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09:13:46
导语: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对当前农科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实验场地安全管理、实验用试剂安全管理、实验人员安全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从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并严格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培训实践操作力度、增加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适应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农科类;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
农科类实验室既是农业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和传播安全文化的重要场所[1]。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怎样利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来保证规模庞大的实验场所安全、怎样规范管理类型众多的实验设备类型、怎样安全使用类别复杂的试剂耗材等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怎样及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学地管理人员类别复杂的实验室,又能使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高效安全运行、降低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几率,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2]。
1高校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农科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并不是单指实验场地的安全管理,它还包含了实验用设备的安全、室内实验人员的安全、实验用药品试剂的安全管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安全管理等。1.1安全管理制度宽泛,约束力不强。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损失实验数据和设备,重则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国有资产损失和科学研究的中断。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表明,实验室的安全状况是一个高校校园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3]。许多高校系统制定了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只是一个粗略的宽泛性的制度,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科实验室[4]。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未真正进行过实践过程的演练,只是停留在一种如何处理的描述,实际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案实施能否真正有效并无实践验证[5]。当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更注重管理体系建立及管理规章制度等制定,缺少的是对实验室人员和场所的约束,不具备约束力的制度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等级应该和实验室能否正常开展实验密切相关,常规实验室检查时,若实验室的危险等级高,可按要求对实验室下发限期整改要求甚至关停整改直至隐患消除,未经审批私自装修(电路、水路和墙体改造)或私自允许不符合实验室准入资格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均应设定相应的责任事故处罚条例并严格执行。1.2实验场地设计欠缺,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农科类实验室经过建设和发展,都建有教学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室种类多,数量大[6]。但是许多实验室原本的功能并非如此,而是经过后期改造的,这就导致实验室平面布局设计不合理,尤其是由办公室改造的实验室,并不是真正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实验室进行的科学布局设计,从而导致实验室的面积和仪器摆放不合理,无法按照仪器的种类、数量、规格型号、外形尺寸和电压功率等来针对性地设计供电线路、上下水、通风系统、室内温湿度。实验室的建设与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或者办公环境,需要更加专业的设计和符合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的配置。1.3试剂分类存放不明确,风险增加。农科类实验室化学试剂种类繁多,一个实验少则十几种药品,多则几十种试剂。由于实验项目多、仪器设备类别复杂,实验室空间的有效利用是当代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实验室都配备有专门放置试剂药品的柜子,但无法做到固体、液体分开存放及性质不同分类存放;在配置试剂管理上,溶液的名称、性质、配置人、配置时间的标注不规范。高校的危险化学药品一般都能统一保管并按规定限量领用,但领用后的保存和使用监管盲点较多,存在较大隐患。许多实验室内使用过的化学药品废液残渣和污染过的耗材以及过期的化学药品存量较多,因处理化学试剂和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较高,许多高校都是半年甚至是一年清理一次,清理工作不及时,存在由废弃药品带来的隐患。1.4人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少实操训练。许多研究人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及数据分析表明,实验室中的不安全主要是有2种:实验人员的操作行为不安全和实验室内物资状态的不安全。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达到88%[7]。随着对实验室安全重视程度的增加,大多数高校都开始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进实验室做实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通常是在培训中背诵培训的材料,根据背诵的知识点应考,考试通过安全培训也就完成了。理论上的培训和考试是阶段性的,没有实践的操作,安全合格证书的“水分”含量太高,而且掌握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也有一定的时效性[1]。
2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在制度健全的基础上,农科类实验室更应该着力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实验室安全预案的实战演练,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安全建设,加强实验项目和实践操作的安全规程建设,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及报废试剂药品的管理。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高校农科类实验室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所有的农科类实验室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制度,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要按照专业不同、实验室内设备类型不同、实验中用到的试剂耗材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制定相对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必须建立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建立实验室实验项目和实验操作的实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根据实验项目和操作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同时根据实验室的风险等级确定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级别,并将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与实验室关停清退机制相结合。实验室及实验项目风险等级高,实验室安全检查次数应增多、安全检查范围必须扩大。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的全程不能有脱节,针对农科类实验室开展的实验类型要分类制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实践演练。2.2全员参与监督检查,落实实验室风险评估清退机制。农科类实验室门类众多,植物类农科和动物类农科实验室内安全隐患的类别不同,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实验室内开展的实验项目的类别、实验操作的安全隐患分别详细制定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网络,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点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有机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同时,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机制。日常检查项目应该属于实验室常规配置和常规管理范畴,重点检查是针对安全风险点进行逐点排查。农科类实验室应组建一支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检查队伍,选择实验室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生组成,按照无规律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全方位全时段检查,同时要对安全检查人员赋予现场下发整改要求的权力,有效消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各类实验室均需要配备专业电力设施检查人员,对实验室房间内用电和设备供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查,排除由电路引起的安全隐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不能成为一种形式,而是要将实验室检查和实验室风险等级划分相关联。实验室检查中风险等级较高的实验室更要责任明确、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进行检查,对于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可以关停,甚至清退。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对实验人员、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内的固定资产负责。2.3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加大安全实践操作演练。绝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有实验室安全培训,主要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的短期培训,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结合进行讲解,理论讲授多,实践演练少,最重要的是缺少实践演练的场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现场人员第一时间怎样判断事故的大小和范围、要如何进行事故情况的汇报、汇报给哪个部门,这些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操作和演练。要加强农科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要加强安全演练和实践操作。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部门,可以按照实验室安全培训的阶段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标准化实验室,在这个标准化实验室内配备常规安全管理设施和专用安全管理设施,同时设置不同的实践演练环节。实验室安全培训应当是全员不间断的培训。当前开展的各种安全课程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实验人员掌握的程度无法准确检测。根据目前农科类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内容、实验室安全事故预警及演练内容,改变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结合,将实验室安全考核和学分绩点结合。建议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验室内设置几个部分的内容: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际操作实验室内化学试剂药品的摆放和保存、实际操作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上报和预警、实际操作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的废液回收和上报系统,以及实战演练如何去除和放置被污染的手套和实验服、如何使用防护眼罩、怎样处理玻璃瓶装试剂破碎及漏洒、怎样规范填写配置试剂的标签等,只有通过了理论测试和实战演练,实验人员才能真正掌握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在遇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才能有效地进行事故的处理。针对农科类实验室,除了要进行常规的入门训练外,需要开发一些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演练视频课程,还要对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培训,特别贵重和精密的仪器要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考查合格后才有资格使用[8]。2.4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投入。农科类实验室类别众多,实验项目复杂多样,仪器设备新旧不一,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就要保证经费的投入。首先,充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能够确保实验室安全设施统一配备,消防设施、急救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应该针对开展特殊实验项目的区域或重点防火区域配备烟雾探测报警器、红外线报警器等[9]。其次,对农科类课程进行分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实验课的标准化建设,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归类,将类别相同、风险等级相近的实验项目开设在相近或同一个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散的安全隐患。第三,实验设备进行标准化检测和报废,许多传统实验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超过了报废年限仍然在继续使用,设备本身就产生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报废,并投入足够的经费对实验设备进行增补[10]。第四,对本科教学实验室进行管理标准化,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类规范、规定形成文字化的实验室管理标准,各类实验室工作均有据可查、有章可循[11]。
3结语
农科类实验室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从来都是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12]。实验室的安全是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高校的安全管理部门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应该保证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的足额下拨,按照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风险等级相关联制度,严格按照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实验室安全的各类培训内容,并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实验室安全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培训过程,要形式多样,不间断地进行培训,真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为学校农科类实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坚强保障[13]。
作者:于月华 倪志勇 顾爱星 王希东 孙玉芳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 上一篇: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管理思考
- 下一篇:浅析乳制品实验室认可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