的综合创新性发展。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各实验平台(耗材订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仪器预约、实验室预约、行政管理等平台)已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中医药与前沿科学技术交叉融合、支撑中医药特色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
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从政策制度上稳定实验室人才队伍。为了使实验室人才充分发挥潜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应当制定合理统一的考核标准,健全奖惩机制,尤其应重视青年人才在实验室发展中所发挥的领先作用。在创新能力及科研技术培养上,可充分发挥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改进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在待遇上,应重视青年骨干的贡献,在制度上稳定实验室人才队伍构成。二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当前,各个学科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是今后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风向标。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新兴学科不断衍生,实验方法及技术在不断进步,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种类也在持续增加,且实验室复杂多样的工作环境对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知识范围及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实验室应当注重吸收综合型、技术型人才,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效率。三是科学设计规划实验室人才队伍结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作为重要因素,应在确定实验室人才队伍结构时综合考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以保证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已有的人才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例如,设立年度人员补充计划,按计划分步引进各专业的优秀人才,还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培养多层次、综合性的实验室人才。必要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并经学校批准,公开招聘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使得实验室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建立稳定的实验团队。实验中的每一个进步和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团队的不懈努力,一个稳定的实验团队是保障实验顺利且长期进行的前提。当前,高校的实验团队一般以项目为中心而组建的临时短期团队为主,且缺少项目带头人等领导人员。这样的团队安排确实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及进步。人员的不断调动使得团队难以对一个项目进行深入且持久的研究,不利于钻研精神的培养,获得新发现或者完成实验创新也就更加不易。稳定的实验团队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工作的连续性与持久性,而且可以促进实验室向纵深发展,为实验成果突破奠定基础。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高校实验室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综合实力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尤为重要。因此,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措施,提升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者:徐凯勇 耿希文 闫鹏 任萌
-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农村金融服务研究
- 下一篇:高校试卷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