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改革论文:商业设施改革特征及启发

时间:2022-01-29 10:02:14

导语:商业改革论文:商业设施改革特征及启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改革论文:商业设施改革特征及启发

本文作者:许尊王德

调查概况

调查选点本案例选取符合上海近郊典型发展特征的苹庄地区为研究地域。苹庄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至今,发展己较为成熟,选择该区域便于开展郊区化发展的动态研究。地区距离市级商业中心人民广场约为16公里,距离市级商业副中心徐家汇约10公里,与商业中心由轨道交通1号线相连,位于城市商业中心的有效服务范围内(图1。苹庄地区内部商业设施较完善,其中近郊地区商业中心一百盛位于地铁站南侧,中心内设施种类丰富,周边社区商业设施发展成熟,包括各大卖场、地铁站商业及各类沿街商业。总体来看,调查地区郊区化发展成熟,区位适中,周边商业设施等级分布明显,选择该地域作为研究对象,可全面、真实地从时间维度上揭示郊区居民对设施使用的选择变化。调查点选取与调查内容为保证样本可覆盖苹庄发展过程的时间序列完整性,调查选择3类不同时期开发的小区,见图2。在问卷发放过程中,由于早期开发的小区的调查样本包括了早期郊区化居民和近期郊区化居民,而新开发的小区的调查样本仅有新居民,因此前者的问卷发放量要略多于后者,以保证居民在时间上的大体据均衡。本次问卷除了调查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各商业中心的使用频率、消费额,各类商品的设施选择场所、出行时间等现状使用情况以外,还要求被调查居民对10年前这一时间点的购物情况进行回忆并完成问卷,从而获得历史数据以揭示郊区化的变化J清况。样本基本属性分析在总共5外个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1.09。年龄上,以30一50岁年龄段为主(40.43cy0,其次是20一30岁(19.18cy0和50一60岁(巧.21cy0。家庭结构中以三口之家为主(54.29%,其次是两人家庭(21.79cy0和单身家庭为(4.21%。从经济状况来看,家庭月收入以5000元以下为主,占有效样本量55.63%,5000一10000元月收入家庭占24.54cy0,10000元以上占16.3%。上海市2010年平均工资水平为2033元,按照家庭人数平均2.5人估算可以发现,抽样群体收入水平属于上海市平均水平。职业状况来看,主要以公司职员为主,占有效样本40.52cy0,其次为工人,比例为24.35%。从上下班出行来看居民主要使用公共交通,其中使用地铁比例最高(34.54cy0,其次为公交车(21.61%。工作地分布来看,调查区域中有大部分职住分离人群,市区工作居民样本比例将近一半(45.01%。从通勤时间来看,超过30分钟的出行比例最高(78cy0,从上海市平均通勤时间(32分钟来看,调查群体工作地离居住地平均较远。从该地域居住时间来看,居民的平均居住时间为10.5年,居住10年以下样本数为247个,占总样本44.19%,居住十年以上居民样本数为348个,占总样本量55.81cy0,样本基本符合时间跨度的均衡性。总体来看,调查样本以工薪阶层的中青年居民为主,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职住分离比例较高,主要使用公共交通通勤,符合上海郊区居民的典型特征,且居住时间平均超过10年,符合研究时间维度的典型性。

商业设施使用变动分析

各级商业中心使用变动将城市商业设施分为市中心、徐家汇城市副中心、近郊地区中心三个等级,苹庄居民对不同等级设施的使用变动特征见表2。从三级商业中心的使用变动可以看出,各级商业中心的使用频率和消费额均有所增加但三者增加的幅度不一样。其中十年间变化最大的是近郊中心,其次是徐家汇市级副中心,最后是市中心。可以发现,上海的郊区化是伴随着市中心吸引的增强和郊区商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郊区化发展并没有导致市中心商业设施使用的绝对量减少,反而呈现增强趋势,但其增强的程度要低于徐家汇副中心,更低于近郊地区商业中心,这说明郊区化导致市中心商业使用强度相对减少,十年间近郊商业中心的大力发展,吸引了较多比例的近郊人口消费出行行为,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商业结构的相对分散化。各级商品类型使用特征变化郊区化背景下近郊居民的消费出行相对十年前有所分散,但市中心的出行强度绝对值仍然有所提高,市中心仍有较大的活力。那么是什么活动分散至郊区,以及什么消费活动保留在市区。研究将商品类型分为日用品、高档服饰、家用电器和黄金首饰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使用特征变化分别反映了郊区化对从低到高不同等级消费行为的影响。出行时间变动特征通过总体变动比率来看(表3,各等级商业设施的出行时间均有所减少,但随着商业等级提高,出行时间节约的比率依次减少。其中日用品较十年前总体节约32.44cy0而黄金首饰仅节约10.27%。表明随着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设施的完善,居民对各等级商业设施的使用逐渐从远距离场所向近距离场所转移,同时表明随着商品等级的提高,居民对设施消费场所转移至周边设施的比例减少。场所变动特征各类商品出行时间变化}高档月民饰}家用电器黄金首饰1日用品从日常用品消费场所变动统计(表4中可以看到,市区高等级商业(市中心及副中心、市区其他商业中心以及低等级消费场所的消费选择比例有所减少,其中减少比例最多的消费地点为小超市,变动值为21.3%;而近郊商业中心、大卖场、和地铁站商业设施的选择比例则有所增加,其中大卖场增加比例最高,变动值为20.8cy0。可见十年间郊区化发展将低等级商品的消费地点由高度集中和过度分散的两级分化选择向中间等级商业设施发展。2高档服饰从高等服饰的消费地点统计显示(表5,十年间高档服饰的消费场所的选择变化中,近郊商业中心,大卖场,地铁站的选择比例大大增加,同时徐家汇仅下降3.8cy0,可见郊区,同时并没有过多的脱离市区。3家用电器从家用电器的消费地点统计显示(表6,而十年前除独立专业市场外,徐家汇选择比例较大,为19.Icy0。十年间由于独立专业市场(国美、永乐家电市场的发展,选择该项的比例增加14.4cy0。同时阂行地区中心和大卖场的比例也增加5.6%和4.Icy0。4黄金首饰黄金首饰消费场所统计显示(表7,十年前选择市中心比例超过半数,为53.9cy0,其次为徐家汇,比例为16.9cy0。而现状市中心选择比例仍然最高,但相对十年前下降25.2cy0,徐家汇选择比例仍为其次,但相对十年前比例增加7.6cy0。同时阂行地区中心选择比例增加13.5%。可见对于高等级消费品来说,大部分的消费地点转移是高等级商业中心的转移,大部分从市中心向市级副中心转移和近郊地区中心转移。5不同等级商品场所选择变动比较为了进一步准确度量苹庄居民对日用品消费选择的分散度及在十年间的变化,笔者尝试构建“市区依赖度衰减率”来加以衡量。其中“市区依赖度衰减率”即为现状市区依赖度与十年前的变动比例,以日用品的为例,将十年前选择市中心和徐家汇购买日用品的比例减现状的比例再除以十年前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为:日用品市区依赖衰减度指标-1一(2.7吩0.3cyo/(7.9吩5.Icy0一76.9%。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商品等级的提升,方便度和依赖度衰减率依次下降。表8表明商品等级与市区依赖度负相关。其中低等级商品一一日用品的消费出行较为较为依赖居住地,并不依赖市中心,因此脱离市中心消费的程度最高;中档商品一高档服饰相对较为依赖商业中心,出行相对具有市中心集聚性,因此十年间对市区依赖的衰减并不明显;而中高档商品一一家用电器由于其十年间大型市场的兴起及其设施用地的需求,逐渐脱离市中心仍呈现分散化趋势;高档次商品一一黄金首饰由于对品质的信任要求较高,因此这类商品的消费出行的市区依赖度的变化都相对最少。

不同郊区化机制下的变动特征

前文分析中发现郊区化发展己经带来了商业设施使用的相对扩散,那么不同郊区化的过程是如何影响到居民的设施使用变化的。居住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岗位郊区化的作用机制分别是怎样的。本节中,分别就居住时间长短不同的新老居民的设施使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比较,将居住时间小于10年居民作为新居民¹,其十年前的居住地位于市区,大于等于10年居民为老居民,十年前居住地位于苹庄当地,两者各自与十年前对比反映了居住郊区化和商业郊区化的作用影响。再将岗位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剖析岗位郊区化对居民的影响。选取三级商业中心使用强度作为检验指标。居住郊区化与商业郊区化的影响.消费重心转移消费重心转移度通过居民对三级商业设施使用的等级指标变化、对近郊地区商业中心使用强度变化指标来衡量。其中三级商业设施使用等级指标了更加直观的观测居民的商业设施使用的扩散趋势,笔者将三级商业设施分别赋值为1,2,3。其中市中心为1,徐家汇为2,近郊商业中心为3。分别将居民在各级商业中心的年消费额的比例与各自赋值相乘,便将居民对三个商业等级的设施的使用特征汇总为一个指标º。计算出新居民使用重心转移平均值为0.063,老居民设施使用重心转移度平均值为0.178,相差超过一倍。用方差分析得出F值为5.26,显著度p值为0.020,新老居民中心转移的差异显著,表明老居民对商业设施使用较新居民的变化程度大,也说明了商业郊区化对居民设施使用变化的影响比居住郊区化影响高。近郊中心使用强度变化近郊商业中心使用强度变化指标则是近郊商业中心年均消费额占总消费额比重变化的平均值。计算出老居民近郊商业中心使用强度增加11cy0,而新居民仅有4cy0。相差将近三倍。同时用方差检验得出F值为5.009,显著度P值为0.026,差异显著。这说明居住郊区化影响下的新居民对商业设施使用的郊区化变动相比商业郊区化影响下的老居民来说程度较低。岗位郊区化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新居民对郊区商业设施使用的增加量较老居民小,而新居民主要是居住郊区化的影响而老居民主要受到商业郊区化的影响。从调查样本来看(图3,将近70cy0的新居民工作位于市区,而仅有不到30cy0的老居民工作位于市区。工作郊图2:新老居民工作地分布比例区化又带给新老居民什么样的影响?本节将工作岗位变动和地区商业设施出行时间变动对新老居民各自的设施使用变化作影响分析,更深入探析影响新老居民消费行为郊区化的因素。因变量中对商业设施使用重心比原来有所下降的赋值为“1”,没有下降或有所提升的赋值为“O”。影响因素变量中,包括工作郊区化影响和商业郊区化两项影响。其中工作岗位由市区搬迁至郊区或一致位于郊区居民赋值为“1”,一直位于市区工作的赋值为“O”。商业郊区化的影响因素则用居民至近郊商业中心的时间距离变化来表示。分析结果见表。对于新居民来说,只有“工作郊区化”对模型的影响达到了显著程度,而“出行时间变化”不显著,说明“近郊中心的出行时间变化”与新居民的“商业设施使用重心变化”近郊中心消费额比例增加岗位郊区化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新居民对郊区商业设施使用的增加量较老居民小,而新居民主要是居住郊区化的影响而老居民主要受到商业郊区化的影响。从调查样本来看(图3,将近70cy0的新居民工作位于市区,而仅有不到30cy0的老居民工作位于市区。工作郊图2:新老居民工作地分布比例区化又带给新老居民什么样的影响?本节将工作岗位变动和地区商业设施出行时间变动对新老居民各自的设施使用变化作影响分析,更深入探析影响新老居民消费行为郊区化的因素。因变量中对商业设施使用重心比原来有所下降的赋值为“1”,没有下降或有所提升的赋值为“O”。影响因素变量中,包括工作郊区化影响和商业郊区化两项影响。其中工作岗位由市区搬迁至郊区或一致位于郊区居民赋值为“1”,一直位于市区工作的赋值为“O”。商业郊区化的影响因素则用居民至近郊商业中心的时间距离变化来表示。分析结果见表。对于新居民来说,只有“工本文从居民设施使用变化的角度对郊区化的影响及不同郊区化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十年间近郊商业中心的大力发展,吸引了较多比例的近郊人口消费出行行为,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商业结构的相对分散化。但郊区化发展并没有导致市中心商业设施使用的绝对量减少,反而呈现增强趋势。说明上海的郊区化是伴随着市中心吸引的增强和郊区商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2随着郊区化的进程加快,不同等级的商品设施形成分异化,高等级设施的郊区化程度较慢而低等级设施的郊区化程度较快。(3居住郊区化影响下的新居民对商业设施使用的重心变化,以及对近郊商业中心使用比例的增加程度要小于商业郊区化影响下的老居民。这表明居住郊区化对居民的郊区化转移影响要小于商业郊区化作用。(4居住郊区化影响下的居民对商业设施使用变动同时还受到工作郊区化的影响。而商业郊区化过程受到工作岗位变动的影响并不显著。