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1 08:46:05
导语: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结合贵州民族大学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实际,分析学校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重构实验设备管理归口、加强实验队伍结构建设、构建互通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实验室管理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实验人员
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国内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发展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校实验室已经成为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实验室的改革与管理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例如,史天贵等[2]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管理,对高校实验室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艾德生等[3]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六要素的新的管理模式,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基于六要素的实验室探索实践。高立民等[4]通过对汇华学院实验管理中心的研究构建了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利用学科大类划分、分层次实施等方式完成了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卢郅睿[5]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针对现存的相关问题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姜丽等[6]针对实验室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提出一种实验室信息化的体系架构。严薇等[7]针对目前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别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及管理部门定位,来系统设计、重点突破实现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可知,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由于实验室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学校学科规划等存在差异,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目前,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探索[8-9]。然而,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化平台不健全[10],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11],管理体系中责任不明确[12],实验室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13],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淡薄[14]等。文章以贵州民族大学实验室管理为例,针对其在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性对策,以期构建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现存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与之配套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且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运行机制有较大不同。文章对西部地区高校———贵州民族大学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挑战。近年来,学校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总量不断增长,但实验室的管理成本投入量相对较少,使得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不断上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落后于现实需求,存在制度不健全,且实验室成员对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不够熟悉;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实验室使用者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不够,导致使用者对实验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隐患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较多,对于化学、精工等实验可能会造成危险。(二)实验室设备管理混乱。学校设备的采购由国资处来统一负责,但设备采购后,专业实验室、有些重点实验室及学院占有教室多媒体设备由学院管理;公共实验室、某些重点实验室由工程实训中心管理;还有一些公共教室设备由教务处管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报修由归口单位自己处理,最后报于国资处,这会出现重复购买大量的仪器设备的问题。设备管理方面较为分散,不但会增加管理成本,还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三)实验队伍建设力度不够。随着学校在专业建设尤其新专业的投入上不断加大,配套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实验技术人员却严重不足。学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与需要管理的实验室的比例差距较大。问题主要归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验技术人员的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低,大部分人员属于初级或中级职称,技术水平不足且管理梯队不合理;二是现有专业较多,对应的实验技术人员较少,出现实验室无专人管理的情况;三是实验技术人员大都身兼数职,很难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及时养护。(四)信息化管理程度欠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学校对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视,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例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管理归口及多平台的互通问题,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技术问题,以及平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流程问题。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思路
针对高校当前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首先要明确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思路,然后深入研究并提出与之对应的实验室管理策略,使之在高校教学实践、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加大实验培训力度。近年来,由于高校实验室人员流动量大、专业面广、大型专业性实验仪器递增等涉及安全隐患的类型较多,导致安全事故多发。因此,应该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体系,结合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设立校级、中心级层面的专门管理机构,在学校层面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保卫处作为一级管理执行部门,在二级层面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在实验培训方面,对于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相关实验的相关文件,对于学生而言,学校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入学的素质课程开展。(二)重构实验设备管理归口,做到“谁管理,谁负责”。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实验室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实验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会导致实验设备管理混乱。文章以设备管理使用归口为依据,设计了“谁管理,谁负责”的三级设备管理模式,在原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了设备管理处,作为国资处和设备使用部门的桥梁。国资处主要作为设备的购买部门,设备管理处作为全校设备统一登记、统一分配部门,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训中心作为重点实验室、公共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公共资源的统一管理维护,学院只负责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维护,如图1所示。图1实验室设备管理三级模式(三)加强实验队伍结构建设,完善专业培养通道。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在进入计划上根据岗位需求,招聘高级实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在实验队伍政策导向上,鼓励实验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在职务和职称方面给予对应的发展空间。通过本校培养的方式逐渐形成合理的实验队伍结构,以达到稳定实验队伍的目的。在分工不明确问题上,学校要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工作内容完善工作实施细则。(四)构建互通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个跨部门、跨业务工作的综合平台,其管理工作应与全校的数据中心互通,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文章根据该思路给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策略,如图2所示。数字校园平台为高校各部门系统对外的公共窗口,实验室管理平台需要实现和教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各部门业务系统建立数据互通通道。
三、结语
实验室管理变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又要改变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文章对现阶段贵州民族大学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别通过构建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重构实验设备管理归口、加强实验队伍结构建设及构建互通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给出建议性对策。
作者:谭棉 冯夫健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 上一篇:兽医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
- 下一篇:教师培训数字化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