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实验室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5 10:05:27

导语:医科大学实验室发展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科大学实验室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以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室为例,针对实验室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室布局、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管理及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科大学;实验室管理;预防医学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1]。高校的主要装备设施等固定资产集中在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只有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起来,才能发挥其两大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4]。随着我校的发展,预防医学实验室从原来附属于教研室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属于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和二级学院,即公共卫生学院双重管理机制。从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实验项目、场所、设备及人员不断增加,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面临开发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本文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1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技术人员角色错位。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工作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地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创新思维激发平台[5-6]。然而,受传统“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影响,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单一的教辅人员[7]。在实际工作中,我实验室几名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开展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外,还要开展繁琐的实验室日常工作,如两个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科研实验室及大型设备管理工作等,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较为被动,大部分时间被视为“保管员”“看门人”。1.2科研实验室运行责任分工不明确。科研实验室基本上是研究生的实验场所,研究生自行完成实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维修等事宜。除了几间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实验室外,研究生大多在几间公共操作间开展实验,由于我院近几年研究生人数较多,加之个别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独自占用实验室,所以研究生实验空间不断缩小,在常用仪器使用和耗材管理等方面,研究生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进一步演变为学院硕士生导师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在目前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状况下,仅靠实验技术人员是无法解决的。1.3小型仪器损坏率高。常用小型仪器设备是实验室最基础的硬件设施,一旦损坏,将直接影响实验的开展。我实验室教学类的常用小型仪器损坏率较低,而科研类小型仪器损坏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科研、综合设计性实验及毕业设计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小型仪器相对零散,常用仪器使用率较高,学生使用这些小型仪器时,指导教师一般不会管理和指导,大多数学生被“散养”于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也无法一一指导,学生难免存在因不规范操作,甚至不懂仪器使用方法,而造成仪器损坏等问题。1.4大型仪器使用率低。目前我院购买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8台,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液相—质谱仪和原子分光光度计等,分别由专人专房管理,因此,我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块相对较完善。但是,目前我院大型设备使用率普遍较低,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1)大型设备的配套耗材使用成本高,科研人员在样品较少的情况下更愿意在其他社会机构检测;(2)开放范围不够大,仅仅局限于本二级学院师生的科研项目;(3)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制度未健全,没有相关劳务补贴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

2解决方案与措施

2.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任何自然科学成果都出自实验室,都是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升华成为理论,而成名的科学家仅仅是少数,因为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需要多人参与、配合,实验技术人员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实验技术人员要坚守实验岗位,正确认识实验室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甘为人梯、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成功的服务思想。现阶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转变教育工作者轻实验的传统观念,比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立、各类研究平台支助等均要求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占据一定比例。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计划中新增了实验教学改革专项,且不限申报数量,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进一步说明了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技术人员也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明确自身定位,积极主动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奉献力量。2.2采取统筹与独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采用统筹与独立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实验室,统筹表现在所有实验室统一管理,在布局上,分为教学实验区和科研实验区;在功能上,教学实验区包括准备室、药品房、库房、本科教学实验室,这些是一个整体,科研实验区包括学科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室,其以安全适用为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每位实验技术人员相对独立地承担不同实验室日常工作,比如,设有设备管理员、耗材管理员、危化品管理员等,实行责任制。这种统筹与独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主人翁意识,维护实验室正常运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效率。2.3科研服务公共平台与学科实验室共存。实验室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9],需要得到各层面的支持,目前其处于快速发展的特定阶段。学科实验室要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整合资源,边发展边建设,促进学院发展。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在原来专人专房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开放、共享,收取操作使用培训费和管理费,作为运行经费的补充及管理人员劳务补贴。实验室根据每台仪器使用情况,核算成本和适当利润,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院内和院外两套标准),比如操作相对简单的原子吸收仪和液相色谱仪实行时间“买断制”,该收费标准一方面可便于相关人员在使用仪器时自由安排时间并积极完成上机检测,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仪器管理员注重仪器维护和耗材配备,提高管理效率。本院有6个学科建设方向,分别为毒理学、分子流行病学、环境与健康、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基础和食品开发,各学科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学院统一规划,以学科建设方向为单位,保证每个方向配置3~4间实验室,并配备常用基础设备,比如冰箱、天平、干燥箱等,为该学科教师共同使用,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管理。与传统实验室管理方法相比,这种实验室管理方法能使每个研究方向有相对独立的实验空间,化解之前的矛盾,教师和研究生实验权责明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2.4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科研水平和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内实验队伍不断壮大,实验教学相关研讨会也不断增多[10-12]。可鼓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会议学习、轮流进修学习等,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本实验室引进的本科生均先后报考研究生,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博士考试,要求其报考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毕业后须继续从事实验技术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加入学科建设团队并参与科研,在实验技术方面为科研工作的开展贡献力量,学科带头人指导其开展部分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及科研课题申报工作。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不仅能提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还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留住人才,稳定实验队伍。2.5将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融入教师科研。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一致。本科生培训合格后可提前进入导师所在科研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实验,以协助高年级研究生完成相对简单、重复性的实验操作为开始,研究生指导其进行实验操作,构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双赢”的模式,循序渐进,最终使本科生可以独立承担一部分实验内容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从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产生良性循环效应。如此一来,在整个科研实验室就形成了“学科带头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这一轴线,不仅能解决本科生毕业季存在的实验器材紧张、实验管理混乱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3结语

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形势下,预防医学实验室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困难与机遇共存,平台建设和综合管理任重而道远。发展是硬道理,实验室必须根据当前形势,找到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与时俱进,促进学院发展,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罗 娅 李 岩 单位: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